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宝坻区大口屯镇第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 阅,看。(纪昀《河中石兽》)
B: 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这里指德行美好。(刘禹锡《陋室铭》)
C: 香远清,亭亭净植。 益,更加。(周敦颐《爱莲说》)
D: 有卖油翁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释,放下。欧阳修《卖油翁》)
2、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 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B: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C: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D: 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移动启动的‘5G上珠峰’专项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句的主干是“行动取得进展”。
B: “雄伟壮丽”“热爱祖国”“干得很好”“樱花盛开”的短语类型依次为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和主谓短语。
C: 在古代,博士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如《孙权劝学》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中的“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
D: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B: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C: 近年来,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生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利哈乔夫《论教养》)。
5、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代天骄 簇新 一筹莫展 诘难 不知所措
B: 根深蒂固 谀词 刻骨铭心 慰籍 墨守成规
C: 恃才放旷 旁鹜 豁然贯通 瞰望 怒不可遏
D: 山清水秀 伫立 不求甚解 要诀 金榜提名
6、《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 )
A: 哲学散文集
B: 历史散文集
C: 文学散文集
D: 艺术散文集
7、对下列语句中划线“之”字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②其言兹若人俦乎?

③齐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④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何以也?

⑤且人患志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⑥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

A: ①④⑥句的“之”字作用相同。
B: ②③句的“之”字作用相同。
C: ②⑤句的“之”字作用相同。
D: ⑤句的“之”字与其他几句都不同。
8、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停息)(《富贵不能淫》)
B: 傅说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经)(《愚公移山》)
D: 军士吏甲,锐兵刃。(同“披”,穿着)(《周亚夫军细柳》)
9、结合语境,将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常犯错。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A: 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B: 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C: 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 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D: 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 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气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培育和收获。
B: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 止咳袪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由远志、桔梗、贝母等配制而成。
D: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 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 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 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 2 )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滁皆山也

环:

________

②林壑

尤:

________

行六七里

山:

________

④饮少

辄:

________


( 2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 1 )“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

①________,波澜顿起。

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②________,波澜又起。

( 2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 3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 4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鹿角的“血腥”重生

卫红霞

①一提起鹿,大家都会想到它头上挂着的那对大大的、美丽的鹿角。因其每年都会再生脱落,鹿角被人们赋予“死后再生”“生生不息”的吉祥寓意。因此,世界各地的人们常常把雄鹿和鹿角作为神圣图腾。可当大家从《动物世界》里看到逐渐骨化的鹿角表面那层柔软的表皮脱落时的鲜血淋漓,便心疼不已。这种“血腥”的脱落与重生,得多疼呀!

②动物学家研究发现,鹿是唯一能再生完整身体零部件的哺乳动物。世界上约有50种鹿类动物,其中大部分种类的雄鹿都长有鹿角,且“奢侈”到每年都要换一对最新款,这和牛、羊等动物的“终身”空洞角明显不同。

③那么,鹿角是如何长出来的呢?原来,每年春暖花开时,雄鹿头顶就会冒出一对小小的隆起,且以每天几厘米的速度“疯长”着,直到逐渐形成双角的形状。令人惊奇的是,最初的鹿角内部是软骨,外覆一层类似天鹅绒般薄薄的皮肤和绒毛,圆润而软韧,绒毛里充满血管,不断供给鹿角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鹿角生长,这便是人气极高的补品——鹿茸。

④由于鹿茸内有大量血管、神经,所以相当敏感,雄鹿们十分珍惜这顶娇嫩的“桂冠”,从不将它作为进攻的武器。

⑤鹿茸生长2到4个月后,内部会生出一个环状物,能有效地作为一个栓阀,组成鹿角的基础,切断鹿茸的供血,使得鹿茸逐渐干涸,在鹿用角和树皮摩擦的过程中脱落成再生的鹿角。此时,鹿角完全骨化,成为雄鹿进行种内竞争和抵御天敌的兵刃,待顺利与母鹿“完婚”后,鹿角的脱落循环将再次开始。

⑥鹿角脱落时,鹿会疼吗?其实,鹿角脱落就像人类换牙,会流血,有轻微的疼痛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相反,割鹿茸就有些残暴了。由于鹿茸里遍布血管和神经,人为割断时,不但会流出很多血,而且会非常疼,就像我们不打麻药拔智齿一般。鹿类动物这种实心、骨质、重量最高可达数十千克的角,不到半年竟能完成生长,令人称奇。

⑦为了揭开这个秘密,以英国皇家兽医学院普赖斯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对鹿可以长出新鹿角的非凡再生能力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这种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的干细胞在鹿角再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具有生长成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⑧由于鹿角的生长要耗用大量钙质、磷酸盐和热量,因此鹿角的再生速度与鹿的健康状况有关。巨大的鹿角可以帮助雄鹿打败同性竞争者,赶走食肉动物,抢到最佳草场,所以聪明的母鹿将巨大的鹿角当作选择“男友”的首要条件。尤其是母鹿看到雄鹿头顶沉重的大犄角,仍然奔跑如飞、战而必胜时,便会被强健骁勇的“男友力”倾倒,主动“投怀送抱”。

⑨鹿角的再生功能令人惊诧又羡慕,这种“血腥”的生长脱落规律帮助人类了解了“再生”的自然模型。也许未来,不管是身体损伤还是器官病变,都可通过干细胞修复再生,而这个技术核心秘密就藏在美丽的鹿角中。

(选自《知识窗》2019年第11期)

( 1 )根据文章内容,填充下面方框,完成鹿角生长的过程。

(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鹿角每年都会再生脱落,因此,世界各地的人们常常把鹿和鹿角作为神圣图腾。
B: 世界上约有50种鹿类动物,能“奢侈”到每年都要换一对新角。
C: 鹿茸被人为割断时,就像人类换牙,会流血,有轻微的疼痛感。
D: 不同健康状况的鹿,其鹿角的再生速度不同。
( 3 )完成下图中人物对话。

我觉得文中画线句不够简洁,“唯一”和“哺乳动物”这两个词显得有点多余,应该删去,这样更符合说明文语言简洁性的特点。

我认为不能删去,因为________


(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结尾处提到的藏在美丽的鹿角中的技术核心秘密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中学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本好书等。请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500字以上;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无缘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