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大连育文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夏之际,市场上的菜摊上摆满了白菜、辣椒、牛肉、茄子等蔬菜。
B: 凉风习习,树枝摇曳,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C: 为防止类似的伤害事故再次发生,学校保卫科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 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写作能力迅速提高。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谪守 忧戚 宠辱皆忘 浩浩荡荡
B: 飘逸 妖娆 一代天娇 岸芷汀兰
C: 风骚 嘶哑 红装素裹 樯倾楫摧
D: 鲜妍 喉咙 薄暮冥冥 断张取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莫言写了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 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取决于他有没有理想和抱负,以及自身是否刻苦努力。
C: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D: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丰富了“诵经典,闻书香”的活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我市水质的明显提高,全市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 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 是否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保障。
5、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思考、中国行动、中国方案,正跟随中国青年遍及全球的脚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掀起波澜。 将“中国行动”和“中国方案”调换位置。
B: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发挥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是战“疫”中的中坚力量。 将“发挥”改为“弘扬”。
C: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规模最大的、影响力最大的。 结尾加上“体育盛会”。
D: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将“制度”改为“体系”
6、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丸在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骁勇善战锐不可当 , 很快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B: 曾经有很多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都在嘉峪关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C: 一经他的提醒,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 立即明白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D: 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拍得惟妙惟肖 , 让人印象深刻。
7、选出下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B: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C: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卖弄:摆弄。
D: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热忱:热情。
8、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9、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hè) 奋(kàng) 亮(cèng) 轻怕重(niān)
B: 归(xǐng) 两(xī) 弄(shì) 自惭形(huì)
C: 括(jǖ) 首(qī) 抖(chàn) 战战兢(jīn)
D: 手(duò) 读(xiè) 时(shà) 摩肩接(zhǒng)
10、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需要有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B: 在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区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C: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D: 江苏将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引入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1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分别从 的感觉角度渲染了 的氛围?

(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②,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③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二)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注】:①俭:荒年。②率物:为人表率 ③豁:抛弃。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水俭(遇到)
B: 处之不(容易)
C: 得补诸生(开始)
D: 畚土筑垣以居(亲自)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

A: 欲率物 乘奔御风
B: 勿我受任方州 此独跛之故
C: 家人怨且叹 年九十
D: 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伯乐不常有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②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 4 )殷仲堪与江天一虽身份不同,但同作为读书人,他们认为求学最重要的品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涵养几分静气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 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 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文/宋威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04版)

( 1 )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2 )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 3 )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阅读郁达夫的《西溪的晴雨》,完成小题。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里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洪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调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美文鉴赏课上,老师推荐了游记散文《西溪的晴雨》,请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 1 )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跟随作者游踪领略西溪野趣。

________观沿山大道之景——________赏山环水绕之奇和摇船少女之美——弹指楼上老僧求书相邀——秋雪庵里龙妇吹箫助兴

( 2 )源宁评价西湖“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认为微雨中的西溪比西湖“要好三倍”,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作者及其友人可能更喜欢怎样的景色?
( 3 )作者善于抓住山光水色最具特征之处,赋予景物以神韵和灵性,引发读者的遐想。请选择文中一处佳句分析品味。
( 4 )这篇散文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文人的雅兴,请围绕“游赏中的雅趣”这一话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1)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有一双“独立”的翅膀,去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长大后,我们渴望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
请你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生活中既有探索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又有挫折的痛苦,孤独的寂寞。总之,充满着酸甜苦辣。

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任选一题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要有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当习惯变成依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