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国工匠”李万君参与填补了国内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的空白,不愧为 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 B: 对于这场备受瞩目的访问,英国各界正精心准备、翘首以待: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今年是英中关系发展的“黄金年”。 C: 快速发展的经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养育人类的地球忍辱负重 , 也使不少国家的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本次会议非常重要。 D: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面对群英荟萃的听众席,主席再次深刻阐述互联互通,分享真知灼见。 |
2、 | 《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 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 歌颂他们的功绩,劝他们文武兼。 C: 承认他们的英雄地位,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 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委婉含蓄地指出他们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
3、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C: 于时冰皮始解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城居者未之知也 |
4、 | 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辟邪(xié)鸡枞(cóng)饱涨(zhǎng)牛肝菌(jūn) B: 鲜腴(yú)炽红(zhì)屋檐(yán)黄闷鸡(mèn) C: 八卦(guà)绿釉(yòu)吆唤(yāo)密匝匝(zā) D: 篱巴(lí)缅桂(miǎn)暮年(mò)花骨朵(gū)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为天下唱 B: 腊之以为饵 C: 属余作文以记之 D: 身被坚执锐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祈祷(táo) 孤孀(shuāng) 门槛(kǎn) 气冲斗牛(dóu)B: 校补(jiào) 哺育(bǔ) 修葺(qì) 心有灵犀(xī) C: 殷红(yān) 诘问(jié) 愧怍(zuò) 颠沛流离(fèi) D: 纠纷(jiū) 赘(zhuì) 赤裸(kē) 深恶痛绝(è) |
7、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乡愁是一种故土情结,是一种家国情怀,是一种社会情缘,是一种精神情韵。 ②记得住乡愁,即有心安处。 ③乡愁是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无尽牵挂。 ④留住乡愁,就留住了游子的归心和向心,系牢了民族精神的根,温润了炎黄子孙的心。 ⑤在长期的社会迁延与情感沉积中,乡愁更是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与精神基因,成为民族情感的依凭与精神家园的归附。 A: ②⑤①③④B: ③①⑤②④ C: ③①②④⑤ D: ②①⑤④③ |
8、 |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枫树真善于交际呀!沙沙沙沙地总是低声唠叨个没完没了。《绿山墙的安妮》 A: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林海音《城南旧事》)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C: 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马克•吐温《威尼斯的小艇》) D: 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 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 读者深受喜爱的鲁迅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
10、 |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街的深圳市花簕杜鹃,以灿烂的笑容送您出行,迎你回家。”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由西汉司马迁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 C: 《壶口瀑布》《安塞腰鼓》《苏州园林》这三篇文章的标题都是偏正短语。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首律诗的颈联。 |
课外阅读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1 )写出第一首诗的名字?( 2 )对以上两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B: 《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 《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ú)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 1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①期日中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是日________ ④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 3 )(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联系文章和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的契机和姿态》
①命运的转折,常取决于外界一个微小的引诱或刺激。
②譬如说陈省身。小时候,父亲在杭州工作,他跟着祖母待在老家嘉兴。有一年,父亲返家过春节,给他带了一套礼物,是当时流行于新式学堂的《笔算数学》,分上、中、下三册,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和中国学者邹立文合编的。还家当日,父亲觉得儿子还小,仅仅给他粗略讲了讲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算法。谁知陈省身一听就爱上了,他私下里慢慢啃,越啃越有兴趣,没过几日,居然把三册书啃完,并且做出了其中大部分习题。这简直是奇迹,陈省身无意中闯进了数学的门槛——那里正通向他生命的殿堂。
③譬如说钱学森。初中阶段,一次课余聊天,有位同学说:“你们知不知道20世纪有两位伟人,一个是爱因斯坦,一个是列宁?”众人闻所未闻,面面相觑。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信息传播相当滞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问世十多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也已过去了五六年,但他俩的大名和事迹还没有广为人知。见状,那个同学侃侃而谈,他说:“爱因斯坦是位科学巨匠,列宁是位革命巨匠。学校图书馆有关于他俩的书。”钱学森听得心痒,就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内容似懂非懂,心扉却轰然洞开,他看到了身外有宇宙,宇宙有无穷奥秘。正是从那时起,他思想的触角,开始试探太空的广阔与自由。
④由陈省身、钱学森又想到侯仁之,他们仨同龄,都是1911年出生,但是后者的起步阶段,远没有前两位幸运。侯仁之幼时孱弱,也没大病,就是弱不禁风,碰一碰就倒的样子。他就读的博文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体育风气浓厚,各种项目之中,篮球尤为大家喜爱。班班有篮球队,经常举行班际比赛。侯仁之也想上场一试身手。一天,他壮着胆子找到本班的篮球队长,说出了自己的心愿。队长看看他,矮、瘦,而且黄,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岂能硬碰硬地打篮球?队长摇头,断然拒绝。其实,不要说班代表队,就是本班同学玩球,大伙分成两拨,哪一拨也都不要他。侯仁之被孤立在篮球运动之外。他感到绝望,由绝望中又生发出豪气:既然玩不了球,我就练跑步——跑步,是不要别人恩准的。从此,每天下了晚自习,他就围着操场,一圈又一圈地跑。他坚持了整整一个冬天,风雪无阻。转过年来,学校举行春季运动会,体育委员找到他,说:“侯仁之,你参加1500米赛跑吧,怎么样?”侯仁之感到突然,他说:“我可是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呀。”体育委员说:“你行,你肯定行,我看见你天天晚上练来着。”侯仁之于是硬着头皮报了1500米赛跑。比赛开始,发令枪一响,侯仁之就拼命往前冲,跑过一圈又一圈,转弯的时候挺纳闷:怎么旁边一个人都没有?回头一看,哈,所有的人都被他甩得老远!侯仁之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冠军。
⑤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各有各的跑法。仍拿陈省身作例,他的“跑”,就是玩。陈省身不爱体育,中学时,百米成绩居然在20秒开外,比女生跑得还慢。但是,他懂得玩。他的玩,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向的,他玩数学、玩化学、玩植物学、玩围棋、玩一切他喜欢的功课和项目——他是同知识玩,同自己的心智玩。钱学森读的是北京师大附中,受到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他喜欢体育运动,更喜欢数学、音乐和美术。若干年后,他曾向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位同事表示:根据定义,一则数学难题的解答,具体呈现就是美。因此也可以说,钱学森的“跑法”,就是追求美。
⑥说到侯仁之,他的人生姿态,绝对是长跑。体弱多病和长跑健将,这两者很难令人产生联想,但是,侯仁之把它们串联在一起了。起初是出于无奈,跑着跑着,事情就起了质的变化。跑步不仅使侯仁之告别羸弱,赢得健康,而且成了他生活的动力、奋发的标志、人格的象征。
⑦顺便说一说,陈省身以玩的姿态,一路跑到93岁;钱学森在追求美的路上,跑进了98岁;侯仁之呢,长跑进了102岁。 (文章有删节)
(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第④段“但是后者的起步阶段,远没有前两位幸运”中的“远”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4 )请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立文还需心先行
①怎么写出好文章?
②这两个问号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有些时日了。人们常问,我也常想。不知各位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偶尔被生活撞了一下,胸中涌起一股激流,想着一定要动笔把这脑袋里的、胸膛内的统统变作文字。幸运的时候如有神助,不多时辰便能尽抒胸臆,看着通篇文字满心欢喜。当然也少不了词不达意,未言明未道尽的时候,任凭脑袋里的如何翻腾,手底下就是做不出半点回应来,或是空悬着一双手干着急,或是因敲打半天又悉数删去而急躁烦闷,在遣词造句上折腾反复,须臾间尽丢提笔时的劲头。
③写文章最理想的状态即是脑、心、手通力合作、协调配合,此乃作文的最高境界,需在文字上勤练,也需在生活里多炼。多数时候写文章大抵是这样两种情况,或是心手相连而脑未到,或是手脑齐进而心缺席。由心牵动手的多作于心境起伏、有所体悟之时,提笔即来,偶尔伴着泪水,洇开字迹;偶尔幸福愉悦,每一个字都似能开出一朵花来。心就位时,手下功夫大多顺畅,省时省力。
④相反,只有脑作指挥,心不就位,写起来就不尽畅快了。心未动却又需要写点东西的时候,十分容易陷入手和脑的尴尬境地,无心即无感,无感的和自己牵不起多少联系,这时候多会靠着脑袋来硬想,经历一番搜肠刮肚的煎熬,费力扯起一根线头,而脆弱的细线又常常会被思维的棱角扯断,致使“机器故障”。这种时候提笔,多会事先比划下需要填多少字,分几个段落,每段说什么,勾画个草图来,但真正施起工时,不是少“水泥”就是缺“钢板”,只好拾些“木板草料”拼拼凑凑,这样的“房子”盖得潦草,住得心慌。如此写出来的也称不得是一篇文章,或是作了他人的传声筒,或是作了材料的搬运工,唯独少了个自己。
⑤立文还需心先行。心先行,说着简单,做着却不易,要能压得住浮躁,耐得了寂寞,在心有所感的时候将之自然抒发出来,不可硬做文,不可枉做文。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任选一题作文。
掌声雷动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朋友的建议;埋头苦读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花开的声音;背包远行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亲人的叮嘱……
请以“留只耳朵听 ”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