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酒,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遇到各种传统节日,酒更是不可缺少,下列选项中的饮酒活动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B: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2、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窗共读。B: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不少人生的真谛。 C: 我的故乡就是被温家宝总理称誉为“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工业名城柳州市。 D: 学校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之后,校园掀起尊师重教,团结互助的风气,面貌焕然一新。 |
3、 |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嘹亮 翻来覆去 疲惫不堪 人声鼎沸 B: 发髻 美不甚收 自做主张 花枝招展 C: 静谧 油然而生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D: 酝酿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喜出望外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明察秋豪 擎天撼地 轻飞慢舞 一反既往B: 媚上欺下 险象迭生 恪尽职守 吹毛求疵 C: 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不可明状 诚惶诚恐 D: 浑身懈数 变幻多姿 低回婉转 尽态极艳 |
5、 |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解剖(pōu) 徘徊(huí) 执拗(niù) 藏污纳垢(gòu)B: 鞭挞(tà) 荷戟(hè) 睥睨(nì) 长吁短叹(xū) C: 朔方(shuò) 胡髭(zī) 驰骋(chěn) 镗镗鞳鞳(tāng) D: 甲胄(zhòu) 稽首(jī) 旸谷(yáng) 颔首低眉(hàn) |
6、 | 下列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络绎不绝 物有所直 美不胜收 巍峨壮观 B: 色彩斑斓 轻歌曼舞 交相晖映 瞬息万变 C: 纷至踏来 扬尘远去 一如既往 腾空而起 D: 名副其实 和颜悦色 非他莫属 信守诺言 |
7、 |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摧枯拉朽 眼花缭乱 锲而不舍 惮精竭虑 B: 抑扬顿挫 杳无消息 油光可签 为富不仁 C: 正襟危坐 黯然失色 器宇轩昂 诚慌诚恐 D: 坦荡如砥 不屈不挠 粗制滥造 颔首低眉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秕谷(bǐ) 高邈(miǎo) 酝酿(niàng) 池畦(qí) B: 吝啬(sè) 憔悴(qiáo) 匿笑(lì) 祷告(dǎo) C: 霎时(shà) 分歧(qí) 徘徊(huái) 确凿(záo) D: 菡(hàn)萏 整宿(sù) 姊妹(zǐ) 攲斜(qī) |
9、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短篇散文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 在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自由为僧的玄奘领唐太宗旨意到天竺国求取三藏大乘佛法,他发誓不到西天,不取真经,断不回国。 C: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一些年龄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15岁被称为“志学之年”,40岁被称为“而立之年”。 D: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这里的“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
10、 | 下列划线的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B: 汝幸而偶我 C: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③惨惨:幽暗无光。 ( 1 )“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2 )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解释划线的词语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 3 )下列对于文中词句及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短小,但人物性格鲜明。太丘:守信,正直。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B: 友人认为陈元方不守信,没等自己来就离开,所以发“怒”骂他。 C: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 元方的聪明体现在他能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全世界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传统的生物能源是将油菜、大豆等植物“体内”的油脂经过加工而成,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然而,这两种作物有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的缺点。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②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造成湖泊污染的蓝藻就是微藻大家族中的一员。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非常高,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③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出生到可以制油仅约1个星期,而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和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灯就可开发大规模的“微藻油田”,不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④由于微藻在培养过程中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还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目前,我国柴油的年消耗量超过亿吨,如果全部使用微藻提供的生物柴油,大约需要几亿吨微藻。那么,在培养微藻过程中就能消耗掉近10亿吨二氧化碳,这个减排量相当可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下题。
知冷知热的地球彩衣
①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改变。
②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③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在沙漠中,昼夜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
④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
⑤大气是调节地球“体温”的透明衣裳。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不到的地方就太冷了。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力就越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⑥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
⑦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⑧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⑨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⑩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它穿得合适。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修水库、扩大水田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裳;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我们进行。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
( 1 )选文中“蓝色衣裳”指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2 )文章第④段中“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句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 )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4 )文章第⑩段中写道:“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做才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请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用细节描写刻画出人物的精神,并适当抒情议论。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或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