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 B: “昨天、桌椅、强壮、里头”这组词语的词性一致。 C: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 D: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2、 | 下面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甘肃平凉的崆峒山,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峰峦雄崎,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渺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宇轩昂,底蕴丰厚。 A: 奇险灵秀B: 水天一色 C: 凝重典雅 D: 气宇轩昂 |
3、 | 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①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②从窗内向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A: ①句中的 “烦闷”,③句中的“小”都是形容词。 B: ①句中的“是”,②句中的“谢”和“漂”都是动词。 C: ①句中的“半夜”,③句中的“莲蓬”都是名词。 D: ①句中的“我” 是代词, ②句中的“一朵”是数词。 |
4、 |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舞台上女艺术家的演奏幽雅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B: 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有效地勾通 , 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普遍的现象。 C: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 他以前住在山区,那儿的天气变换得快,常常是前一刻晴空万里,后一刻倾盆大雨,真可谓气象万千。 |
5、 | 词类活用常常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以下划线词语不属于这种用法的一项是( ) B: 长久地凝视初绽的花苞,让缤纷的色彩亮丽小生命的肌肤。 C: 千百双小草的手,在拭干了岁月的忧伤之后,终于失手破碎了那颗烘烫的太阳。 D: 长在泥土味中,滚爬在泥土味中,妈妈的毛线针已长成一片竹林,青翠我的童年。 |
6、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部著作由于具有创新性,因此受到了学术界的 。 ②她 嗓子不好,怎么也不肯唱歌。 ③汽车在四川的北部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A: 推重 推脱 目不暇接 B: 推崇 推脱 应接不暇 C: 推重 目不暇接 D: 推崇 应接不暇 |
7、 |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 |
8、 |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均选自这个集子。 B: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 C: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D: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简·爱》,作品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
9、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 面对着太湖美丽的风景,清风吹来,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C: 我的班主任是一个待人亲切、和蔼、慈善的好教师,对我们总是悉心照顾、吹毛求疵。 D: 李可染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其山水画成就最高,每一幅画作都栩栩如生。 |
10、 |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两句话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 B: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D: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一本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1 )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 ( 2 )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文画线句子主要写了________。 ( 2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
( 3 )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属引凄异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 4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5 )两文都能体现一定的治国思想,请你简要概括。 |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 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合着汗水的头发凌乱的贴在她的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原文有删改)
( 1 )请阅读选文③-⑯段,梳理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疯狂
( 2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⑮段的画线句子。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幸福的开关 林清玄
我小时候对汽水有一种特别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喝不到。我们家有几十口人,小孩依次排行就有十八个之多,记忆里东西仿佛永远不够吃,更别说是喝汽水了。偶尔有机会,也只能分到小半杯,几乎喝一口就光了。
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孩子喝饱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呕气,呕——长长的一声,我站在旁边简直看呆了,羡慕得要死掉,忍不住忧伤地自问:“什么时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饱?什么时候才能喝到呕气?”能喝汽水喝到把气呕出来,不知是何等幸福的事。
三年级时,有一位堂兄快结婚了,我在他结婚的前一晚竟失眠了,我躺在床上暗暗地发愿:明天一定要喝汽水喝到饱,至少喝到呕气。第二天我一直在庭院前窥探,看汽水送来了没有。到上午九点多,看到杂货店的人送来几大箱的汽水,堆叠在一处。我飞也似的跑过去,提了两大瓶汽水,就往茅房跑去。那时农村的厕所都盖在远离住屋的几十米之外,有一个大粪坑,几星期才清理一次,我们小孩子平时很恨进茅房的,因为里面实在太臭了。但是那一天我早计划好要在里面喝汽水,那是家里唯一隐秘的地方。
我把茅房的门反锁,接着打开两瓶汽水,然后以一种虔诚的心情,把汽水咕嘟咕嘟地往嘴里灌。一瓶汽水一会儿就喝光了,几乎一刻也不停的,我把第二瓶汽水也灌进腹中。我的肚子整个胀起来,我安静地坐在茅房地板上,等待着呕气。慢慢地,肚子有了动静,一股莫之能御的气翻涌出来,呕——汽水的气从口鼻冒了出来,冒得我满眼都是泪水,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喝到呕气更幸福的事了吧!”
不过,有时候幸福不是来自食物。我记得当时我们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的时候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他沿路都摇着一串清脆的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他的铃声,每次他走到我们家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跑出来,就看见他浑身都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我有一位朋友,是大公司的经理,有一天,我约他去吃番薯稀饭,他断然拒绝了。他说:“我从小就是吃番薯稀饭长大的,十八岁那年我坐火车离开老家时曾对天发誓:这一辈子我宁可饿死,也不会再吃番薯稀饭了。”我听了怔在当地。就这样,他二十年没有吃过一口番薯,也许是这样决绝的志气与誓愿,使他步步高升,成为许多人欣羡的成功者。不过,他的回答真是令我惊心,因为在贫困岁月抚养我们成长的番薯是无罪的呀!
当天夜里,我独自去吃番薯稀饭,觉得这被目为卑贱象征的地瓜,仍然滋味无穷,我也是吃番薯稀饭长大的,但不管何时何地吃它,总觉得很好,充满了感恩与幸福。
走出小店,仰望夜空的明星,我听到自己步行在暗巷中清晰而渺远的足音。我知道,生命的幸福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人间的困厄横逆固然可畏,但人在横逆困厄之际,没有自处之道,找不到幸福的开关才是最可怕的。
(本文有删改)
作文(一)题目: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作文(二)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情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戈壁上两粒种子。“天啊!”一粒种子惊呼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们可怎么活啊!”最后它在抱怨中死了。
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用尽力气汲取着每一点水分。它自言自语:“我是一粒种子,我的责任就是为大地添一份绿色。”最后它长成了一棵胡杨,身躯也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经得起风沙。
其实,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每个人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会改变整个世界。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毕业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