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重庆市开县陈家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不全是名词的一项是( )
A: 秋天 农夫 娃娃 前面
B: 以上 早晨 水藻 姑娘
C: 过去 干净 镰刀 学生
D: 东边 里头 爱情 传统
2、下列句子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改句: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
B: 原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且需要战略的眼光。改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
C: 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D: 原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改句: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________,是为成名;知音___________,是为寂寞。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4、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C: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②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③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④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⑤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⑥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A: ⑥①④⑤③②
B: ③①⑥②⑤④
C: ④①③⑤②⑥
D: ④⑤③⑥①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B: 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C: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35万左右的人死于食物细菌、寄生虫、病毒等微生物所导致的胃肠道感染疾病。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新闻两则》的体裁分别是诗歌和新闻,作者都是毛泽东。
B: 一年四季各有各的风情,许多作家对于一年四季的景色都有自己的描绘。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春》,何其芳的《秋天》还有老舍《济南的冬天》。
C: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本文用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无义寡情,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
D: 现代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鲁迅的作品主题深刻而犀利,我们学过的课文《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等小说,都表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凄惨。
8、

下列作家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行道树》 张晓风 台湾作家
B: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C: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
D: 《春》 朱自清 现代
9、调整下列各句的顺序,使文意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百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知识,在短时期里以极高的速度长起来。

②这就越来越尖锐地提出了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问题。

③有人计算过,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50万种,其中科技图书12万种,科技期刊35万种,以美国《化学文摘》为例,1976年一年报道了来自136个国家的45万余篇专业论文。

④一个通晓外文的化学家每周读40小时,每小时读4篇,要56年才能读完一年发表的化学文献!

⑤面对浩瀚无际的书刊资料海洋,谁也无法读完。

⑥现在人类正面临着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⑦于是,速度法便应运而生。

A: ①⑤③②⑥④⑦
B: ⑥①⑤③④②⑦
C: ⑦⑥②④①⑤③
D: ⑦⑥③⑤①④②
10、

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石河子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B: 为了保障内初班学生的安全,我校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杜绝内初班学生私自外出。
C: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D: 别看我同桌个子小,他的胸怀可超级宽广得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 1 )第二句诗中的"蘸"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 2 )末句“小舟撑出柳阴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敬业与乐业》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甲】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 1 )引用朱子的话,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应该是()

A: 比喻论证
B: 道理论证
C: 对比论证
D: 举例论证
( 2 )对“甲”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B: 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有高低贵贱之分。
C: 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 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有高低贵贱之分。
( 3 )体现本段文字论点的一句是()

A: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B: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C: 第一要敬业。
D: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1 )选文第二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 2 )请根据第三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

物候学就是________。

( 3 )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有何重要作用?
( 4 )文中说明时间的推移,分别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 5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走进周庄
走进周庄,转过隔开新街的影壁,像倏然闯进一个梦。你不曾料到,刚刚漫步走过水泥沥青堆成的寻常街市,怎地一下子时光倒流百年,眼前这长街曲巷、黛瓦粉墙,古朴中透着似曾相识的亲切,那亲切又翳着一层久违的新鲜。你生怕踏破这梦境,双脚蹭在石板路上,竟不知该向哪里迈步。疑惑间,衣带般绕来绕去的水巷过来牵着你的思绪,由不得你再去打捞记忆深处的印象。你只须循着水巷去寻找,三步两步,一挂高挑的拱桥不经意地倚在石条岸边,精致得如镂空的玉环。小心踏上拱桥,周庄顿时立在面前:街楼古屋参差着,逶迤着,摩肩接踵地向你涌来,倒显得桥下的水流淌得如静止一般。如果时间有分量,这河水远比古屋旧巷来得沉重;眼下它只是沉沉地绿着,像一整匹长长的翠绸向前滑动,滑过河棚,滑过埠头,滑过家家户户堂前廊下,滑向田野,又流成一条喧腾的河。就是这小河连接着又隔膜着周庄和远处的都市。当都市里的水充满漂白粉的味道,当都市的空气龌龊得令人窒息,当钢骨水泥森林遮蔽着丽日蓝天时,周庄被发现了。那石板长街正好松弛紧张的神经,那曲水拱桥正好梳理浮躁的心态,城里人刚刚失去的一切似乎都在这里找到忆想的线索——周庄,成了都市人寻找慰藉的一场清梦。
你不也是这样的寻梦人吗?你曾一次次走向森林大海,向自然索还你本来拥有的自在;你也曾一次次地走进庙宇宫阙,向历史寻找你希望拥有的耐心。那是些怎样畅快怡人的梦!你尽可自由地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诉说,也诉说自己的心曲。可是,在周庄,在这自然与历史融合得了无痕迹的水乡小镇,你的梦却怎是这般脆弱,常被一阵隐隐的不安打断。
作为水乡,周庄的水巷、拱桥、骑楼、石街并没有多少新鲜之处,只不过更集中一些,更精致一些,年代更久远一些;而在古板灰黛的建筑格调中,生动着的是自然季节的转换和那些中年、老年妇女的身影。河边淘米洗菜的是她们,灶头烧火摊饼的是她们,坐在沈厅纳鞋底的是她们,大街上耍龙灯、水巷中撑游船的还是她们。头上蒙一层印花毛巾,身着素花罩衣或靛蓝裤褂,任凭游客花花绿绿淌过眼前,她们安详地做着自己的事,像是经验丰富的演员。这些原本就是她们自家的生活,只不过,这“生活”如今和周庄一起展示在游人面前,成为一道风景。家庭的私密性消失了,日常的随意感淡薄了,小镇还是旧日的小镇,生活却已不再是单纯的生活。其实,周庄人作出的牺牲远不止这些。从它决心向游客开放的那一刻起,周庄就注定要封闭自己,让历史凝固:古桥旧宅要维持原貌,风俗习惯要保留旧时模样,就连日常生活,也须追求一个“旧”字,容不得丝毫现代文明的搅扰。从小生长在这里的周庄人,天天守着古旧的水镇,年轻人也会变老的。耐不住的,不是远走高飞也要在镇外另辟新家。只有她们,走不得,也不想走。这里有她们双手操持起来的家园,有她们割舍不掉的梦。你不是来周庄寻梦的吗?可知道自己的梦已闯进了主人的梦中。梦里水乡,梦里水乡,歌手们这样轻轻地唱着,竟不知为圆这水乡的一个梦,又有多少人付出代价。
在周庄,到处可以看到介绍周庄的小册子,随手翻翻,字里行间脱不开沈万三、叶楚伧这些名人的行状。周庄人没有忘记历史,也知道名人的价值。然而,眼前的周庄,这古朴又鲜活的水乡小镇,却是生活在这里的女人们的创造。所有关于周庄的书中,都应该写写她们,写写她们的心事,写写她们的梦……

( 1 )文章多次提到“寻梦”“圆梦”,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下边对“梦”的理解哪一项与文章的原意不一致( )

A: 与都市“充满漂白粉的味道”的水、“龌龊得令人窒息”的空气、“钢骨水泥森林遮蔽着”的“丽日蓝天”相比,周庄成了都市人寻找慰藉的梦。
B: 周庄的长街曲 巷、黛瓦粉墙,牵出了记忆深处的印象,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仿佛进入了梦境。
C: 只有在周庄这个与时代都市隔膜的封闭的水乡小镇,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 梦。
D: 被现代文明“搅扰”的人们在这自然与历史融合得了无痕迹的水乡小镇,似乎找到了“失去的一切”。
( 2 )文中“衣带般绕来绕去的水巷过来牵着你的思绪”这一句中的“牵”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 3 )文中除了画线的句子外,还有一些比喻句,描写周庄的小桥、流水,你认为哪一句最精彩?请说说理由。

( 4 )文章用了较多的篇幅写周庄的妇女,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把你的看法写出来。

( 5 )下边是杜荀鹤的《送人游吴》,用其中哪两句概括古镇周庄的特点最合适?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闹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下边是对标题“走进周庄”的含义的理解,哪一项体现了本文的主旨?( )

A: 领略周庄自然古朴的水乡风韵
B: 寻觅可以慰藉心灵的一场清梦
C: 重温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安详
D: 解读周庄人的感情生活世界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有你,我不怕》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关于今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