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滕州市姜屯镇中心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第一句写出了诗人的愁思。“惆怅”一词,造成红艳的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B: 诗歌第二句表现诗人黄昏时赏花的情景。“唯有”“两枝”等词,强调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满院的牡丹花开得正盛。
C: 诗歌第三句实写风吹花残之景。第二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诗人的情花之情跃然纸上。
D: 本诗借物抒怀,别具一格。诗人夜里用把火照花的行为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点是议论文论述问题的中心,集中反映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论点不但要正确、鲜明,还要有针对性。
B: 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的位置和方式是根据议论问题的需要而定的。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有的在文章末尾归纳中心;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C: 有的议论文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分论点对中心论点起着证明、补充和发挥中心论点的作用,有助于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更加充分、透彻。
D: 一篇议论文要有论点和论据,论点和论据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3、

下列划线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温而知新(旧的知识) 以丛草林(当作)
B: 项为之(通“僵”,僵硬)  数年恒不一见(但是)
C: 楼上人往来屑屑,或或立(靠着) 惟楼一座(高)
D: 撒盐空中可拟(大致、差不多)  友人惭,下车之(引导)
4、选出下列有关课外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格列佛在大人国参观了“拉格多科学院”,从黄瓜里提取阳光、把冰烧成火药等是这所科学院研究的课题。
B: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作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该小说出版后,他又忍着病痛完成了另一部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
D: 《水浒》塑造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的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的李逵;崇尚忠义、有恩必报、有仇必复的武松等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
5、平常体育报道中经常用到“收官之战”一词,其中“收官”二字最初是_______术语。( )
A: 书法
B: 围棋
C: 绘画
D: 音律
6、下列各句修改后有误的一项是( )
A: 性格懦弱的李明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把“性格懦弱的李明的母亲”改为“李明性格懦弱的母亲”)
B: 在同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身中数刀,浑身遍体鳞伤。(去掉“浑身”)
C: 由于加强了管理,我市的社会安全和隐患都有了保障。(去掉“由于”)
D: 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删除“通过”)
7、(2017届中考贵州安顺卷)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月亮缓缓爬了出来。平日里粗糙的山峦似乎被月亮擦拭着,呈现出白玉般的优雅。那山峰的积雪流淌的光亮。像水银,又像岩浆,,越来越大,仿佛有一片无限大的白色丝绸,要把高原之夜全部遮盖。高原的夜之灯啊,


A: ①慢慢向下涌动 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B: ①迅速漫延开来 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C: ①慢慢向下涌动 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D: ①迅速漫延开来 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8、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湿(rú) 奔(sàng) 乳未干(chòu)
B: 里(lòng) 休(qì) 争斗艳(yán)
C: 然(máng) 罪(shú) 泰然之(chǔ)
D: 秀(qù) 地(mù) 然泪下(shāng)
9、

《昆虫记》共有( )

A: 八卷
B: 九卷
C: 十卷
D: 十一卷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部署 掉书袋 严惩不贷 贸然行事
B: 渲泄 喜盈门 不可名状 黯然失色
C: 蜂拥 综合症 察颜观色 发奋图强
D: 提练 度难关 寻物启示 别出心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耦耕:这里指词人与农民一起耕作。②光:指桑麻叶面光亮。③使君:苏轼自称。

词中划线字“泼”用得好,请加以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蒲亭长________

②枳棘非鸾凤所________

( 2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

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

( 3 )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则》)

( 4 )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议论文《精神拾荒三步曲》,回答下列小题。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C: 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D: 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 2 )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②段先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用以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 第③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接上文的作用。
C: 第③④段是紧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 第⑤段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 3 )对文章理解、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以“有一种人”“还有一种人”为例,从反面证明学和思是不能分开的。
B: 第③段中席勒与托尔斯泰都认为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
C: 第④段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思想者在灵感面前,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D: 第④段结尾以孟尝君为喻,证明“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阅读《生命如四季》,然后答题。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夏天,我曾因天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每一次。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 1 )作者开篇以“生命如四季”点明题旨,在文中作者给“四季”赋予了深刻的寓意,请结合文意用简要的语言仿照“春天,少年时期,耕耘人生”的句式,概括出人生其他三个阶段的生命特点。

( 2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喻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理解,并简要归纳概括。
①夏日,我曾因干旱 , 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
②望着我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 3 )文中作者说“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为什么?下面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项是

A: 是因为我在生命的黄昏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更多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情。
B: 是因为我在生命的每一阶段都是认真地做过,付出过,收获了属于自己该收获的果实。
C: 是因为在我的生命过程中,我在不毛之地里收获了丰富的人生,我已经很满足了。
D: 是因为我虽然已经年老,但在飘雪的冬日,我可以尽情地欣赏冬日旷野的景致,尽兴地与老友在有暖阳的午后聊天,过上自由闲适的生活。
E: 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有的生命过程,在我自己的生命过程中,有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体验。我爱过,也恨过;我哭过,也笑过。
( 4 )自然万物,皆可启发人之性情,寄托人之思想。朔方的雪让鲁迅先生看出了战斗的精神;扑火的飞蛾,寄寓了巴金对光明的追求……请从下面所给事物中选择一项,谈谈你的所感所想。
梅花,鹰,风筝,云,烛。

( 5 )《雨之歌》中,诗人这样写道: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请你也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两句《风之歌》或者《云之歌》。

四、写作(分值:60分)
对于朋友,要留一点方便给他;对于长辈,要留一点恭敬给他;哪怕是一只猫、一只狗、一只鸟雀,我们也都要留一点慈悲给它。一个人能留一点东西给别人,表示你是富有;什么都不肯留一点给人,光是自我享受,表示你是贫穷。

请以“留点 给别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定;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时间糖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