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淮安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 君与家君/期日中
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待君/久不至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自文化读书类节目《朗读者》播出以来,成为荧屏上的一股“综艺清流”。
B: 一条碎石子铺设的小路蜿蜒弯曲着伸向远方,不少人在岸边漫步游玩。
C: 国家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题为《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的重要讲话。
D: 为了弘扬和继承墨家文化,第七届墨子文化节在山东省滕州市举行。
3、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由孟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共有七篇,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是儒家经典之一。
B: 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对自己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南宋陆游赞梅,仰慕的是“只有香如故”的孤傲。
C: 19世纪是俄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小说家,其中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的作品都被选入了我们的语文课本。
D: 朱自清的散文或平淡真挚、以情动人,如《背影》,或文辞优美、想象丰富,如《春》、《绿》,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长沙市正在加快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运输的处理体系。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 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有力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D: 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花猪产业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这使得花猪的死亡率比以前降低了两倍。
5、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
A: 孔子
B: 孟子
C: 朱熹
D: 董仲舒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笑,是人们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
B: 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C: 能不能当学霸,关键是你有一颗想当学霸的心。
D: 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yín)带 (chì)序 (bǔ)育 (xiān)为人知
B: 咳(sóu) 机(zhú) 粗(zhuǒ) 大(tīng)广众
C: 咀(jué) 震(sǒng) (xiǎng)午 警报(dí)起
D: (jiào)补 疙(da) 门(kǎn) 气冲(dǒu)牛
8、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兄弟之间依照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B: 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句中“汉阴”指汉水南面,杜甫《石壕吏》“急应河阳役”句中的“河阳”应在黄河之北。
C: 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像表达内心情感;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则直接用劝说的口吻,对世人进行嘱咐。
D: 奥楚蔑洛夫、韩麦尔、夏洛克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俄国契科夫的《变色龙》、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美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9、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就是歌谣一类的东西,它产生于文字之后。
B: 在印刷术出现之后,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
C: 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这样就能鉴赏出作品的意境美。
D: 我们鉴赏文艺作品,必须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感受到文艺作品的美,这是我们的最大目的。
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报社组织了近80多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扬州瘦西湖,感受浓浓的春意。
B: 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C: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 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甲】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之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不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注解】 ① 上: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上太子少师萧瑀曰

②朕问其

③久无所

可诬一世之人

( 2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2处)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 4 )李世民的哪些做法,你比较欣赏?结合语段内容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她还登上过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方直,让 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的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

(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
B: 侯晶晶因误诊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她从不灰心、绝望,在家人和亲戚的鼓励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C: 侯晶晶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后,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她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事业有成。
D: 侯晶晶在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荣誉面前,也能保持从容冷静的态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 2 )文章第1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 3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侯晶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

( 4 )侯晶晶身残志坚,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试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张亚凌

直到今天,我依旧最喜欢一个姓,高;最喜欢一个字,翔;超喜欢一个词儿,高翔。

抬头,天蓝云白,鸟儿高翔,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意境了。

回眸,凝视,三十年前清晰如昨。

记得是个午自习,我们刚升入初三的第二周。正在做作业,突然听见几声响亮的击掌,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是老班。

抬头,果真。连续响亮击掌是老班训话前的招牌动作,现在想起来都会咧开嘴巴笑出声来,相当于古时官吏升堂前众衙役用棍棒敲击地面喊“威武——”。却见老班旁边站着一男生:高而瘦,洁净、整齐到让人觉得失真。从这男生的目光里,我只看到一个词,沉静。而我们班那些傻小子呀,裤袋耷拉下来当潇洒,拖着鞋走路以为成熟。老班指着他介绍了一句:“高翔,从北京转回来的。”而后给安排了个座位就离开了。

每每下课,我们像终于盼到了放风时间的囚犯,推着搡着冲向教室外面,尽情尽兴似乎又很无聊地蹦着喊着。而高翔,总是静静地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着窗外。阳光透过玻璃刚好落在他的脸上,细碎的阳光也化不开他一脸的沉郁。

马上就有好事者打听出来了:高翔的爸妈都是搞什么研究的,爸爸因为辐射太大,病故了;妈妈要改嫁,只有一个孙子的奶奶便硬将高翔从北京带了回来。

高翔的作文总被语文老师当范文。也记得语文老师的评价一成不变,什么“语言、思想深度远远超过你们”,什么“那种好是你可以读出,可以捕捉到,就是说不出的”。倒是我自己,每每老师读高翔的作文时,就闭了眼,游走在高翔的文字里。我喜欢用那种方式去感受,我甚至跟着那些文字熟悉了高翔难以割舍的过去。

他的奶奶又来学校看他了,我突然觉得她很像很像老巫婆——将一个高贵的王子抹去了一切光环后残忍地丢弃在悲苦人间的老巫婆!我开始讨厌起那个佝偻着身子的老人,他原本可以跟着妈妈在北京继续好好生活,而不是在这里。在这里,他连文字中的悲苦都走不出。

高翔的各门功课都是无可 挑剔地好,好到让我们所有人都望尘莫及,他每一次的总成绩都比第二名高出几十分!第二名固定地是一个女生,她的勤奋可以说“废寝忘食”加“悬梁刺股”了。

我开始写日记,日记里似乎也笼上了一层忧伤,处处都是高翔作文的影子。每晚,在舍友都睡着了时,我点着蜡烛,趴在床上涂写着自己的心情:看一眼他的背影与侧影,都觉得是一幅很美很美的画;听他回答问题,比老师都标准的普通话很有磁性;他皱一下眉,也是忧伤的美……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页,都是高翔的点点滴滴。

是早恋吧?可谁有资格去爱他呢?或许,我只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跟他的名字一起被表扬。这个念头都有些贪婪了,其实我只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么美那么好的作文罢了。

我们班的很多大大咧咧的女汉子都是在高翔出现后迅速收敛回归女孩,并开始用功的。

那时,一个班级一个宿舍。在女生宿舍里,每天晚上永恒的话题就是高翔,只是从不说出他的名字。这与老班每晚在外面查宿舍有关。

“男生穿着花格子衬衫也挺好看的。”准备睡觉了,一个慨叹道,“我还以为花色布只有女孩子能穿。”“他穿啥都好看。”一个接了句。“算题咋能那么快,想都不想答案就出来了,神了!”有人又蹦出了一句。“只有他才能那么拽那么神!”

……

记得那时中考,竞争也很是惨烈,一个班七十多学生能考上高中的只有十几个。八个班里似乎不怎么被看好的我们班,成绩倒出奇地好。用老班的话说,“真是奇了怪了,边沿上的好几个女生,本来都没啥希望的,却幸运地考上了”。

呵呵,是幸运吗?没看见她们为了向某个人看齐,铆足了劲地你追我赶?

多年后,最铁的姐们儿芳告诉我,她一直暗恋着高翔。说那话时,她已经是大律师了。

1998年,闺密婷将去英国进行为期三年的学术交流,她羞涩地告诉我,她曾很喜欢高翔,只是害怕自己没资格喜欢他,才拼命地学习。她一直觉得,只有更加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才配喜欢他。

而我,从初三开始发表第一篇习作就再也没有停下来。直到今天,成为各大刊的签约作家或专栏作家。

回首,天高云淡,而我们,都已高翔

(选自《中学生阅读》,作品有删改)

( 1 )题目“你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中,“你”指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 2 )高翔是一个怎样的男生?请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词句来概括。
( 3 )文章后面写“最铁的姐们儿芳”“闺密婷”以及“我”现在的发展状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4 )结尾“而我们,都已高翔”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5 )以下是文章摘录,请问:它饱含着“我”对高翔的什么感情?

“他的奶奶又来学校看他了,我突然觉得她很像很像老巫婆——将一个高贵的王子抹去了一切光环后残忍地丢弃在悲苦人间的老巫婆!我开始讨厌起那个佝偻着身子的老人,他原本可以跟着妈妈在北京继续好好生活,而不是在这里。在这里,他连文字中的悲苦都走不出。”

( 6 )于作品中的“我”,有人认为是个线索人物,有人认为是个主要人物,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24Time`L”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