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莆田第十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 《水浒》生动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 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蒹葭》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无限惆怅。
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杜甫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寄托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D: 韩愈的《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3、

下列词语有错的一项是( )。

A: 唠唠叨叨 充耳不闻
B: 视而不见 五采斑斓
C: 束手无策 无动于衷
D: 在劫难逃 天衣无缝
4、下面语境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 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
B: 你推荐的那家饭店菜品新颖价格公道,下次我们一定还会惠顾的。
C: 新业务的开展,承蒙贵公司鼎力相助 , 终于小有所成,不胜感激。
D: 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 , 祈请海涵。
5、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周国平认为:一个人________专注于精神生活,物质上的需求________必定十分简单。________他有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做,没有功夫关心物质方面的区区小事;他________于精神王国的伟大享受,物质方面便不再成为诱惑。


A: 只有 才 因此 沉湎
B: 只有 才 因为 沉醉
C: 如果 就 因为 沉醉
D: 如果 就 因此 沉湎
6、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ī)肪 (yǐ)丽 忍俊不(jīn) 再接再厉
B: 秀(qí) 干(hé) (qiǎng)聒不舍 谈笑风生
C: (qiān)默 菜(qí) 相形见(chù) 别出新裁
D: 禁(gù) 魁(wú) 袅袅(niǎo)烟云 温声细雨
7、“民”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写法是“ ”,形状像被尖物刺中的眼睛。据此,你推测“民”的原初意义是( )
A: 对君上顺服
B: 以民众为本、以民众为主
C: 百姓之间民主平等
D: 像野草一样顽强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 陈独秀胡适读着严复的天演论长大,但等到他们到北大任教时,曾经的精神导师已经成为
B: 从这幅图画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痛苦扭曲的脸,那落满泥土、抖动的肩膀、沾满泥土的双脚、完全僵直的胳膊更是令人过目难忘。
C: “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
D: 当前,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是不是只关学校的事?是不是不可避免?是不是只有引发了重大的社会问题时才会得到重视?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B: 本着“服务二青会、奉献二青会”作为目的,太原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C: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 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板,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10、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láo) (pián) 进 (yǔn)落 (zì)睢
B: (shā)白 繁(yǎn) (zhǎo)饰 (jié)据
C: 狡(xiá) 抽(yē) 脚(huái) (sè)索
D: (cī)笑 (zhèn)害 商(zhuó) (diǎn)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祖国

莱蒙托夫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的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马车奔上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

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颤抖的灯光;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两棵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看着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 1 )《祖国》一诗中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 2 )在《祖国》一诗的第1节中,作者连用了“无论……”这样表示让步的句子,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3 )《祖国》一诗中,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有什么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漎:流水声。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姜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

(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水尤清冽________ ②乃记之而________

③被而之________ ④客九人饮于是________

( 2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一处

明 何 文 端 公 摩 崖 书 其 上 曰 媚 笔 之 泉。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翼乎临于溪右

( 4 )(甲)(乙)两文划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黄河口的威风锣鼓》,完成问题。

黄河口的威风锣鼓

王剑冰

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

③汗水在流淌,在飞迸,你的我的他的挥洒在一起,搅和在一起……怎么还有泪水?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过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

④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以前人们听到雷声,望见闪电心就慌,大雨又要来了,黄河又要涨了!黄河九九八十一道弯,走到这里要入海了,还是汹汹浑浑,怒浪冲天,不定什么时候就冲出了堤坝,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

⑤不敢想多少年前,利津以一壤之地纳千里洪波,为鲁北漕运、盐运的要道。然而那店铺栉比、商贾云集的景象早已不再,热闹着无数船只无数人声的铁门关也埋没于黄浪之下。不敢想迎着黄水头的王庄险工,多少次大水与坝头几乎同归于尽。一百年间,黄河在这里摇首摆尾,决口改道了五十多次!

⑥一代代人为此耗尽了时光。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滩区人把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爱黄河,恨黄河,离了黄河不能活。”黄河口的百姓,对黄河体味得深,他们的手脚、他们的面容都已同黄河搅在一起,就像他们舍不去的家,那家被冲了一次又一次,垫高了一回又一回。

⑦这次看到的,是利津一次彻底的整治。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高台上瞭望着黄河,心里变得踏实。黄河沿岸十九个村庄都是如此,顺畅的道路,绿色的植被,以及富有特色的养殖基地、蔬菜基地,这里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大水给佟家村留下的水荡和老屋,成了另一种景色,不少人来寻找灵感和乐趣。

⑧我真正见识了王庄险工。急转弯处的大水,如一只狂怒的怪兽横冲直撞,每一撞都水花迸裂,惊心动魄。谁忍不住发出了叫喊:奶奶,这么大的水头!现在这水头遇到了铁壁铜墙,随你撞去,撞散架了,默默远去。

⑨一个小女孩在大堤上跑,完全不知道大堤曾经的险情。她的脚跳跃着,就像一双鼓槌。黄浪衬托了她愉悦的身影。

⑩终于不再担惊受怕,天天都能做个囫囵梦,那梦也是柳绿花红。威风锣鼓成了黄河口人的发泄与倾诉,内心清空,五脏通透,唯有豪情在体内汹涌。所有的话语都在这震响里,所有的表达都在这狂吼中。

30岁的宁宁欢喜地加入了队伍,手举铜镲使足劲儿舞,手酸、耳鸣、腰背疼,对她的欢喜不起作用。93岁的李清云看着,笑着,“好,好——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好啊……”

这一片不断生长的沃土,是黄河为河口人带来的福利,当一切都平安遂愿,这个福利将恒久地传递。

红掌花的红掌拨着清波,蝴蝶蓝猛然地蓝一下。还有野荷,硕大的荷叶捧着夕阳摇晃。苇花子泛着白光,前浪后浪地赶,似乎那么赶,能赶到大海。无数白色的鸟在蓝天下划着弧线,除了白鹳,还有白鹤、丹顶鹤、黑嘴鸥。绿野中起伏的,还有一座座红色的抽油机。再往前的大海上,是威震四方的钻井平台。

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站在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

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镲,随着吼叫,他们扑伏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来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

(有删改)

【注释】①[险工]因为黄河具有“悬河”的特点,所以黄河下游干流堤防及主要支流河口段堤防是管理的重点。黄河堤防主要是由堤防和坝垛、护岸所构成。为了防止水流淘刷,在直接临河的堤段上修筑的丁坝、垛和护岸工程,称为“险工”。

( 1 )文章首先描写了震撼人心的锣鼓表演场面,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最后再次描绘威风锣鼓热烈场景。
( 2 )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威风锣鼓”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 3 )文章第③段作者这样写道:“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过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 为什么作者认为黄河口“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请结合上下文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③花里带着甜叶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④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⑤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从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1 )上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正确的应写成__________。(要逐字逐句进行分析)

( 2 )文中写众多蜂蝶的主要作用是

A: 为了衬托花的繁茂和花香
B: 显示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
C: 为了把春景描绘得更为真实
D: 暗示春景中不仅有植物也有动物
( 3 )对文中最后一句的描写,理解正确的是

A: 描绘了草丛里的野花在阳光下微风中摇摇摆摆,闪闪烁烁的样子
B: 描绘了草丛里的野花在春雨中特有的情态
C: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野花像眼睛似的传情达意
D: 暗示春景中不仅有植物也有动物
( 4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次序能否调换一下,为什么?(注意前后联系)

( 5 )在“甜味儿”后加上标点符号,应该是__________。

( 6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里的“闹”为什么不能改“飞”?

( 7 )此段写春花,突出了春花三个方面的特征,它们是

A: 桃花像火,杏花像霞,梨花像雪
B: 花香、果肥、草旺
C: 花多、花艳、花香
D: 花的色、花的香、花的味
( 8 )此段写春花的文字中,有实写春景,有虚写春景,请将其中虚写的文字写下来。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题目: 来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④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些事不说是个结。”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