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鄱阳县油墩街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加下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冕(guàn ) 发(zhèng) 摇(yè) 前后继(pū)
B: 惊(hài ) 拜(yè ) 恣(shuī) 顿开茅(sài)
C: 桑(zǐ) 逗(liáo) 当(gòu) 抽丝茧(bō)
D: 言(zhēn) 养(huàn) 旁(wù) 彬有礼(bīng)
2、

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然美不能离开自然,但自然不等于自然美。自然美也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它既有自然本身固有的颜色、形状、声音、质料等特性,又有人赋予的意义,挺拔的松柏喻示人的高风亮节,宽广的大海象征广阔的胸怀,雄伟的高山寓寄着坚定与雄健……。任何自然物的美,都不能离开特定的自然属性,也不能离开人和人的生活。

A: 自然美不能离开自然
B: 自然美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
C: 自然不等于自然美
D: 自然美不能离开自然,但自然美也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
3、下列四句中存在歧义的一句是( )
A: 这是一门学生愿意学习的课程。
B: 那是一项农民能够掌握的技术。
C: 这是一个技师能够解破的问题。
D: 那是一个大家乐于接受的方案。
4、

对下面这首小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给友人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纵情欢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 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 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 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 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下面对各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B: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
C: 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分析:作者使用排比兼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充满阴谋的社会的憎恶,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
D: 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分析:作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热烈追求)
6、选出字音字形完全正确一项( )
A: 巢(kē) 拙拙逼人(duō) 笑(nì) 啬(lìn)
B: 黄(yūn) 斜(qī) 热(chén) 狭(aì)
C: 怪(chēn) 恿(sóng) 临(lì) 白鸟(guàn)
D: 干(hé) 跚(pán) 塌(tān) 谷(bǐ)
7、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赔尝 赚钱 拮据 浩浩荡荡
B: 安怃 芦苇 掺杂 聚族而居
C: 萧索 阴晦 碧绿 无穷无尽
D: 无端 潮汛 即然 与时俱进
8、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东一位年轻的父亲为捐肝救重病的小女儿,1个月天天扛馒头奔跑瘦15斤。(“1个月”换到“瘦”前)
B: 就在2015年即将告别的12月30日,中国南海战略出现了重大转机,菲律宾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投资银行。(改“告别”为“结束”)
C: 《芈月传》之所以收视率居高不下,其原因是因为故事情节曲折、演员阵容强大、画面精美华丽。(删去“不下”)
D: 甘肃一位代表在“2016年两会”上提出,能否加大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公共教育投入力度,是促进公平教育的关键所在。(删去“加大”前面的“能否”)
9、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 , 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B: 世贸大楼废址已成为纽约新的旅游景点,游人看了后无不神色黯然,叹为观止
C: 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言,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 , 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D: 在离校前是否开展联欢活动,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B: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的,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
C: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只有掌握了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D: 《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其中也有作者的记叙。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形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巡①初守睢阳②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前后大小战凡四百余杀贼卒十二万人。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 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署,故下争致死力。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六》,中华书局2009年版)

【注释】①巡:安史之乱时镇守睢阳的将领张巡。②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军士吏甲________

②将军________

③将士退散________

下争致死力________

( 2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标一处)

前 后 大 小 战 凡 四 百 余 杀 贼 卒 十 二 万 人。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 4 )周亚夫和张巡分别具有怎样的品质?分别是如何刻画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里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浑堪称世界奇迹。

②作为居庸关重要前哨的八达岭长城,典型地代表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崇山峻岭之中,两侧展开的悬崖上有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真实地反甲_______(应 映)了八达岭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③长城城墙上还分布着数百座雄关、隘口,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嘉峪关。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防线之间形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因此有了“天下雄关”的美称。在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

④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也因长城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乙_______(城 征)人未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助万里长城,诗人们或赞叹祖国山河的壮丽,或控诉战争的残酷,或表达浴血沙场报效祖国的决心……长城因诗歌的点缀而更加寓意丰富。

⑤万里长城蜿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登临长城,脚踏历史的方砖,品丙_______(味 位)中华民族千年沧桑历史,感悟千百年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祈祷:愿万里长城永远灿烂,祝福我们的祖国万年长青!

( 1 )对文中划线字读音和划线句的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口(ài) 万字的笔顺是:
B: 口(yì) 万字的笔顺是:
C: 口(yì) 万字的笔顺是:
D: 口(ài) 万字的笔顺是:
( 2 )对文中甲乙丙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映 长征 品位
B: 反应 长城 品味
C: 反应 长城 品位
D: 反映 长征 品味
( 3 )昔日阳关长亭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为“悲欢聚散一杯酒”,若让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阳关玉关门不闭
B: 西北东南万里程
C: 万里长城万里歌
D: 东南西北半生情
( 4 )下面诗句中提到的“长城”与文段中所指“长城”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B: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C: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D: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真君子与伪君子

①真君子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伪君子表里不一,行不践言。

②“表”指公开的、别人看得见的表现;“里”是内心的认知、想法、信仰,只有自己知道,别人难以观察到。“言”是公开表达出来的东西,别人能听得到;“行”是行动、行为,别人可能观察到,也可能观察不到。

③我曾经在文章中引用社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讨论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迫于社会压力,“伪君子”不仅倾向于遵从“主流”,说自己内心不相信的话,做自己私下不认同的事,而且会充当“执法者”(“思想警察”),监督和惩罚那些言行与自己不同的人,以显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真诚的”。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自己“指鹿为马”,而且绝不宽容胆敢“指鹿为鹿”的人。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证明他们自己是“主流”的忠实捍卫者。

④当然,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遵从“主流”者就是“伪君子”,不遵从“主流”者就是“真君子”。真君子和伪君子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如果一个人内心真的相信“主流”,他遵从“主流”就是真君子;反之,如果一个人内心相信“主流”,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机会主义的考虑,假装“特立独行”、反对“主流”,他也是个伪君子。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至死反对量子力学,在社会理论上坚持“为需要生产”、反对“为利润生产”,但他是一个真君子,因为他说的就是他内心相信的。

⑤也就是说,一个人持什么样的观点,本身不构成区分真君子和伪君子的标准。人与人之间观点不同,见仁见智,正是人类进步所必须的,因为事前没有办法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对的。科学真理也是相对的,许多曾经被认为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和信条,后来证明是错误的;而一些原来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后来证明是正确的。当然,如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出于“面子”,死不认错,那就是伪君子。

⑥一个人能否做到表里如一,第一依赖于他内在的信念有多强,第二取决于外部压力有多大。信念特别强的人,不大容易说假话,因为说假话导致认知失调,心理成本太高。宗教的殉道者和闹革命的牺牲者就属于这一类人,对他们来说,背叛信仰还不如死。比如,托马斯·莫尔,这位亨利八世国王的首席大臣、大法官和《乌托邦》一书的作者,当亨利八世与罗马教会分离,自任英格兰教会首脑时,他只要签字认可,就可以保全自己,但他宁可上断头台,也不愿背叛自己对天主教和上帝的信仰。

⑦对信念不很强、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在面临社会压力时,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很难的,所以他们更可能随波逐流,以保持“永远正确”。不读书、不愿思考、缺乏推理能力的人,通常不会有很强的信念,很容易被别人忽悠。这就是许多人容易变成“乌合之众”的原因。

⑧没有人可以完全无视社会压力,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不遵从“主流”的人,通常会错失有利可图的机会,甚至面临生命危险。这也是为什么越是自私的人,越可能表里不一。指鹿为马的人不是因为自己不知道那是鹿,而是因为说真话的代价太大。

⑨没有一个社会没有伪君子,也没有一个社会没有真君子。关键是各自的相对比例。任何社会都有“主流”。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们对“主流”规范和价值观念的遵从,是出于尊重而不是恐惧。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减少人们对外部压力的心理恐惧和得失计算,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做真君子,而不是当伪君子。

(文/张维迎,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 1 )下列对“真君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君子公开的言论和行为,与自己的内心的认知和想法一致。
B: 真君子是不会遵从主流的,因为他们相信并坚持自己的观点。
C: 信念较强的人容易成为真君子,因为他们不愿说假话或背叛信仰。
D: 真君子相信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他们也不会为了要面子而死不认错。
( 2 )下列对“伪君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伪君子迫于社会压力,往往会说自己内心不相信的话,做自己私下不认同的事。
B: 伪君子主动监督和惩罚那些言行与自己不同的人,是为了表现出自己对主流的捍卫。
C: 伪君子因为要保持与主流的一致,所以通常不会有很强的信念,成为乌合之众。
D: 说真话可能会有损个人利益,所以越是自私的人,越有可能表里不一,成为伪君子。
( 3 )下列对“健康社会”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因为没有一个社会没有伪君子,也没有一个社会没有真君子,所以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有不同比例的真君子和伪君子。
B: 一个健康的社会要多培养爱读书、善思考、具有推断能力的人,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乌合之众”的产生。
C: 一个健康社会的主流规范和价值观念,应当符合多数人利益,从而让人们更愿意发自内心地尊重和遵从主流。
D: 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降低说真话的代价,减少人们对外部压力的心理恐惧和得失计算,愿意且能够做真君子。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善待》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时间会抹去我的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