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德州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旁逸斜出 目不遐接 谈笑风生 妄想
B: 循序渐进 惩前毖后 害人听闻 疏峻
C: 故弄玄虚 巧妙绝伦 杳无消息 反醒
D: 随声附和 浑然一体 百感交集 纯粹
2、下面句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巴黎发生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让法国的经济陷入到更大的困境之中。 将“由于”或“让”删掉
B: 与马英九在新加坡展开会谈并进行会面,这一事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将“展开会谈”和“进行会面”互换位置
C: 土耳其一位农民在自家院中亲眼目睹了俄罗斯战机被击落的全过程。 将“亲眼”删掉
D: 作为校园的主人,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有义务保护校园的卫生。 将“保护”改为“爱护”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 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等习俗;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有贴春联、拜年、吃元宵等习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一项是( )
A: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所以走红,其原因是因为剧情完成了对主流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询唤。
B: 能否在抓实中小学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关键在于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
C: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和无比精彩的赛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D: 为提升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同度、知晓度、参与度,当下,龙岩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垃圾分类”的行动热潮。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夸父与日逐(跑)。(《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立)。(《爱莲说》)
B: ①虽乘(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三峡》)②肉食者(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C: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和)其奇者。(《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引、提出)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D: ①下车(拉)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繁茂)而繁阴。(《醉翁亭记》)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B: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翻译: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C: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翻译:虽然这样,但是,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D: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翻译: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7、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yíng)绕 (yān)然勒功 (chěng)罚 可(hán)
B: (yīn)红 气冲(dǒu)牛 (kāi)去 (bǔ)育
C: (háo)鸣 (lán)语 污(huì) (qì)而不舍
D: 机(zhù) (jiào)补 (shuò)气 震(sǒng)
8、下面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B: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唱歌。
C: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暮。
D: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9、

根据文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金台路被金黄得透明的银杏叶铺满了,那状如一把把小扇面 的银杏树叶,可爱得叫人不忍心踩踏;其中还有一些乌桕和白杨的树叶,另一些醒目的色块在满地的金黄中闪跳着。

A: 修改:在另一些醒目的色块中闪跳出满地的金黄
B: 修改:在满地的金黄中另一些醒目的色块闪跳出来
C: 修改:在满地的金黄中闪跳出另一些醒目的色块
D: 修改:在满地的金黄中充满着另一些醒目的色块
10、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的五部分中,标题、主体、结语三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B: 消息和通讯都要求用事实说话,但通讯的内容比消息详尽、具体、形象,时效性不如消息。
C: 新闻,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上讲,专指消息。
D: 一份报纸,占主要地位的是消息、通讯、评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 2 )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目,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初狭,才通人北通巫峡,南潇湘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忠之也,可以一战
C: 林尽水源,便一山二者不可
D: 遂与外人隔奉命于危难之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B: 鸣而不能通其意
C: 何陋有?
D: 愿陛下亲之信
( 3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 )“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 5 )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请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景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A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B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 1 )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 2 )请对A、B两句画线句进行赏析
A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B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 3 )请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

( 4 )文章以“田野上的白发”为题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结构、内容和情感中任选两方面来分析题目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 2 )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 3 )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①分析句子“他如释重负地说……”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 4 )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 5 )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亲情是七彩阳光,七彩合在一起便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暖阳的温存?请以“那份爱”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唯一的世界只有你、”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