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烦躁 分歧 眼花缭乱 黄粱美梦B: 筹划 松驰 见异思迁 变幻莫测 C: 就绪 肤浅 目不瑕接 通宵达旦 D: 缔造 凌驾 精兵简政 锋芒必露 |
2、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D: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
3、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B: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D: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
4、 | 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繁星》《春水》是冰心平时随手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主要表现了“母爱”和“童心”两大主题。 B: 郭沫若的《石榴》、朱自清的《背影》、茅盾的《白杨礼赞》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C: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D: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他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为我们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回到家乡的故事。 |
5、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决定在音乐课程中尝试增加京剧内容,江苏省是试点省份之一,沿江8市20所中小学将试点开办京剧课。B: 淮安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也存在着极大的隐忧,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就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C: 11月26日,方东晓带领报告团来杭作“勤政廉政好公仆”先进事迹报告。报告团声情并茂的演讲,使现场广大干部深受感动和教育。 D: 他们以案说法的方法进行思想教育,经常组织未成年人参加慰问孤寡老人和环卫工人等社区公益性活动。 |
6、 | 下列划线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发绺liǚ 殷yīn红 惩chéng罚 叱咤chìchà B: 倏shū忽 遴línɡ选 菜畦qí 诅咒zòu C: 画舫fǎng 旌旗jīng 脑髓suǐ 矗chù立 D: 倔强jüé 嫉jí妒 上溯sù 盘踞jū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B: 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 C: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 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
8、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这些人迹罕致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没有多少人类存在的痕迹。B: 云好像绣上去般精致清盈,碧绿草场绵延到与天相接的地方。 C: 这位少年在看到榜文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兴高采烈,眼中流露出的竟是不甘与惊呀。 D: 在太阳露出半个脸的时候,她小心翼翼地敲响了他们的门。 |
9、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颀长 擘画 迫不及待 浊流宛转B: 舢板 堆栈 乍暖还寒 心催肺裂 C: 噬吮 一惬 意兴阑珊 戛然而止 D: 悉意 荡涤 容光涣发 晴天霹雳 |
10、 | “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解释说明 B: 追加注释 C: 强调 D: 意思的延续和跃进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请赏析“沙场秋点兵。”的“秋”字好在哪里? |
阅读《陈涉世家》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 1 )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广故数言欲亡 数:屡次、多次 B: 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C: 为坛而盟 盟:盟誓 D: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被子 ( 2 )下面的句子中倒装句的一项是 ( ) A: 吴广素爱人 B: 祭以尉首 C: 陈守令皆不在 D: 杀之以应陈涉 (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并杀两尉”,这也是他们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B: 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坚定了氏族反抗暴秦、奋起抗争的信念。 C: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起义策略的正确性和百姓的人心所向。 D: 选文中,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史的真实与不真实
①英国科学家牛顿被从天而降的苹果砸中,灵机一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不过,根据英国皇家学会最近公布的一份手稿,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
②类似的“人造”故事还有很多。例如,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浸浴时顿悟以比重来测定计算王冠中的黄金含量;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睡梦中看到蛇用头咬着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圆圈,从而得到启示,创建了苯的环状分子式等。
③与其他历史一样,科学史上有的也只是相对的真实而没有绝对的真实。当然,越接近于真实的历史,越是值得称道的,也越有价值。
④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的故事只是皮毛和局部的不真实而已,这样的“造假”不会影响本质上的事实和发现。牛顿即使没有被苹果砸中,而是看到苹果掉到地面受到启发,也没有影响到发现万有引力这一事实。同理,阿基米德即使不是自己洗澡而是看见别人洗澡而发现物体的比重定律,也不影响他的发现的真实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凯库勒的发现故事也同样如此。
⑤科学的另一种造假才是有害和危险的,而且应当被大众和社会所不容的。这就是改变基本研究数据和基本事实,在虚假的数据和事实之上得出虚假的结论和所谓的成果。历史上这样的造假太多,数不胜数,但大多以身败名裂告终。例如,法国的物理教授布朗洛的神秘N射线、德国古人类学家普罗茨以及被称为“近年最轰动、最大胆的学术造假案”的黄禹锡等人的造假。
⑥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的故事尽管与黄禹锡等人为造假而编造的故事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造假也是不足取的,因为,科学成就的获得必须以持之以恒的刻苦钻研为基础。科学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有一丝的假象和疑点。所以今天还原科学史的真实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4期,有改动)
【相关链接】
【材料一】英国皇家学会档案馆馆长摩尔说:“尽管这个故事只是部分是真的,但它却在人们的口中越传越美好。后人不停地添油加醋,突出了灵机一动在科学发现中的极大魅力,使得牛顿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材料二】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 1 )阅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________
( 2 )第④段中,“凯库勒的发现故事也同样如此”一句中“如此”具体指什么?答:________
( 3 )请你说说第⑤段中画线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例如,法国的物理教授布朗洛的神秘N射线、德国古人类学家普罗茨以及被称为“近年最轰动、最大胆的学术造假案”的黄禹锡等人的造假。
答:________
( 4 )对于【相关链接】中摩尔和丁肇中不同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联系全文,说说理由。阅读《读书莫忘做笔记》一文,回答各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他认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
③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⑦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 )文章③④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文章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4 )读完本文之后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在日常学习中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人和事,我们走近了,才真正了解他们;很多人和事,我们离开了,才真正懂得他们。
题目:离开了,才懂得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