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枣庄市山亭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B: 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C: 神州九号像一支离弦的箭,气冲斗牛 , 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D: 在苏东坡975岁寿辰那天,三苏寺内古乐声声,祭祀人员在两名礼生的带领下,为民请命 , 完成了祭祀仪式。
2、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庙之行,直言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B: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C: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时提出“三最”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D: 那条路两侧的枫叶落了一地,深红色的、浅红色的、红黄相间的、红黄莫辨的…或一片片贴在路上,或一叠叠铺在路旁,令人不忍落脚。
3、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形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chāi)使 荒(miù) 然(yān) 锐不可(dǎng)
B: (pán)跚 晓(fú) 靖(suí) 惟妙惟(xiào)
C: 寒(jìn) 惊(hài) 防(tí) 相行见(chù)
D: 灭(qiān) 狼(jí) 退(kuì) 蹿了一蹿(cuān)
4、

下列诗词鉴赏无误的一项是( )


A: "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B: 《饮酒》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结句"欲辨已忘言"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C: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尽管爱情之路困难重重,相爱的人相距遥远,诗人仍然相信他们的坚贞爱情将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定会有人像殷勤传书的"青鸟"一样,为他们传递讯息,使他们情意绵延,永无尽期。
D: 《登高》中诗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成功发射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充分体现了航天科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
B: 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研发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山东号”于2019年12月17日在海南军港交付海军,表明中国已经通过了建造航母的毕业考试。
C: 赤水河红军大桥是古习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建成后,太平镇至贵州习水镇的行车时间减少了10倍,极大地改善了沿线百姓的出行条件。
D: 近年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扩大社会影响力,许多博物馆大胆创新,利用“云端”开设网上展厅、介绍馆藏,加快了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6、养心殿正中悬挂着雍正皇帝亲手书写的匾额“中正仁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端庄典雅,丰腴饱满,运笔稳健,笔力遒劲,有欲凌驾雄强的气概。
B: 用笔跌宕,用墨酣畅,潇洒飘逸,气脉一贯,将灵秀与古朴融为一体。
C: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D: “仁”的思想来自于儒家,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颈联写乡俗民事,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佛求神保佑的陋习。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何为自然_____万山负势而竞高,各呈风流;万流随形而竞奔,共筑浩瀚_____万花逐春而竞艳,各抒芳韵;万木耸干入云端,姿仪千态_____自然,是万物各秉其天赋,顺时随境,运其气,铸其命,发其华,秀逸独出,卓拔天下!


A: ? ; ……
B: , ; ……
C: , , 。
D: ? , 。
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与教材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

A: 我只是伫立遥望 ,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B: 屠户把银子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C: 然后他站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D: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
1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鲜(yán) 守(kè) 娉婷 (pīng) 间不容 (fā)
B: 冕(guān) 飘( yì) 逞 (néng) 彬彬有礼 (bīn)
C: 见(piē ) 拮(jù) 俐 (líng) 揉造作 (jiǎo )
D: 阔(chuò) 烟(chuī ) 吸 (yǔn) 自吹自 (léi)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请任选一个角度,对颔联进行赏析。
(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日:“夫人犹在也。”统日:“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日:“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日:“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 1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孰视之
B: 何陋之有
C: 辍耕之垄上
D: 公将鼓之
( 2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 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 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 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母亦贤之 贤: ________

②迁偏将军 迁: ________

③数陈便宜 陈: ________

④文多故不载 悉: ________

( 4 ) 翻译下列句子。

(1)统为之饮食衰少。________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文学作品阅读

关于朱德

①孔子跟莎士比亚不同,他认为人的名字第一重要。至少“朱德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个简单而响亮的名字,英文拼音应该是dh,因这名字发音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很贴切的名字,由于文字上的奇异巧合,这两个中国字是“红德”的意思,不过当他在老远的四川出世时,替他命名的慈爱双亲,是无法预知这个名字日后所具有的政治意义,否则他们一定会在恐怖中改变他的名字。

②在南方几年中,朱德领导“赤色联军”打数百次小仗,数十次大仗,冲破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在最后一次“围剿”中,敌军的进攻武力(包括重炮队、飞机队、机械化部队)超过他八九倍,敌军的资源也超过他无数倍。然而不论如何估计他的胜败,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战术的灵敏,部队的机动,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一再证明自己胜过敌方任何将官。他无疑在游击战中培养了中国革命军队惊人的战斗力。红军在南方的最大错误是战略的错误,关于这,政治领导必须负主要责任。虽有这种妄动的错误,但红军在第五次“围剿”中仍能表现出几乎跟敌方势均力敌的姿态,这该是南京政府的惨败。

③关于纯粹的战略和大军撤退时战术的运用,朱德、毛泽东和他们的军官们对于长征的杰出的领导,在中国是空前无比的。红军的不能击破的团结力,使全军在冷风凛冽的西藏高原上抵抗“围剿”,度过艰苦的可怕的寒冬。除了牦牛,简直没有什么可吃——这种团结力应该归功于领导者的吸引力和那罕有的人类的品性,它把绝对的信仰和忠诚注进部属的脑子里,使他们敢于为主义而死。至少在我,绝对不能想象中国其他任何将官在此种环境中尚能随军生存,更不必说在受了此种苦刑之后,还要回师冲击,冲破敌军从容布置了好几个月的防线。这就是当我走马西北时朱德所干的伟业。

④中国人传说他具有各种神奇的才能:能够看到周围几百里以外的路,能飞行能运用道士的法术,例如在敌军面前制造尘雾,或搅起逆风,迷信的人相信他是打不伤的,因为可不是有万千颗枪弹和炮弹都打不死他吗?另有人说他能复活,因为国民党不是屡次宣布他已经死了,而且还详细地描写他断气时的情景吗?千百万人知道中国“红德”这个名字,依照各人的身份,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威胁,有些人认为它是希望的明星,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个名字是写在这十年历史的书页上。

⑤然而大家都对我说,朱德的相貌并不动人——一个沉着、谦恭、说话温和的人,大眼睛(老是“非常柔和的眼睛”),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对弟兄的忠诚是尽人皆知的。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叫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⑥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要,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任何士兵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诉说——事实上他们往往这样干。朱德叫唤他的弟兄就脱下自己的帽子。他在长征中把马借给倦劳的弟兄骑,自己走很长的路,看来一点也不疲倦。

⑦“我以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年轻强壮的老婆康克清述说她的丈夫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再次,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共同生活,跟他们时常谈话。

⑧“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听得很明白。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种田种地。他常常从山谷搬运谷物到山上。他非强健。他什么东西都能吃,不需要任何特殊食物,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老是五六点钟起床,他喜欢运动,同时又喜欢读书。他细心做出有计划的读书表,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话,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不常发牌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朱德老在前线指挥,但从没有受过伤。”


——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 1 ) 结合选文,概述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 2 )甲乙两位同学在阅读《关于朱德》时,甲对于文章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乙同学的对话补充完整。

甲:“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注重真实性。”但本文第4段中写了民间对朱德的传说,我觉得这消减了纪实文学的真实性,应该予以删除。

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________

( 3 )好的译本打开了通向原著的窗户。以下是同一句话的两种译本,请选出你喜欢的译本,并说说理由。

A.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

B.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 4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说:“实际上这部作品不是我一个人创作的。”你能结合原著阐

述作者这么说的原因吗?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_________悬崖峭壁,___________层沙积土,__________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①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②生命又像……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③丕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 1 )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挟卷着 冲倒了 穿过了
B: 冲倒了 挟卷着 穿过了
C: 穿过了 冲倒了 挟卷着
D: 挟卷着 穿过了 冲倒了
( 2 )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心平气和:________。

( 3 )画线句子①“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中,“新生的力量”指________。
( 4 )画线句子③给人深刻的启示,下列各项中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 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 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 5 )画线句子②“生命又像……”再写一个比喻句。

①根据生命又像________

②围绕这一比喻可以写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你根据对下面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何时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的内心有个纯洁的念头:“我要开出美丽的花朵。”因此它努力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周围的杂草对它不屑,甚至讥笑它白日做梦;连飞过的蜂蝶也劝它不用那么努力开花。但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百合努力释放着内心的能量,终有一天,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

提示与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繁华的甜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