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活动,防止师生不浪费用电。B: 学生不但喜欢上网观看球赛,而且许多青年教师也喜欢这样。 C: 是否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败的前提。 D: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还增长了见识。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看到人们在说着作风,好像把作风搞好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不二法门。B: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C: 乌拉圭姑娘不顾刺骨的寒冷跳进西湖,救上落水者,整个杭城都在传诵她英勇救人的事迹 D: 陶渊明主张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义。 |
3、 |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是陶渊明并不在意衣裳被夕露沾湿,他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中的这句诗,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绝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C: 《过零丁洋》一诗,写诗人看着寥落的群星,面对飘飞的柳絮,望着漂荡的浮萍,想到国势危亡,不禁为报国无门而悲伤沮丧。 D: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的“客”指漂泊在外、旅居他乡的游子,与《约客》一诗题目中的“客”含义不同。 |
4、 | 对小说的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B: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交代背景、衬托主题、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C: 小说的情节是由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构成的。它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D: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正面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又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 |
5、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善思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它________;读太阳,读出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它________;读大海,读出它________;读石灰,读出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①坦荡豪放的胸怀 ②气势磅礴的豪情 ③润物无声的柔情 A: ②①③ B: ①③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
6、 | 下面复句第一重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B: ①②/③④因果关系 C: ①②/③④条件关系 D: ①②③/④转折关系 |
7、 | 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B: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多种昆虫的本能、习性、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C: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言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D: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者也因此获得了“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和诺贝尔奖。 |
8、 | 下面的文字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繁星》《春水》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它们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B: 《骆驼祥子》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虎妞。 C: 《水浒》中的打虎英雄,除了行者武松,还有小旋风李逵.李逵在沂岭徒手杀了四虎。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
9、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一些干部为什么热衷于群众给的“好名声”?一则这是贴近群众的表现;二则这是干事儿的表现;三则群众的反映是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B: 作者用一种“分段函数”思维,表述了这种观点: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前,收入提高会增进幸福;在满足后,收入对幸福的影响减弱,直到忽略不计。 C: 4年前,捧起骆俊诚小朋友的小脸,给了他轻轻一吻。这一举动今天仍然让人眼眶湿润——平常人家遇到事情,长辈不就是这样安抚晚辈的吗? D: 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风吹日晒,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 |
10、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曲,这就是重庆的夜…… B: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掺和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C: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D: 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凉气。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1 )下列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 三、四句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 C: 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 “岐王宅”、“崔九堂”,是当时丰富的精神文化地,足以勾起对“盛世”的美好回忆。 ( 2 )诗中的“落花时节”有什么含义? ( 3 )诗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主要是通过哪种手法表现的? |
文言文阅读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 (选自《封演闻见记》)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买者求见/见往事耳 B: 遽辞不置/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 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但手熟耳 D: 家人将受直矣/直视无碍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 ( 3 )结合内容,说说你对陆元方的“不利已”行为的看法。 |
人生难活一份“静”
路来森
①人生在世,俗事缠身。为生活而忙绿,为名利而追逐,再加上红尘喧嚣,“静”就成了一份难得的享受。有时候,很羡慕乡下的那些老人。冬春时节,农事不忙,他们喜欢晒太阳。拿一只脚凳,坐在篱笆下、南墙根、柴草垛前,老棉袄一揣,旱烟袋一端,一袋一袋地抽着。闲话家常,或者就只是眯着眼,任煦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懒洋洋的,一蹲就是一个上午。抬头望望太阳,午饭时间已至,于是拿起脚凳,姗姗归家而去。生命里透着一份从容和潇洒。
②其实,这些人并不富有,粗茶淡饭,布衣旧衫,可他们懂得顺乎自然,顺乎性情,不贪婪,不岢求,于是心中无欲。无欲则心静,心静则体闲,晒晒太阳,便也成了一件心满意足的事情。说到底,这些人终是因了心态正,不失真。
③《菜根潭》的作者洪应明说:“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则悠然共逝,雨滴则冷然俱清,鸟啼则欣然而会,花落则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生机。”
④心动,则物欲生;物欲生,则心愈难静;心难静,则杂念丛生。若然心静,则自然万物皆成佳景。看白云,则白云悠悠,一派悠闲;看新雨,则新雨冷然,一派清爽;看花开,则花开潇然,一派灿烂;听鸟鸣,则鸣声欣然,一派欢愉。世间万物,皆成佳境;世间真情,俱成美好。
⑤身边有一帮“文人”,特别喜欢聚会。终日呼朋引伴,招引欢谈。餐桌上,喜欢议论是非,臧否人物,似乎天下唯我独尊。这些人似乎什么都“能”,就是不能坐下来认真地写写文章,就是不能写出上好的文章。
⑥其实,真正的文人是耐得住寂寞的。一向心如止水,安静得很。在寂寞和安静中,用生命的火燃烧自己,照亮前路;在精诚进取中,创造着辉煌。
⑦钱钟书,博闻强记,聪颖明慧。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沉浸在书山文海之中,聚沙成塔,终成皇皇巨著《管锥编》。晚年的孙犁,深居简出,粗茶淡饭,过得纯然是一介布衣生活。人们见到的孙犁,也只是室内读书,户外散步而已。可孙犁,就是在静默中阅读,在静默中思考,以一颗淡定平静的心,对抗着世俗的喧嚣。看看孙犁晚年的那些作品吧,无论是《芸斋小说》,还是《乡里旧闻》,篇幅不长,都散淡得不得了,也真诚得不得了。特别是他那套《耕堂读书记》,书海捞珠,发论深刻,篇篇都饱满得不得了,深邃得亦不得了。孙犁太静了,静出一份寂寞,静出一份孤独。可他却让自己的生命在孤独寂寞中开出了芬芳的花。花香,足以流芳百世。
⑧人生难活一份“静”,谁守住了心中的那份宁静,谁就处世坦然,万古清芬;谁就成为君子贤哲。
(选自《思维与智慧》)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链接一】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诸葛亮《诫子书》译文)
【链接二】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从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静”是一种内心的修炼。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朱光潜《谈静》)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回答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 1 )这段文字作者调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感官,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泥墙根一带”的景色。( 2 )这段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 )作者写百草园中的景物时,先用两个“不必说”,再用“单是”引出下文。这里作者采用了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写法。请以“尊重”为话题,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生活,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