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怀柔区汤河口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 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透露,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
C: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诱惑。
D: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阅读名著让我获益匪浅——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启迪了智慧。
B: 独处可以使人沉静下来,静坐但思己过,自勉自励,历数春华秋实,期待的是厚积薄发
C: 人世间有多少海枯石烂的誓言,都随着日转星移而烟消云散。
D: 不明白的地方,应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3、

下面句子中的词语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 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履辙。
C: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蓝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D: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练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
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庆期间,前来地下大峡谷观光的游客鳞次栉比
B: 近来不法分子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 防不胜防。
C: 近段时间,乐天让地萨德事件持续发酵 , 已引爆成为令韩国举国上下震惊的危机。
D: 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
5、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汩(gǔ) 意(qiè) 笑(chī)
B: 责(jí) 逅(xiè) 地(ké)
C: 乎(jiē) 顿(bó) 崩(cú)
D: 驾(yù) 穷(kuì) 始(chèn)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几千年的祭祀传统,牵动着中国人一种最隐秘而质朴的情感,一头系着对亲人的思念,一头连着对未来的祈福和期盼。
B: 造成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国家为了一己之私而搅乱亚太格局的结果。
C: 恒大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亚泰队。
D: 成都市环保局持续采取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对改善成都市的空气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PM2.5平均浓度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7、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huì) 恣(suī) 寒(jīn) 锐不可(dāng)
B: 祭(sì) 据(jí) 色(dài) 一气成((hē)
C: 找(chá) 本(zhé) 瓦(léng) 心无旁(wù)
D: 笑(chī) 缩(sè) 别(shù) 差不齐(cēn)
8、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徒 黯然 甘败下风 家喻户晓
B: 抑扬 萧瑟 谈笑风生 鳞次栉比
C: 屠戮 绯薄 通宵达旦 山崩地裂
D: 拮据 侧隐 遮天蔽日 再接再励
9、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shāng) 睨(pì) 鬼(chán) 喃自语(nán)
B: 躬(jū) 视(níng) 人(chù) 赫扬扬(hè)
C: 忌(huì) 诡(juě) 囫(lún) 脚手铐(liào)
D: 污(huì) 缉(zhēn) 子(huǎng) 镗镗鞳(tà)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B: 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改正并认识自己的缺点。
C: 为了给百姓创立更为优良的就医环境,卫生部准备在全国推广“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方式。
D: “2016唐山世园会”是我国第一个首先承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各题。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尤其是“_______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 2 )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对“争”字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黄生借书说(节选)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3 )下面的理解不符合本文旨意的一项是( )

A: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去读。
B: 当官后条件好了反而不好好读书。
C: 要懂得珍惜机遇、读书要专心致志。
D: 本文旨在要求黄生借书后尽快归还。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碗米粉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 1 )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
①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②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 2 )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 3 )“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

( 4 )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二)

闹钟

①50年前的一天深夜,我已从睡梦中醒来,发现我的父亲和母亲还没有睡,两人嘀嘀咕咕的话题是一只闹钟。我侧耳细听,果然听到“嘀嗒嘀嗒”有节奏的响声,在夜深人静时,是那么清脆那么悦耳……

②第二天,我果然看见家里多了一只崭新的闹钟,圆圆的面孔,上面顶着两个光滑锃亮的铃,中间还有一只小锤。当时,细心的我发现,闹钟上有一只老母鸡,身边围着一群小鸡。随着“嘀嗒嘀嗒”的秒针节拍,老母鸡的头不停地点着,没完没了地寻食,无休无止地劳作,就像一个永不知疲倦、不到终点不回头的马拉松运动员!鸡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真的不容易!

③人类,何尝不是如此?!每一个人的父母,为了自己子女,在时间长河里搏风击浪,用自己身体作舟,用自己心血作桨,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到人生理想的彼岸…

④我的父亲母亲是穷苦人出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田人把太阳的升落作为时间标杆,太阳到头顶了,哦,中午了,该回家吃饭了。种田人,不能错过季节,在田里劳动,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田里的活儿不干完,是不放手休息的。我家真的很穷,怎么会买回来一只闹钟呢?听母亲说,父亲在厂里补发了16元工资,他花了13元买了只闹钟,是为了我上学。没多久,父亲说这笔钱是工人闹的“经济风”,厂里又要求退回去。钱,买了闹钟,总不能把闹钟退回去吧?全家只好勒紧裤带子,省吃俭用把16 元钱还了。闹钟,就这样在我家扎下了根。

⑤当时,我考进了城里上初中,从家里到学校有十几里远,每天步行,不管刮风下雨。走路,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人长了脚,就是走路的。问题是,时间不好掌握。早了学校没开门;晚了,上学又迟到。别看我父母大字不识一个,用我母亲的话说“我不识字,但我识事”,他们注意到大生副厂每天凌晨4点半准时拉响笛声,像给那些早起劳作的人们吹响了“集结号”。

⑥有一天,父母起早去数里之外的新港镇买东西,急忙之中喊我起床上学。我迷迷糊糊地问,汽笛响了?早响了!听父母一说,我一骨碌爬起来,背起书包就跑。那时到城里上学我们村里只有我一人,走过两三里才会有同伴。没有公路,走的全是灌溉渠。天色灰暗,东方也没有一丝亮色,路上没有一个行人。我走啊走啊,离城越来越近,天色依然如故,没有一点天亮的样子,莫不是父母听错了,汽笛根本没响?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出来了,就一走到底!走到城南段家琪,仍然没看到一个人影。这时,段家坝街头一家缸爿店的店主开门,从屋子透出的灯光,他给贴缸爿的炉子生火,炉子差不多和我齐肩。我走近问时间,他看见我背着一个大书包,知道我是一个中学生,惊讶地说,你上学怎么这么早啊?我说我家里没有钟头,起来早了。太早了呀!才3点钟呢。我告诉他,我家穷,连一个钟头也买不起,害得我起这么大的早。他说,你父母这么艰难,还供你和你弟弟读书,已相当不容易了,这样的父母很了不起!我还想埋怨父母让我起得早了,一听他的话,连忙咽进肚子里。

⑦自从家里有了闹钟,我再也没有起过这样的冤枉早!

⑧闹钟,成了我们全家人的宝贝,父亲更是爱护有加。心灵手巧的父亲仿照座钟的样子,用木材碎料给闹钟做了一座童话堡垒式的房子。上方呈三角形,用刀刻成三个宝葫芦嵌在其上,相当精致。门,也刻上花纹,是可以开启的,方便给闹钟上发条。透过玻璃门,一目了然地看见闹钟上的那只母鸡一直乐此不疲地啄食,喂养它的小鸡们。坐落在这个父亲手工制作的房子里闹钟一尘不染,闹钟闹起来了,没有了当初的急躁,仿佛是一阵阵打击乐,变得更加悦耳动听……

⑨闹钟,陪伴了我整个青少年时光。
在“嘀嗒嘀嗒”的钟秒声中,我从个懵懵懂懂的少年走进了青年时代。一只并不平凡的闹钟,见证了我平凡的人生,见证了我平平常常的成长。

⑩如今,我的父母早已离开了我们,但时间老人却一直在我身边…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嗒”声致敬!

( 1 )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 2 )分析题目“闹钟”的作用。
( 3 )“老母鸡的头不停地点着,没完没了地寻食,无休无止地劳作,就像一个永不知疲倦、不到终点不回头的马拉松运动员!鸡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真的不容易!”分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 4 )结合第④自然段画横线句子,分析父母的形象及其结构作用。
( 5 )本文记叙顺序有何特点?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林清玄《记忆的版图》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现实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面对并承担这种改变。其实,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都要自己承担。

请结合你身边的示例,以“承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④不得抄袭《记忆的版图》一文的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再奢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