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B: 学校的生物园少有人进出,竟是“门虽设而常关”的,这样就使这个古老的园子更加颓唐起来。 C: 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的经历,再听他演唱的经典歌曲《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 留下眼泪。 D: 美丽的画面与逼真的音响效果相得益彰 , 使这部影片达到很高的艺术效果。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士如果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的难度很大。 B: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将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 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D: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
3、 |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B: ④②①③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③④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班主任很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 , 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B: 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 C: 参观完所有场馆,他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景点! D: 小孩子遇事要和父母商量,不要自作主张。 |
5、 | 选出下列释义有误的一项( ) A: 虬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伟岸:伟大、雄伟 B: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贫乏 C: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避易:退避 D: 潜溢:暗暗地流出来 妙幻:奇妙的幻想 |
6、 | 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郎朗在27岁时就成为了世界钢琴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 B: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C: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D: 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 |
7、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系列活动的颁奖晚会上,学生们自编自演的节目绘声绘色 , 街舞、相声、小品等都赢得了阵阵掌声。 B: 闻一多先生“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 C: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洪江古商城萍水相逢 , 别提有多高兴了。 D: 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小区,楼道里贴的像牛皮癖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 |
8、 | 下列四个选项中,划线字读音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翘首(qiáo) 屏息(bǐng) 悄然(qiǎo) 殚精竭虑(dàn) B: 镌刻(juān) 炽热(chì) 诘责(jié) 芝麻糊(hù) C: 绯红(fēi) 辍学(chuò) 鬈发(juǎn) 深恶痛疾(wù) D: 酒肆(sì) 锃亮(zēng) 禁锢(gù) 春意盎然(àng) |
9、 | 选择正确的翻译(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A: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B: (陛下)应当诚恳地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C: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光耀先帝的美德。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B: 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C: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D: 小李和小王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据说他写好诗后一定要先念给妇人听,然后不断修改,至妇人能听懂为止。下面阅读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回来后面问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1 )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 “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 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 2 )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 3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什么?从本句诗中,你可否总结出白居易是个什么 样的官员? ( 4 )全诗留露出怎样的感情?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③。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④。”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熨斗〕形状如勺子,斗中烧木炭,用来烫平衣物。④〔复裈(kūn)〕夹裤。裈,裤子。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①天下缟素 ________ ②止得襦 ________ ③寻作复裈 ________ ④母甚异之 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 故不错意也/母问其故 C: 轻寡人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虽千里不敢易也/寒暑易节 (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 4 )【甲】文中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表现了唐雎怎样的性格特征?【乙】文中母亲认为韩康伯将来一定是国家栋梁之才的依据是什么? |
愉快是基本标准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②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③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作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
④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就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
⑤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 1 )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棒,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国、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堆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也在寻找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
请以“这是我的答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书写工整,不少于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