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内丘县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各级机关要厉行节约,严格执行空调温度的控制标准,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B: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
C: 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出彩中国人》栏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台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
B: 他写文章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诉诸笔端,从不矫饰,率真而自然。
C: 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D: 为了防止教育“三乱”事件不再发生,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3、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 视(zhēn) 铁(qiū) 育(pǔ) 惟妙惟(xiào)
B: 弱(yíng) 空(lǒu) 车(yūn) 鳞次比(jié)
C: 污(zhān) 立(chù) 亮 (chéng) 风雪途(zǎi)
D: 凿(nà) 粗(kuàng)寂(chén) 庸赘言(wù)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尽职守gè 妖ráo 白shà
B: 据jié 强不舍gǔ 蓬hāo 立chù
C: 害zhèn 吹毛求那shà 嵘zhēng
D: 褓qiǎng 心无旁难jié 扶
5、

选出对加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①唐人未盛为之

②火烧

③蜡和纸灰之类

④则以一铁置铁板上

A: ①崇尚 ②让 ③蒙、盖 ④框子
B: ①还 ②让 ③蒙、盖 ④框子
C: ①高尚 ②让 ③冒犯 ④框子
D: ①还 ②命令 ③蒙、盖 ④典范  
6、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bān) 细(qiān) 斗(jué) 相得益(zhāng)
B: 地(jiào) 危(bīn) 上(shù) 有风味(ráo)
C: 错(cēn) 耀(xuàn) 斑(lán) 为人知(xiǎn)
D: 育(fǔ) 影(qiàn) 挑(xìn) 心沥血(ǒu)
7、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王与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寒暄时说:“多日未到府上拜访,家父、家母身体都还好吧?” 解说:小王的表述十分得体而且很有礼貌。
B: 母亲本来不愿出来的。 解说:句中的“母亲”是名词;“愿”、“出来”都是动词。
C: 纯粹 狭隘 鞠躬尽瘁 神采奕奕 解说:这四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
D: 奶奶家的自留地里种着各种蔬菜:黄瓜、丝瓜、西红柿、韭菜等,这些都是我喜爱吃的。 解说:这句话标点使用正确。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B: 在“人代会”筹备期间,各相关部门广泛交换了意见。
C: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 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的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9、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qiè 竦zhì 尽职守kè 吹毛求
B: 掇cuān 溅bòng 众目睽kuí 风雪途 zái
C: 痛zhì 枯gù 合押韵 zhé 咬文字jiáo
D: 阔chuò 噪guō 锐不可dàng 上欺下méi
10、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的读音和字形正确的一组(   )

A: (pǔ)育 九(qū)连环 污(huì) 田(nǒng)
B: 重(hé) 踌躇(chóu chú) 深(suì) 妇(rú)
C: (bó)学多识 积(zhǎn) 蟠(páng)龙 嶙峋(lín xún)
D: (qí)祷 雪(jì) 睥睨(pì nì) 污(hu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1 )“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____ ,本诗首句通过种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________ 气氛。

( 2 )下列对诗歌的品读有误的一项是 ( )

A: “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B: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C: “杨花落尽子规啼”杜鹃啼血,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D: “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①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

( 1 )下列句中的“以”与“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不试之以足
B: 不敢以累他人
C: 以中有足乐者
D: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欧阳公年轻时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 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 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充分显示了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 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 源于他能心怀百姓。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能尽以输官而 号难治 ③去其桎梏而饮 ④食讫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②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1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________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________

( 2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文段中作者具体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 4 )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后面小题。

心中的芦苇

①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A( 摇撼 摇动 摇曳 ),蓬蓬勃勃 。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成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稿的少年水手采兰拮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悲凉的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飙。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 B(消失 弥散 弥漫)。 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芦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的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久悠悠的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苇、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 1 )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 )土 ②涟( )

( 2 )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②段和第⑥段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B”两处。(2分) A处:_______ B处:_______

( 3 )请简要概括第⑥段内容。

( 4 )俗话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说说你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南方有一种毛竹,前四年,总共只长3厘米高。到了第五年春天,它会以平均每天30厘米的速度往上蹿,只用八周就可以长到20多米高。这是因为此前的四年间,毛竹悄悄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为第五年的超速生长储备了充足养分,奠定了雄厚基础。

这段文字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书写要规范,卷面须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很舍得”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