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翌日(yì) 归省(xǐng) 拾级而上(shè) 大煞风景(shā) B: 褶皱(zhě) 翩然(piān) 缄默不语(jiān) 戛然而止(jiá) C: 汩汩(gǔ) 襁褓(qiáng) 噤若寒蝉(jīn) 风雪载途(zài) D: 羁绊(jī) 亢奋(kàng) 蓦然回首(mò) 怒不可遏(è)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安详 敞篷车 进退唯谷 悬梁刺股 B: 燥热 暴粗口 声名鹊起 张慌失措 C: 秘诀 通讯网 纲举目张 度日如年 D: 苍穹 万户候 春华秋实 格物致知 |
3、 |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A: 扶:沿着 B: 志:标记 C: 诣:拜见 D: 向:先前 |
4、 | 对下列诗句中划线部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指祖国曾有过的漫长而黑暗的历史) B: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比喻没能变成现实的美好理想) C: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比喻虚幻的空想像蛛网一样,可以被轻易抹去) D: 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喻指祖国的前程蒸蒸日上,灿烂辉煌) |
5、 | 下列句子中的“甲、乙、丙、丁”是名著中的四个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乱石山碧波潭底,孙悟空变作一只螃蟹,偷走了【甲】的辟水金睛兽,随即到芭蕉洞哄骗罗刹女。 ②夜里家中失火了,【乙】头顶麻袋,裹着给马披的被子,冲进大火中抢救出硫酸盐罐,拦住受惊吓的枣红马,央求邻居一起抢救仓库。 ③【丙】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他曾说:“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④快到收割的时候了,麦子长得至少有十多米高。【丁】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这一片田的尽头。 A: 甲:红孩儿 乙:外祖母 丙:列夫•托尔斯泰 丁:尼摩船长B: 甲:牛魔王 乙:外祖母 丙:列夫•托尔斯泰 丁:格列佛 C: 甲:牛魔王 乙:格里戈里 丙:贝多芬 丁:尼摩船长 D: 甲:红孩儿 乙:格里戈里 丙:贝多芬 丁:格列佛 |
6、 |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潜心惯注 心会神凝 气冲斗牛 家喻户晓 B: 慷慨淋漓 锲而不舍 历尽心血 刮目相待 C: 搏学多识 一反即往 锋芒毕露 目不窥园 D: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警报迭起 兽铤亡群 |
7、 | 对下面文段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书:字条 C: 以:通“已”,已经 D: 怪:以……为怪 |
8、 | 下列各选项中,语言表达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经典作品的特点是“耐读”,只要读一遍,才可能有新的发现;只有细细品味,就有新的感受。B: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C: 不少学生会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元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令人不胜乐观。 D: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切实解决县城环境秩序“回潮”问题,大丰各界深入发动,全员参与,全面打响了巩固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 |
9、 |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B: 客死(客人死了) C: 吹嘘(夸张地宣扬) D: 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晌午 元宵 精益求精 B: 抖擞 仰慕 老冀伏枥 C: 萧索 锋峦 觥筹交错 D: 阔绰 低砺 鸠占鹊巢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诗中,除了明月,寄托着诗人情思的另外两种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通“骄”字)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通“响”字)景(通“影”字)。”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庄子达生篇》 ( 1 )解释划线词。 ①犹:________ ②无敢应者:________ ③几矣:________ ( 2 )翻译句子。①方虚骄而恃气。 ②犹应响影。 ( 3 )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4 )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几幅图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下雪那天
①就在年初下雪的那几天,我早上乘公共汽车上班。如果你碰巧也乘它上下班,那就无须我解释什么了。况且又是雪天,真是挤啊!我努力挤到窗边,把书包从人缝中大力一拽,才发现背带已断,只好夹着包。车厢内愈来愈挤,后面的人挤得我紧贴着座位,上身不由自主地往前倾,一手扶着车窗上的扶手。车在雪地上缓缓而动,有人在后门已开始唇枪舌战。附近人群中有人在叹气,也有人在小声埋怨。
②我也暗暗发慌——可能要迟到。我向车窗外望去,看到站没有,可车窗上都是人们呼出的呵气。雾蒙蒙的一片,我使劲向后靠了靠,想腾出手来抹一下窗子。但马上后面乘客一阵反攻,我有些支撑不住了,就要破口大骂出来。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车窗上有一处已被擦亮,一根手指在上面灵巧地划动。一间小茅屋跃然窗上,然后又添上栅栏。
③我扭脸看过去,见身旁一位中年妇女被挤得同我一样姿势。她两只手都紧紧握着车窗上面的扶手,右手却支出一根手指在窗上画着。这时,有人在她身后挤了一下,想来很不舒服,她皱了一下眉,手指也一歪,把一根栅栏弯到一边去了。那手指又动了动,顺势把它点缀成一棵小草,再又一抹,一轮红日又现之于屋上。我看她那紧紧支撑身体的胳膊突然和我一样很是痛苦,又见她那脸上那平和的神色和看着那简朴的小画满意的微笑的表情,心里真是羡慕。她也许是教师,或者在机关工作,或是售货员,一个普通女工。不论她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她都会是十分出色的,因为她是一个坚强且快乐的人。能在困苦的环境下保持一种愉快的心境,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的!
④车拐了一个弯,一缕阳光从车窗上的太阳中射进来,一束金色的光真是耀眼。我从那太阳里看到了前方的路,车到站了,我下了车。整了整七歪八扭的衣服,看着那小草小屋、木栅及太阳缓缓地走了,我呼出一口气,眼见一阵水气在脸前消逝,精神为之一爽,夹紧书包迈步向路口走去。
( 1 )第②段有两处描写“我”恶劣的心情,请从文中找出并写下来。A.语言 B.动作 C.神态 D.心理
①本文对“我”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________
②本文对那位妇女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________
( 3 )作者在第③段用5个字评价了这位妇女,这5个字是:________(一)家庭里有亲人的陪伴,学校里有同学、老师的陪伴,大干世界里有朋友、书籍、花草等的陪伴。
请以“陪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否则扣分。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二)请以“一次_______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否则扣分。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