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远山。 B: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便立刻写信去报名。 D: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
2、 | 下列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各路神仙把美猴王塞进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四十九天后美猴王炼就了火眼金睛,冲将出来。 B: 《父亲的病》(选自《朝花夕拾》)一文,回忆了作者儿时给父亲求医治病的种种荒诞情景,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C: 《水浒传》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D: 宋江做了梁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
3、 |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B: 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C: 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D: 归咎 凑合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能: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B: 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猿则百叫无绝 C: 食: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意: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每有会意 |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 他每天认真学习,面对这次考试他早已胸有成竹。 C: 他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 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
6、 | 下列加点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渠(qú) 蜷伏(quán) 狭隘(aì) 拈轻怕重(zhān) B: 哺乳(bǔ) 称职(chèng) 勋章(xūn) 刨根问底(páo) C: 废墟(xū) 热忱(chén) 钦差(qīn) 以身殉职(xùn) D: 干涸(gù) 怂恿(sǒng) 坍塌(tān) 杞人忧天(qí) |
7、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他对当前的形势分析得入木三分。 B: 她身材高挑,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似鹤立鸡群,分外夺目。 C: 小偷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那个人的钱包拿走了。 D: 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罪有应得。B: 战士们靠近边缘向下一看,头晕目眩,觉得眼前的大岩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天花乱坠。 C: 面对金融危机,如果国家安之若素,那么国民就会大失所望。 D: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事倍功半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
9、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言文中称谓语非常丰富: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B: 《爱莲说》的作者是南宋哲学家周敦颐,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C: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是作家杨绛在《老王》中的感慨。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中“房顶上”是方位词。 B: “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中“慢”“快”是动词。 C: “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中“过”是趋向动词。 D: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中“井房”是名词。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小题。 B: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3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表达作用。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 ①又何间焉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 ①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D: ①忠之属也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①肉食者谋之②操蛇之神闻之 B: ①乃入见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①何以战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②相与步于中庭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4 )写出上文给你最深刻的一点启示,并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
心远地自偏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憨笑这说:“送给你!”
⑩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 1 )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⑤⑥⑦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段落 |
情节内容 |
情感态度 |
⑤ |
“我”看见菜农正走向广场 |
讽刺、疑惑 |
⑥ |
(1) |
好奇、吃惊 |
⑦ |
“我”回家找出珍藏的拓本 |
(2) |
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
( 3 )请品析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
( 4 )读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回答下面问题。文章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其他人的活动?
( 5 )读完选文后,请说说菜农有哪些性格特点。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5 月 1 日第 8 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 1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 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②第⑥、⑧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随手”“随意”表面是写________, 其实是为了________。
(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链接材料】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写作内容的相同:________
写作目的的不同:________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时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
请以“ 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①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別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