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贵阳中学的学生,考试结束后邀请老师聚餐。开心相聚的那天,师生们共享天伦之乐。 B: 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 C: 一点星火可以燎原整个大地,一颗种子可以翠绿一片荒原,一点关怀可以温暖一个冬季,感谢生命让你这样的朋友和我相识相知。 D: 天空开始淡去了那深邃的帷幕 , 蒸腾起淡淡的紫雾,红了,红了。慢慢的红遍了那半个天空。瑰丽,夺目。 |
2、 | 对下列各项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加点词是形容词。) B: 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我盛情挽留,但他执意要走,声称是其家慈所令,不敢不从。(加点词是对自己母亲的谦称。) D: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加点词是褒义词。) |
3、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窠巢(gē) 秕谷(bǐ) 附和(hè) 神情恍惚(huăng) B: 姊妹(zī) 热忱(hè) 晕眩(lǔ) 怪诞不经(dàn) C: 一霎(chà) 呼啸(xiào) 怂恿(sǒng) 莽莽榛榛(zēn) D: 确凿(záo) 流淌(tăng) 怅然(chàng) 杞人忧天(qǐ) |
4、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经过共同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B: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C: 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D: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政府各类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
5、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选自这部小说集。 B: 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 C: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作家伊索。 D: 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
6、 | 下面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马说》韩愈)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闲散无聊的人罢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C: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醉翁亭记》欧阳修) D: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译文: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河中石兽》纪昀) |
7、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 , 依然刻苦学习。 C: 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 “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
8、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 B: 我们张校长工作脚踏实地,任劳任怨 , 不务虚名,受到师生好评。 C: 小刘一点儿也不注意自己的行为,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喧哗。 D: 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大街小巷里男女老少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
9、 | 结合语境,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比喻姿态优美) B: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C: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三十岁才能站立起来) |
10、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诫子书》属于家训,是诸葛亮对儿子修身处事的教诲。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西汉时期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B: 《敬业与乐业》是清末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一篇演讲稿,文章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C: 当代作家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抓住紫藤萝瀑布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了她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思想情感。 D: 《马说》作者唐朝韩愈,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无一字直接谈到人才。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________。( 2 )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②。”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③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公遂废酒。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弦章:齐国大夫。②章赐死:即“赐章死”。③臣为制:即“制于臣”。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 ②时时而间进________ ③又爱其死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闻寡人之耳者 如是而听之 B: 为宫室之美 则臣为制也 C: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D: 上书谏寡人者 令章遇桀、纣者 ( 3 )下列对这两篇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威王和景公都是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 这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生活小事作类比,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C: 讽喻,是文章的一大写作特色,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章遇景公与章遇桀、纣两位暴君比幸运设喻。 D: 这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 ( 4 )【甲】【乙】两个文段中邹忌、弦章和晏子他们三人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
茶干
汪曾祺
①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②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
③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
④第一,信用好。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
⑤第二,连老板为人和气。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茶递了过来。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
⑥连老板对孩子也很和气。酱园和孩子是有缘的。很多人家要打一点酱油,打一点醋,往往派一个半大孩子去。买酱菜,这是孩子乐意做的事。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到了元宵节,家家店铺都上灯。连万顺家除了把四盏玻璃宫灯都点亮了,还有四盏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孩子们都来看,他们牵着兔子灯,推着绣球灯,系着马灯,灯也都是点着了的。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孩子们于是各人带着换了新蜡烛的纸灯,呼啸而去。
⑦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年年如此,从无疏忽忘记的时候。这成了制度,而且简直有点宗教仪式的味道。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⑧第三,连老板很勤快。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大小事他都要过过目,有时还动动手。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到了出茶干的时候,酱园上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
⑨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
⑩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⑪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
⑫如今,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⑬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⑭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略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赏析划线词)
②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赏析句子)
( 4 )文中说“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连老大?请简要分析。①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②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③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 1 )从全文的情节发展看,它属于()“晒”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太阳把光和热照射到物体上;②在阳光下吸收光和热。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晒”被赋予新的含义,即展示自己的东西或信息,与人分享,如晒靓照,晒读书心得,晒一次有意义的旅行,晒一份美好瞬间的心情……
请以“晒晒我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