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研究并通过了新的规章制度。B: 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 杭州人民将来希望把西博会办得更好。 D: 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
2、 | 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这首五言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 首联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
3、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作者用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反衬出济南冬天风的柔和和天气的响晴。 B: 文中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冬日山景、冬日水色等三幅图画。 C: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时,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阳光、小山、小雪、绿水等。 D: 作者写冬天的水色,先写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其鲜亮色彩,再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B: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 B: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D: 济南市文明办开展与筹划“我爱泉城”的活动,得到了很多市民的响应。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B: 汲取 恻隐 粗制烂造 巧妙绝伦 C: 颓唐 告罄 骇人听闻 碌碌终生 D: 禁锢 执拗 冥思遐想 通霄达旦 |
7、 | 下列加点词语中,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缥缈/漂泊 庇护/鳞次栉比 刨根问底/抱头鼠窜 B: 着落/着眼 落难/大难临头 为人所重/重峦叠嶂 C: 缜密/嗔怪 大坝/狼狈为奸 见异思迁/千疮百孔 D: 模型/模样 嫌恶/恶贯满盈 外强中干/埋头苦干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肃穆 锐不可当 张皇失措 祸不单行B: 颓唐 转弯抹角 当然无存 微不足道 C: 溃退 月明风青 触目伤怀 鸡零狗碎 D: 愧怍 长途拔涉 大庭广众 穷愁潦倒 |
9、 | 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连日来,天津市滨海新区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的喜讯在滨城大地回响。②这是一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文明创建活动。③在创建过程中,新区深入开展“美丽和谐家园,你我共同缔造”的基层治理。④通过此次创建活动,滨海新区探索出一条文明城区高质量建设之路。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
10、 | 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 D: 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 2 )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炼(锻炼)之未定。 B: 时韩退之权(代理)京兆尹。 C: 岛具(详细地)对所得诗句。 D: 神游(离开)象外。 ( 2 )下面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炼之未定 ②引手作推敲之势 ③观者讶之 ④退之立马久之 ⑤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A: ①③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⑤ (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B: 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左右两边围拥着的官吏阻拦在京兆尹(韩愈)面前。 C: 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 D: 马上,担当护卫的官吏停下来并拥护在京兆尹(韩愈)面前。 |
割麦
①骄阳似火,热浪滚滚,整个大地像一只熊熊燃烧的火炉,金黄的麦田里,父子俩头顶烈日,正挥舞着镰刀在割麦。
②“爸,我渴!”儿子觉得嗓子冒烟,渴得憋气。汗水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淌,爬过脸颊,像一条条缓慢流淌的小溪,几滴汗顽皮地跑进他的眼睛里,像虫子在叮咬,咸咸涩涩的,难受。
③儿子的声音尽管不大,在寂静的麦田里,应该能够清晰地传进父亲的耳朵。可是父亲没有应声。他依旧忙碌地埋头割麦。镰刀挥舞如风,只听到刷刷刷的割麦声。
④“爸,我渴!”在委屈的支使下,儿子的音量大起来,那声音足以和田边树上疯狂嘶叫的知了媲美。
⑤父亲终于直起腰,攥紧拳头,使劲地咚咚捶了几下酸痛难耐的腰部,再狠命地抹一把蒙住了眼睛的汗水。太阳已将他的皮肤烤成了麦麸一样的颜色,黑糊糊的,亮闪闪的,仿佛还能闻到皮肉在烈日下炸裂燃烧的味道。
⑥“爸,我渴死了!”儿子焦躁起来,如一头面临宰杀的困兽,父亲依旧面无表情地看看他,再迅疾地抹一把汗水。
⑦“爸,我受不了了!”儿子咚地一下将镰刀扔在地上,一屁股跌坐在田埂上,呼哧呼哧直喘气,四肢瘫软着,像一堆烂泥。
⑧“坚持!”父亲边割麦,边吼道,这是父亲从清晨割麦以来,对儿子说的第一句话。那两个字像从父亲嘴里迸射出来的,掷地有声。
⑨父亲的脸一半隐在麦丛里,看不到表情,可那声音,儿子听明白了。
⑩父亲的那句话就像催泪弹,一下子轰出了儿子的泪,肆意横流。泪光里,儿子想到了往年的麦收时节,如果赶上放假,父亲总不让他下地,说怕晒中暑了,让他在家吹着电扇做作业,他其实没做作业,更多的时间消耗在电视上了。
⑪自从母亲病逝后,父亲身兼父母两职,给他缝书包,钉扣子,削铅笔,灌墨水。小时候,父亲总是早起做饭,等候他吃好,然后背着他,走过崎岖的山路,目送他进了校门,再回家下地劳动。
⑫这个碰巧赶上的麦收天,刚好放假,父亲怎么就这样残忍地让自己经受如此的磨砺,儿子不明白,儿子想着想着,嗓子里就发出呜呜的哭声,如一只失去母亲的小兽的衰呜。“快割,哭啥?你16岁了,以为还是孩子吗?”父亲声震如雷,儿子的哭声被父亲粗壮的吼叫生生地堵了回去,只剩下低低的呜咽,儿子无奈地拿起镰刀,又蹒跚着走回麦田,弯腰和父亲并肩割起来。
⑬ “知道吗?每年给你的那几千元学费,就是爸这样苦出来的,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你爷爷不让读了,家里缺少劳力,非得让我回家劳动……”刷刷的割麦声里,父亲的话时隐时现,像在风浪里颠簸的一条小船,但还是字字句句灌进了儿子的耳鼓。“那时候,我就想,如果将来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让他失学,卖命我也送他上学!可是,你在好好读书吗?”父亲沉默了半晌,直起腰抹把汗说:“娃,人一辈子只有一次十五六岁呀!”
⑭父亲的话,如一阵轻风,儿子心头有了舒服的凉意,儿子第一次想到了自己的学业,三天后,儿子帮父亲收割完了所有的麦子。父子俩都成了非洲黑人,尤其是儿子,满脸的皮肤黝黑黝黑的,只剩下眼睛在闪闪发亮,临上学的前一天晚上,吃完饭,儿子默默走上前,替父亲搓掉了晒得褪壳的皮肤,那些皮肤,炸裂开来,像皴裂的松树皮,一片又一片。儿子动作舒缓,轻轻地,细细地,像侍弄婴儿,儿子的眼里盈满泪,快要滚落。
⑮一个月后,父亲再次给老师打去了电话。老师在电话里欣喜地告诉父亲:“你儿子变化挺大的,不知为什么,那次麦收假后,他突然就不打游戏不上网了,成绩直线上升,老师们都夸他呢!”
⑯父亲听完电话,眼眶里汪满了泪……
(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憋气难受→________→________→崩溃无奈
( 3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儿子的眼里盈满泪,快要滚落。
( 4 )第⑤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父亲终于直起腰,攥紧拳头,使劲地咚咚捶了几下酸痛难耐的腰部,再狠命地抹一把蒙住了眼睛的汗水。
( 5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跳出心灵的“井口”
①人生需要参照系。没有参照就没有比较,缺乏比较就容易迷失自我。
②《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③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④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殊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⑤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垠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⑥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⑦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业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⑧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选自2018年7月2日《人民日报》)
(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文。(任选其一)
题目一:北极科考队队长贝德在前行途中要求每个队员坚持写日记,记述阳光下美好的景物。返回时因出现特殊情况不得不延期,需在极地度过一段漫长的极夜时光。这让队员们难熬得几乎要发疯。队长让每个队员朗读各自的日记,于是阳光下的美好景物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伴随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一个人在碰到困难,心情灰暗的时候,多么需要沐浴温暖的“阳光”啊!这“阳光”可能是浓浓的亲情、友情,也可能是一种信念、理想,还可以是一则名言、一句劝慰、一株小草、一个眼神……这“阳光”成为鼓舞人们战胜挫折、奋然前行的精神力量。你在生活中拥有这种“阳光”么?
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以“我的心里美滋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得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③紧扣题目,可以记经历,也可以写见闻,还可以抒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