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亵渎(xiè) 骈进(bìnɡ) 恪尽职守(ɡè) 心无旁骛(wù)B: 襁褓(qiánɡ)别墅(yé) 怒不可遏(è) 言行相顾(xínɡ) C: 风骚(sāo) 恣睢(suī) 廓然无累(ɡuō) 强聒不舍(ɡuō) D: 秕谷(bǐ) 拮据(jū) 自给自足(jǐ) 成吉思汗(hán) |
2、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留滞(zhì) 旁骛(wù) 骈进(bìng)B: 恪守(gè) 咨诹(zōu) 枘(ruì)凿 愕(è)然 C: 煞白(shà) 瓦楞(léng) 恣睢(suī) 蜷缩(juǎn) D: 睿智(ruì) 弥漫(mí) 栖息(qī) 静谧(mì) |
3、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砾石 殷红 喜出望外 一汽呵成 B: 竹蔑 盎然 血雨腥风 祸不单行 C: 妖娆 阔绰 富丽堂皇 摧枯拉朽 D: 隔膜 惆怅 不功自破 行将就木 |
4、 | 下面文段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B: 作:奋起,指有所作 C: 拂:同“弼”,辅弼 D: 国:国家 |
5、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 郎润 抖擞 嘹亮 B: 宽敞 响晴 澄清 贮蓄 C: 憔悴 瘫痪 决别 淡雅 D: 云宵 鉴赏 倜傥 盔甲 |
6、 |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B: 薄:迫近 C: 摧:折断 D: 国:国家 |
7、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荣赝 游戈 沙砾 灸手可热B: 诘据 殒命 油渍 书声锒锒 C: 藏匿 笨拙 奶酪 一张一弛 D: 洗涤 邈视 闪烁 不屑一顾 |
8、 |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油光可鉴 B: 匿名 广袤无垠 美不胜收 粗制烂造 C: 粗列 深恶痛疾 郁郁寡欢 神秘莫测 D: 标至 和颜悦色 诚惶诚恐 好意难却 |
9、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怂恿(sǒng) 欹斜(qī) 拈轻怕重(1iān) B: 高跷(qiāo) 匿笑(nì) 人声鼎沸(dǐng) C: 桑椹(shèn) 淫慢(yín) 人迹罕至(hǎn) D: 菡萏(dàn) 呻吟(shēn) 沉默寡言(guǎ) |
10、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酒泉子·无题 辛弃疾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 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 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同为怀古之作,甲词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与乙词中的“春声何处说兴亡”都表现了词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B: 甲词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实则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 C: 乙词中“残阳”既点明送别时间,又含蓄地说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离愁之深。 D: 两词词风都是浑厚雄壮,意境高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阅读,完成文后习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潜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释】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①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 ②元帝异之________ ( 2 )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 明帝问何以致泣B: 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 皆以美于徐公 D: 策之不以其道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孰为汝多知乎! ②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 4 )[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________[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________,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________。 |
铁圈
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 4 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真是个好孩子。”老头心里思忖道,“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朝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铁箍,虽然他面带笑容, 但还是不大好意思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捡?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小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铁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铁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觉得自己仿佛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铁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 在树荫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选自《经典小说欣赏》,有删改)
( 1 )第八段中的两个加下划线的“同样”各指什么?结合文章简要回答。A.激动 B.平静
( 3 )第13段的环境描写带有梦幻色彩,你认为这样描写有何用意?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 “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 1 )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题目:向_________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