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苏州市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初中部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

A: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 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2、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立/过/仙露
B: 洗/持/忍俊不/
C: 头/悔/灭 祸不单/字里
D: 开/沉 挣扎/盘卧龙 执/我旧时裳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修改病句应根据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用________的办法。

②是否重视基础知识关系到学习进步的快慢、高考的得失,________毕生事业的成败。

③“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________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A: 简洁 以至 扶养
B: 简洁 以致 抚养
C: 简捷 以至 扶养
D: 简捷 以致 抚养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 今天的盐阜儿女创建美好家园,依然需要发扬和继承铁军精种。
B: 加快港口建设,是我市积极推进沿海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C: 全体市民人人参与,为盐城创建国家缓级卫生城市添砖加瓦而努力。
D: 通过做好主要道路风光带绿化工作,使城市品位得到极大地提升。
5、古诗在创作中,往往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如:人哭了要用手帕擦拭眼泪,所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沾巾”指代哭泣。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指代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用“烽火”指代战争。
B: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用“桑麻”指代往事。
C: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藏”中用“采薇”指代隐居生活。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用“孤帆”指代船只。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班同学听取并讨论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B: 自古以来,临沂人才辈出,左宝贵的故乡就是平邑县人。
C: 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D: 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狩猎 撺缀 鸡犬相闻 草长鹰飞
B: 挑衅潦原 人情事故 销声匿迹
C: 滑翔羁绊 周而复始 叹为观止
D: 闭塞帷幕 海枯石烂 嘎然而止
8、汉字积累——下列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恶(zēng) 坍塌 气冲牛(dǒu) 扑朔迷离
B: 然(mù) 妥贴 弄巧成(zhuō) 孜孜不倦
C: 杀(mǒ) 取蒂 坦荡如(dǐ) 心不在烟
D: 冕(guān) 捕育 为人知(xiǎn) 家裕户晓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庆祝70周年大阅兵的日子里,战士们的脸上无不昂扬着饱满的斗志,处处流露出人民军队的飒爽英姿。
B: 北京大兴机场巧妙绝伦的设计,成为世界建筑史的一大奇迹。
C: 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D: 为方便市民乘坐高铁,谷城开通调整5条公交线路运抵谷城北站,实现无缝对接。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科幻小说,又叫科学幻想小说,常用幻想的形式来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远景。
B: 科幻小说的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
C: 科幻小说是小说的一种,也要求有生动的故事情节。
D: 科幻小说往往有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因而内容具有超现实性,情节具有非科学性。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注】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岁,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被子。

( 1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本诗独具一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日更定矣。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相与步于中庭。
B: 独往湖心亭看雪。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更有痴似相公者。
( 4 )(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 5 )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

信仰之光

周国平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②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③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④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有删改)

( 1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2 )古今中外像苏格拉底一样坚守自己信仰的人有很多,请你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 3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阅读《细菌发电前景广阔》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 1 )结合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由“世界读书日”引出论题“慢阅读”。
B: 文中④到⑥段从电子阅读的误区和危害两个方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
C: 文中④段作者从正面展开论证,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慢阅读”的好处,论证了中心论点。
D: 第⑦段总结全文,再次提倡慢阅读,并列举了慢阅读的诸多好处。
( 2 )下列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A: “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的意思是读书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
B: “慢阅读”能够达成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和书香琴韵的自然衔接,从容不迫、饱满自在地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沉淀”等精神活动。
C: “慢阅读”让兼收并蓄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
D: “慢阅读”需要读一些有用的书,如考试类的、健康类、工具书等。
( 3 )结合第⑦节并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积攒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真情实憨;④600字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前路莫无知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