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辛集市信德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理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 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⑤便成死症 ⑥便太浅显


A: 甲①乙④丙⑤
B: 甲①乙③丙③
C: 甲②乙③丙⑤
D: 甲②乙④丙⑥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是一个精彩片段,其中“三英”是指关羽张飞赵云
B: 《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写的是行者武松救下豹子头林冲的故事。
C: 《红楼梦》中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林黛玉焚诗。
D: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二郎神抓上天后,放进太乙真人的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天。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节气中,排在第一的是立春,排在最后的是除夕。
B: 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最后一天叫“晦”.
C: 古代称谓有谦敬之分,足下、在下、阁下等都是敬称。
D: 古文中,布衣、黎民、庶民、孤、白丁都有平民之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月球车“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B: 这篇报道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C: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D: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而且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
5、有一些字稍不注意就会写错,下面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殉职 荫蔽 斑斓 大相径庭
B: 妥帖 羸弱 蒙昧 诚惶诚恐
C: 狼藉 狡辩 盘桓 不修边幅
D: 遁词 笼统 端祥 嘎然而止
6、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藤椅 衔着 隐隐约约 提心掉胆
B: 安祥 凝望 畏罪潜逃 滚来滚去
C: 懒惰 失踪 若有若无 忘下断语
D: 惩戒 芙蓉 性情忧郁 默默无言
7、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 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 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 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8、根据你对《朝花夕拾》的阅读体验,选出不是评论《朝花夕拾》的一项是( )。
A: 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作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作品的特殊韵味。
B: 虽然是散文,但它追忆“往事”,却不忘现实,丝毫没有减少其昂扬斗志,同样是鲁迅用来抨击社会黑暗势力的工具利器。
C: 它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
D: 它为我打开了一条通向中国人内心的道路,打开了一条理解新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的道路;因为读了它,就使人体会到生活的悲剧是何等的相似,它与整个世界是不可分割的,紧密相连而处处相通。
9、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运算吗?( )
A: 能
B: 不能
C: 不确定
10、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 ①②③⑥④⑤
B: ①③⑥④⑤②
C: ③①④②⑤⑥
D: ③⑥⑤①④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这首词中“______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_______。

( 2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相关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 )将上文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

( 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不亦乎 ②学而不思则
疏食饮水 ④不昼夜

( 3 )下面加线的词语的用法与示例不同的一项是( )
示例:学而习之

A: 好之者不如之者
B: 温而知新
C: 人不知而不
D: 不习乎
(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5 )你认为“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说朋友之道

冯英子

“朋友”这个名称,在我们这个国家里是古已有之的,古代的“五伦”中间,就有“朋友”这一伦。据后汉的郑玄说:“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看来朋与友之间,还有一点儿区别。不过时移世迁,现在我们讲的朋友,大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已经有些“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味道了。

交朋友要讲一个“信”字。《论语》讲到“吾日三省吾身”时,第二条就是“ ”,这个“信”,就是诚实、不欺之解。朋友能成为诤友,就要能诚实、不欺,知无不言,言无不直。因为诤者,争也。能够在朋友面前以言相争,争出一个是非,希望朋友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始称得上诤友。

可是要所有的朋友诚实、不欺,也非易事。因为人的地位不断变化,友谊也常常随之升降。刘邦在泗水做亭长的时候,当然同萧何樊哙之流很有一点儿友谊,但一旦身登九五,他还是相信叔孙通的办法,要大讲“君臣之义”了。陈余、张耳,落魄时患难与共,休戚相关,总算够得上朋友了吧。但后来却变成你死我活的对头冤家。一面信誓旦旦,一面翻脸不认人,“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为云覆手雨”,你得意时锦上添花,你倒霉时落井下石,渐渐变成了后来的朋友之道。无怪乎《今古奇观》中描写的那位楚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老早就有“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之叹了。有人讲了一句“贫贱之交不可忘”,史家就大书特书,好像从沙子中淘出了黄金一样,也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我以为倘要真正“信于朋友”,使朋友成为诤友,第一条是大家要有点儿雅量。“闻过则喜”,这样的要求不免太高了一点儿,但闻过则思,不勃然变色,过后算账,这是应当做得到的。尽管朋友们的直言有的偏激,有的片面,是否也想一想他们善良的出发点呢?李逵砍倒了忠义堂前那面“替天行道”的杏黄旗,由于听了不正确的情况,当然是错误的。但原其心迹,他倒是真正维护梁山泊的正义事业的。“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水浒》作者的这首诗,很有一点儿道理。

喜鹊容易讨人欢喜,因为它带来的据说都是喜讯;乌鸦总是使人讨厌,因为它哇哇叫得刺耳。其实一个人陶醉于自己的盖世功业之时,听几声乌鸦叫,也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不无裨益。倘若查查历史,有些伟大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失败于他踌躇满志、忘乎所以的时候?

当然,一个朋友能否成为诤友,还有他另外的一面,也就是自己有没有勇气。祸从口出,好像已是我们历史的传统。宋末的蒋捷和清代的顾贞观,他们各写过一阙《贺新郎》,一个劝人“节饮食,慎言语”。一个劝人“辞赋从今须少作”。他们这两位先生,一在南宋亡之后,一在清严酷的文字狱时,噤若寒蝉,自可想见。不过今天仍然如此,岂不弄错了时代?我们今天要广开言路,人人献策,倘讲朋友之道,那么人人应当以诤友自任,诚实不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我们当然不讲封建道德规范,不讲资本主义那一套,我们应当讲我们的朋友之道。但诚实、不欺这两条,恐怕仍然是重要的。

(选自《冯英子杂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 1 )作者所说的“朋友之道”有哪些?
( 2 )根据要求答题。

①第二段的横线处,用《论语》中的原句填空。

②第三段中加下划线的“这种情况”具体指什么?

( 3 )理解第五段画线句的含义。

其实一个人陶醉于自己的盖世功业之时,听几声乌鸦叫,也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不无裨益。

( 4 )简要概述第四段的论证思路。
( 5 )文章第六段为何要列举蒋捷和顾贞观的例子?

阅读《外婆中医》,完成后面的题。
外婆中医
李抗生
她八十多岁了,却还在坐堂问诊,她替人看病不是为了钱,因为病人需要她。在她那儿看病,就像和外婆谈心,所以病患都亲切地称她“外婆中医”。
最近她突然感到身体不适,院方劝她退下来算了,但她说,她要把已预约了的患者全部看完,她职业生涯的句号不能在最后时刻画歪了。
最后一名预约患者是个农村高中生,他得了一种“怪病”,看一会儿书,眼前就出现许多游弋的幻影,学习效率急剧下降。陪他来的母亲说,花了不少钱换了几家医院治,也不见好转。离年三十还有几天,过了年,就是高三下学期,眼看高考在即,家里人心急如焚。
这个病她有把握治,她对高中生说,我要给你开的药方很便宜,乡里到处都能抓,只是药特别苦,开始吃时会呕吐不止,坚持几次就好了;药材煎熬的方法也有点特别;药方隔一段时间要微调一次,服几个月可彻底治愈。母子俩说,只要能缓解症状考上大学,再难的事都能做到。
她又叫他俩明天来拿药方。母子俩有点纳闷,医生都是当场开药的,这位老中医却卖关子,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外婆中医回到家中,翻箱倒柜,找出一只牛皮纸陈旧信封,抽出一叠更加陈旧的纸,上面全是用毛笔书写的繁体字药方。她开了个晚班车,将药方译成简体字,把计量单位“两”、“钱”化成“克”,誊写在医院的处方笺上。誊完后,她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衰竭感,她知道,该好好静休了。
第二天,她将首服药的药方交给母子俩,叮嘱道,服药二十天后给她写信,介绍服药的反应和病情变化,但一定要讲真话,尽可能写详细一点。她会及时回信,寄第二服药方。以后每次都这么办。她问高中生,你给我写信,就当作高考作文热身如何?高中生说,您的主意好,一举两得。
高中生在毕业前彻底治愈,他前后给外婆中医写了六封信,外婆中医也按时回了六封信,开了六服微调药方。她首封回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来信已阅,苦药你已适应,病情也有所好转,我颇感欣慰!兹寄上这一轮微调药方和煎熬方法。祝早日康复!”字体飘逸潇洒,落款的签名更是龙飞凤舞,令人拍案叫绝。高中生说,看她的书信,像看大师的书法作品,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她最后一封回信的结尾有所变动:“祝高考金榜题名,学成后报效社会!”
高中生决心报考外婆中医所在的中医大学。他如愿以偿,到大学报到后,他要去面谢外婆中医。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她的家。他按下门铃,但无人开门,他反复按了几次,结果一样。她到哪里去了?他想物业保安也许知道。
“老太太到天堂里去了,走了有几个月了。”保安说。
“啊——?!这不可能!”他大吃一惊。他手头上有真凭实据,证明她没死。
“死人的事哪个敢造谣?那是要遭天打雷劈的,不信你去问她女儿。”
按照保安提供的地址,他在小区的另一栋楼里找到了她的女儿,一个头发已花白的女人。他自报家门后,对方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
原来外婆中医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已来日不多。誊写完药方后,一次性地将七封回信、六服微调药方及信封提前写好,连落款处的“月”和“日”二字都已写在信里,并交代她女儿,收到来信后,只要将回信的日子,在“月”和“日”前,填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就可以。每次都这么办。只有一封信至今未发,上面是这样写的:“实在抱歉,我已无能为力,请另请高明!”万一来信说,服药后病情没有好转,就把那封信发出去,以免贻误病情。
男儿有泪不轻弹,大学生哭了,他说,我要到你母亲墓地去祭拜。
我母亲没有墓地,你上《人体解剖学》时,在人体解剖实验室里,会看到她捐献的遗体。
大学生再一次失声痛哭。

( 1 )本文记叙了“外婆中医”生命最后阶段的身体状况及相关事件。阅读作品,填写表格。

身体状况相关事件
身体不适
衰竭感强
提前写好药方回信
去世以后

( 2 )“外婆中医”为什么要求高中生吃药后用写信的方式来告知病情?

( 3 )文章最后两次写大学生因为感动而哭,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说说大学生被感动的原因。(不超过15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鲁迅先生从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山海经》中受到了长妈妈真挚的爱,朱自清先生从父亲平常的背影感受到了父亲深切的爱。我们呢?我们也无时无刻不沐浴在爱的光辉中。
请自拟题目,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支凋谢的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