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望岳》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B: “齐鲁青未了”一句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 “造化钟神秀”一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 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滞留印度56 年的中国老兵王琪,终于在元宵节这一天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咸阳。 B: 各级各部门要做好 H7N9禽流感的防治工作,防止疫情不再扩散。 C: 西湖的春天和风轻拂,碧波轻漾,是人们休闲游乐的好地方。 D: 英国宣布“脱欧”,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
3、 |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思想会发酵 , 心理雄关难越,但必须越,否则你就不能涅槃。(发酵:比喻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变化)B: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很厚的墙壁) C: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D: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
4、 |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商品”后加“的行为”) B: “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在“创新”前加“鼓励”一词) C: 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把“能”改为“能否”) D: 我们明明知道这个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而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将“帮助”改为“纠正”) |
5、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普遍憧憬幸福而自由的退休生活,并且希望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退休时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删除“是大家普遍的愿望”)B: 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广泛关注。(删除“突然”) C: 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在“学习成果”后加上“的评价系统”) D: 国务院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把加强食品安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当前,各地质检部门正在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保障”与“改善”互换) |
6、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王老师的到家来访,他很感激,恭恭敬敬地送上了一杯茶。B: 科学和艺术史上的大师泰斗之中少年聪慧、早早成名的情况比比皆是,但少不出众、大器晚成的例子也不少见。 C: 正值清风送爽时,那乐声穿水而来,自然令人心旷神怡。 D: 刘明同学的口才特别好,而且越是人多的场合他越能夸夸其谈 , 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
7、 | 下面词语中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确凿záo 菜畦qí 收敛liǎn 秕谷bǐ 蝉蜕tuìB: 祈祷qí 觅食mì 和蔼ǎi 磐石pán 嗥鸣háo C: 谰语lán 深邃suì 彷徨páng 仰慕mù 弥高mí D: 攒成zǎn 镐头hào 踌躇chú 重荷hé 湖泊bó |
8、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 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一声锣响,早已_ 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 ,好不热闹! A: 因地制宜 迫在眉睫 拍手称快 B: 因地制宜 迫不及待 欢声雷动 C: 因人而异 迫在眉睫 欢声雷动 D: 因人而异 迫不及待 拍手称快 |
9、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天子·咏喇叭》表面是一首吟咏喇叭的词,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清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B: 《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深情,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 C: 《南京大屠杀》从体裁上来说属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征。 D: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结合成为一种独立的样式。 |
10、 | 下列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周星期日,我们几个同学一起愉快地游览了久负盛名的小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虽然天气溽热,大家却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每一个景点 B: 碰巧,遇上阴雨天,给大家增添了一番在雨中游览的情趣 C: 尽管雨未停过,大家还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个大概 D: 碰巧,下了一场雨,虽是别有一番情味,但我们都淋成了落汤鸡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 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 ①或自宴客( ________ ) ②藤今犹在 ( ________ ) ③始能支拄(________ ) ④其蔓旁引 ( ________ )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B: 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C: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次 则 余 家 之 青 桐 ( 4 )翻译下列句子。①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 5 )《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
阅读理解
一棵进城的古树
曹春雷
①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树正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白云招手,与春风嬉戏。
②突然来了一群人和一些车。几个人围着它指指划划。还没等它明白是咋回事,挖掘机就轰隆隆开过来,围着它开始一铲一铲挖土。不一会儿,它四周就被挖空了,自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渐渐暴露出来。
③它害怕了,大喊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但没人听见它的喊声。
④当它所有的根都被暴露出来时,挖掘机将巨大的铲子伸过来,插入它身下,将它连同它身下的部分泥土铲起来,恶狠狠地把它摔在了地面上。接着,又有人将它带着泥土,用塑料袋裹住根部,然后再用绳子将枝干绑起来。吊车呜呜开动,勾住它,颤悠悠地将它吊进一辆大车里。
⑤“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它大喊着,但始终没人听得到。
⑥它终于躺倒在车里,全身战栗着流下了伤心的泪,尽管这泪,没人看得到。
⑦汽车颠簸着,驶出了这片原野,驶出了它曾经站立了上百年的土地。
⑧它看见车驶上铺着黑油子的路,风驰电掣,驶向未知的远方——它离故土越来越远了。
⑨车驶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在一处宽阔的厂区广场上停了下来。等在那里的吊车伸出长长的手臂,鲁莽地将它从车里吊了出来,放进一个早已挖好的树坑里。
⑩从此,它在这个地方安下了家。脱离了原野故土的滋润,它水土不服,一直病恹恹的。几位穿绿色衣服的人天天围着它转,给它打上了吊瓶输液。后来,它知道,他们都是负责厂区绿化的工人。
⑪渐渐地,它的枝叶开始复苏。
⑫它开始打量这个叫作繁华都市的地方:座座的高楼、穿梭的轿车、五彩的灯光、络绎不绝的人流……真是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但是,它始终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⑬它开始想念那片原野了,想念那里的草地,那里的野花,那些常栖息在它身上的鸟儿,还有那只经常奔跑过它身边的野兔。但,已经回不去了……从今以后它再也听不见林中的鸟鸣,再也闻不到原野的芬芳,只得默默地、孤独地将根扎在异乡的泥土里了。
⑭每天,广场上都会来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人会围着它看,指着它苍劲的枝,幽绿的叶,称赞着什么。
⑮一天又一天,它对自己被强行移植的抱怨,渐渐少了些。有时它也想过:一棵树,不论站在哪里,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做家具,或者被当作柴烧,或者仅仅是为这个星球增添一些绿意。然而,它还是每天都在尽力地将目光越过层层高楼,深情地眺望着故土所在的方向。
⑯有一天早晨,一个小女孩围着它拍照,看着镜头里的图像,小女孩兴奋地向身边的母亲嚷着:“妈妈,看啊,树叶上有露珠,多美啊!”
⑰也许,小女孩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乡的泪。
( 1 )这篇文章以第①人称的口吻,按②顺序,主要运用③、④这两种表达方式,介绍了一棵百年古树被⑤(填2至4字)这件事。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美丽如初
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 1 )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2 )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一)梦想是一缕阳光,驱散你前行的阴霾;梦想是一泓清泉,洗净你心中的铅华。心怀梦想,就算行若微尘,也会有让人惊艳的崛起。
请以“我的心中有个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书籍、亲情、友情、成功、挫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请将文题“ 伴我成长”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不少于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