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窈窕(tiǎo)淑女,君子好逑(qiú)。(《诗经.关雎》)B: 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卖炭翁》白居易) C: 曲(qū)每奏,钟子期辄(zé)穷其趣。(《列子》一则) D: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xǐ),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
2、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历史已雄辩地 ,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无私奉献,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挑起岛屿争端、参拜战争罪犯、扩张军事实力,充分 了其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贪婪野蛮的军国主义本性。 ③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市为 “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追求优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B: 证明 暴露 践行 C: 证明 暴露 实现 D: 证实 表露 实现. |
3、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C: 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D: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立(chù) 叱咄(chì) 褶皱(zhě) 惟妙惟肖(xiào) B: 拮据(jū) 绮丽(qǐ) 倔强(juè) 期期艾艾(ài) C: 伧俗(cāng) 哂笑(shěn) 绯闻(fěi) 鲜为人知(xiǎn) D: 荣膺(yīng) 惩戒(chéng) 柔嫩(nèn) 妄自菲薄(fěi) |
5、 | 下列对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它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B: 《骆驼祥子》中,虎妞大胆泼辣有点变态,敢于追求自由幸福却又好逸恶劳,控制欲极强。她最后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 C: 《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及时雨”、吴用的绰号“智多星”、林冲的绰号“行者”。 D: 《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个个本领高强。大徒弟孙悟空会三十六般变化,筋斗云一翻就是十万八千里。 |
6、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 “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 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 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
7、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牟取 追塑 袖手旁观 故名思义B: 眶骗 拮据 慷概淋漓 五彩斑斓 C: 娇奢 隐匿 头晕目眩 脑羞成怒 D: 帷幕 盘缠 长途跋涉 天伦之乐 |
8、 | 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此而荒废学业的例子。B: 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机密的性质而鲜为人知。 C: 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 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非常惊讶。 B: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 因为她的这个动作,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的高分。 D: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
10、 | 下列词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毫不犹豫 大庭广众 刻骨铭 心根深蒂固B: 进退维谷 恼羞成怒 一拍既合 顾名思义 C: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奄奄一息 轻飞漫舞 D: 人情炼达 一泻千里 拖泥带水 忧心忡忡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 1 )解释句中划线词的含义。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________ ②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 3 )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⑪“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⑫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⑬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⑭“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⑮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⑯蓝天,白云,清脆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⑰“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⑱“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⑲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原文有删改)
( 1 )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2 )第________、________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 4 )第⑯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把钱给更需要的人
王举芳
①“能不能把这些奖金给更需要的人?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已。”见义勇为表彰现场,老钱边说边不时搓着双手。
②老钱是一名高空清洗工人。那天他下班回家,路上遇到一栋高楼意外起火,整栋楼浓烟弥漫,围观的群众说楼里困了不少人。看到不断在浓烟间往复穿梭的消防人员忙不过来,老钱主动请缨,把口罩往水里一浸,戴上后就加入到施救队伍中。他两进两出,先后救出一名被困的孕妇和一名7岁大的男童。
③领完奖回到家,老钱把获奖证书放在桌子上。妻子拿起证书看看说:“听说有奖金啊,钱呢?”
④“哦,钱改天打到银行卡上。”老钱的目光有些闪烁。
⑤“嗯,这些钱来得真是时候。我正为咱儿子的药费发愁呢。”
⑥老钱走到床边看儿子。儿子睡着了,模样乖巧。儿子患有先天性间歇癫痫,老钱和妻子抱着儿子去过很多大医院看病,医生都说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能用药物保守治疗。儿子三岁了,还不会说话。老钱用手轻轻抚摸着儿子的脸,眼泪落在儿子盖着的毛毯上,寂静无声。
⑦几天后,妻子又问起奖金的事儿,老钱支支吾吾说:“这1万元钱,咱能不能不花,拿去给最需要帮助的人呢?”
⑧“你脑子进水了啊?有你这样的爸爸吗?自己的儿子急着用钱买药,你却把钱拿去给别人花,太狠心了!”妻子很生气。
⑨“不是,咱们儿子买药的钱我能挣,我是想把钱花在刀刃上,给那些更需要用钱的人,效果会更好。”
⑩“你说,谁比咱更需要钱?”
⑪“有,要不,你跟我去医院看看那个孩子吧。”
⑫从医院出来,妻子说:“与我们的孩子比起来,那个孩子实在太可怜了,摔成那样,全身多处骨折,是得花不少钱,可他家比我家困难多了。把钱先给他,我觉得你是对的。”
⑬老钱紧握着妻子的手。妻子是个善良的女人。5年前,老钱和妻子在同一个工地打工,当然,那时妻子和他还只是工友关系。老钱得脑炎住院,工友们给他凑了住院费。妻子自荐给他做护工,说工地上只有她一个女人,照顾病人非她莫属,因为女人心细。喂饭、洗衣、擦身……她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着老钱。同病房的人对老钱说:“你媳妇真好!”老钱羞涩地解释:“我们只是工友。”
⑭工友们都不富裕,但在老钱需要钱的时候,大家都解囊相助,这让身在异乡的老钱心里很温暖。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不做冷漠的路人,要用自己的善意带给别人温情。想到这些,老钱心里充满了感动,不由得搂紧了妻子的肩。
⑮儿子的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看着年幼的儿子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老钱和妻子十分难受,却又无能为力。
⑯“咱们的积蓄已经花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妻子开始抽泣。
⑰“你别急,我来想办法。”老钱托人找了一份兼职。白天清洗高楼,晚上去餐厅加班到凌晨,下班后再到医院陪孩子,然后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躺一躺就算睡觉了。
⑱这天清晨,老钱被人叫醒,“大哥,谢谢你那天救了我媳妇,就是那个孕妇,她生了,今天出院。我们一家人一直想找你表达谢意,听说你家孩子病了在住院,也没什么能帮你的,这是我们的心意,请你一定要收下!”说着那人把一个厚厚的信封塞进老钱的手里,然后快步走开了,老钱还没有回过神来,只见那信封上写着“感谢恩人”四个字,打开信封一看,是厚厚一沓钱。
⑲“这是一个病号让我交给你的,他说他那天在救火现场看你救人很感动。”护士递给老钱又一个厚厚的信封。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大家知道老钱目前的处境后,开始真诚地帮助他了。
⑳老钱的眼睛潮湿了。他站起身走到走廊尽头的窗户前,太阳升起来了,暖暖的,把世界照耀得更加宽广,更加明亮。
( 1 )本文围绕“把钱给更需要的人”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见义勇为表彰现场,老钱边说边不时搓着双手。
②“哦,钱改天打到银行卡上。”老钱的目光有些闪烁。
( 4 )文章结尾段写到“太阳”让世界更加宽广和明亮,这样写有什么深意?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一:我们或许都经历过这种日子:你做一件事情,是因为你知道有一双眼睛在看。那双眼睛属于一个你在乎的人。他也许是你的亲人,也许是你的友人,也许是你仰慕和崇拜的人,……有了这双眼睛,你无论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这双眼睛的主人。他会怎样看这件事情?因为感到他在看或者相信他会看,我们总是奋力做到最好。所有的一切,变成不是为自己做,而是为他做,渴望的得到他的认同或赞许。我曾经为了一位老师的一双眼睛而每个星期认真听课。我也曾为了父亲的一双眼睛努力上进。
那一双在远处辉映的眼睛,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情绪,是我们多么想去讨好却又害怕失去的一双眼睛。
(摘自《张小娴散文精选集》)
请你以“远处的一双眼睛”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民国《开明国语课本》有一篇课文: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那只羊怎么那么有趣呢?它不像别的牲畜一样只懂得吃草,它还懂得欣赏花的美好。多么有灵性、有情趣的一只羊啊!它可能是在吃饱了草之后,便开始悠然自得地赏花,充分享受着生命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