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 。 。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 ,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②这座打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③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④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⑤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⑥是要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A: ②④⑤①⑥③ B: ①③⑤⑥②④ C: ②⑤⑥③④① D: ③⑤②①④⑥ |
2、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是到故宫去看金銮殿?还是到长城去体验“好汉”的滋味?B: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兢兢业业,真正做到了如他所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 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盐和水之外,还要吸收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等。 D: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
3、 |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 ③①⑥②⑤④ 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③⑥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⑥⑤④ |
4、 | 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恻隐(cè) 执拗(niù) 忧心忡忡(chōng)B: 剽(piāo)悍 黄晕(yùn) 鲜(xiān)为人知 C: 挑衅(xìn) 屏息(bǐng) 如坐针毡(zhān) D: 溅落(jiàn) 憔悴(cuì) 跋山涉水(bá)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应,人们牵挂她的病情并为她的精神所深深感动。B: 虽然刘翔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但医生告诫他不要心急,走路的频率不能太快,而且每天走路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C: 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卫好生存的家园。 D: 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6、 | 下面划线的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B: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C: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7、 | 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雷电颂》是正气歌,它以史为题材,以剧为形式,以诗为灵魂,“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表现了抗战时期人民抗战要求和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B: 《海燕》最突出的是比喻手法的运用。作者以海燕比喻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全文感情平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 C: 《雪》通过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D: 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 |
8、 |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疲倦(pí) 搓捻(niē) 绽开(zhàn) 小心冀冀(yì) B: 觅食(mì) 惭槐(kuì) 繁衍(yǎn) 花团锦簇(cù) C: 迁徙(xǐ) 预兆(zhào) 企盼(qǐ) 落英缤纷(bīn) D: 煎熬(áo) 穿梭(sōu) 冥思(míng) 不可明状(míng)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这位建造师的独特设计和出色业绩,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 在本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D: 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
10、 | 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B: 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 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________”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2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①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②,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③,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④,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太子少师瑀:太子少傅是负责监护、辅导太子的官。萧瑀,唐朝初年大臣。②弓工:造弓的工匠。③邪:同“斜”。④中书内省:官署名,是朝廷制定国家政策的官署。 ( 1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________类比国事劝谏齐王,齐王纳谏,齐国大治;本文唐太宗以“________”类比而知“天下之务”,两位帝王都具有________的品质。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的两万天该留点什么
吴志翔
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开始对自己的年龄敏感起来。20岁以前,总觉得没有进入生活,但今天回过头看,偏偏又觉得那时候的故事最多,记忆最饱和。日历一页页地翻,年龄无声息地长,偶尔翻翻旧照片,会惊异于那双满是稚气的大眼睛曾经属于我!忽然间,我们似乎意识到,许多东西在不经意中已经永远湮没在黑暗中了。在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失落了渴盼成长的心情。
我曾经好多次向朋友们问过同一个问题:“人一般能活多少天,凭你的感觉尽快报个数字出来。”
“10万天!”“20万天!”
几乎每个人的声音都响亮而充满自信。然而我却告诉他们,人的生命实际只有两万多天。起初,没有一个人相信我的话,说:“是不是少了一个零?”经过一番计算之后,朋友们深深地叹息了:“怎么?人生如此短暂!”
天黑下来了,我拧亮台灯。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我打开一本书,米兰·昆德拉正在说:“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它是一个无情的提示,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着数。”可是我没法不听,正如我们没法拒绝两万多个日子一个个溜走;我的心脏没法不跳动,正如树叶在秋天里没法不飘落。心脏停止跳动,那便是我们的末日。我平静地想着:我们怎样才能在最后走进坟墓之前没有遗憾?这个问题非常接近那段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
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只存在一种声音,也失去了响亮的压倒一切的“黄钟大吕”。当年奉为圭臬的东西今天或许被扔进了垃圾箱。人们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琐细欲望,为物质和肉体急急奔忙。人们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没有了殉道者般的神圣和信仰,没有了朝圣者般的坚忍与顽强,没有大爱,没有大恨,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
于是,我想到一个人,半个世纪以前,他在《生命的路》中写道:“自然赋予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这个人就是鲁迅,他追索的是大生命。他“为了肩起黑暗的闸门而拥有一颗黑暗的心”,他“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个战士”。可以有千万个陶渊明、苏东坡,可以有数不清的林语堂、梁实秋;但是鲁迅,只有一个。
一种坚挺、鲜亮的人格精神在今天是极其稀罕的。
几天前,重读小说《北方的河》,我再一次被感动。瞧那个人,他坚定地站着!他有一种足以震慑群生的气度,他的硬朗的质地是对众多聪明人的嘲讽,他的沉默和铁一般的冷峻令机会主义者心惊。那个人,他是来自欧亚大陆高纬度的坚硬的风,他有信仰,“信仰,你这纯钢百炼的处女!”
还有海子,质朴而清亮的海子。这位诗人没有活满1万天,但他永远保持了纯洁。他“站在太阳痛苦的光芒上”,复活了。
“诗意是人的栖居必备的基本能力。”海德格尔下了这样的断语。这诗意,动物不会有,它是我们人类的粮食。
夜深了,时钟依然嘀嗒嘀嗒地走着,我听到自己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我合上眼睛,看到了这样一幅幅图景:鲁迅在夜里一边咳嗽,一边写文章,灯光昏黄,“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予的光明”;弗朗茨·卡夫卡彻夜写完自传体小说《判决》,完成了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我的心脏周围隐隐作痛”;马赛尔·普鲁斯特从35岁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门窗紧闭,房间里点着蜡烛,《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他惟一的安慰;张承志做着“静夜功课”,午夜时分,他点燃一支烟,纪念夜与黎明相连的瞬间……
这群孤独的人,这群饱满的灵魂!
我们怀着美感想他们,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青春必须苦难重重。我不希望青春被某一种方式囚禁,它应该是绚烂的,完全开放的;我不希望在20多年的岁月里永远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有人背它只是为了别人可以不背它。
我想说的只是: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精神的花朵在春天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记保持自己尊贵骄傲的呼吸。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注】①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②圭臬:准则,法度。
①出生在林区的我,自小便喜欢树,各种各样的树。
②长大离开家乡的我,见过了许多风景,走过了许多城市,也认识了更多的人。常会在心中把生活中遇到的人对应为某一种树:有的如红松般高大伟岸,有的如樱花般旖旎繁华,还有贵气十足的楠木,风情万种的河柳……而我们小区的那个保安队长小刘,应该就是那株朴素且挺拔的白杨树吧!
③小刘是个退伍兵,皮肤黝黑,个头儿虽算不上高大,却也显得结实、健壮。一双不怎么大却黑黑亮亮的眼睛里总绽放出神采,逢人会很腼腆地笑一下,露出两排干净整洁的牙齿来。
④每天下班,我总会在小区门口留意他那挺拔的身姿,一种亲切感随之而来。每次看到他时,眼前总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家乡河边的那一排排挺拔向上的白杨,不浮夸,不张扬,却站成一排翠绿的风景。
⑤他憨厚朴实,每当别人对他说谢谢时,他总会挠挠头,露出憨厚羞涩的笑容来,并会连声说:“没事儿没事儿,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最后总会讷讷地小声补充一句:“我是当过兵的呢……”
⑥有一阵子,我接母亲过来住,母亲总会下楼去菜市场买好多东西带回来,只要是小刘在岗,他都会很热心地帮母亲把东西送到家里。一来二去,我们全家也都跟他越来越熟,没事就邀请他到家里坐坐。
⑦每次来家里做客,他都显得很拘谨,但当他的目光扫到我书柜上摆放的那些书时,就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像是被磁石吸住一般,小声地问我能否借阅。这样一个善良又勤奋好学的男孩,怎会让人忍心拒绝呢?我不曾想到的是,他竟然很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他告诉我,在部队当兵时,每天除了训练和执行任务外,他都会去部队阅览室里找这类书籍看,说若不是因为家里条件差,现在的他应该也是大学毕业了,他曾经也有过很多的梦想……
⑧莲出淤泥不染,鹰生断崖不伤。简单朴素的白杨树,虽植根荒漠的旷野,却依旧梦向蓝天,那片片生机勃发的翠绿树叶,个个都是心的形状,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⑨那天开车送母亲回老家后返程时,车子突然坏在了高速公路上,当时距离市区还有四五十公里远,我真是急坏了。家人出差在外不能来帮我,看着身旁一辆辆疾驰而过的车子,我好多次招手,却没有一辆车为我停下。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绝望和无助在我脑海滋生蔓延……我猛然想起了万能的微信,可否会有人来救救我?朋友圈发出去不到两分钟,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保安小刘……
⑩四十分钟后,大汗淋漓的小刘冲下车出现在我面前。那一瞬间,我感觉出现在我面前的不再是平日里那个少言寡语的小保安,而是我的弟弟。他从来未曾向我表示过什么友谊,却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像老朋友一样,更像亲人一般。
⑪今年春节过后,有好一段的时间不见他的身影,刚开始以为是回老家过节还未返回。元宵节过后依然不见他,我担心起来,如果是离职了,他应该会发信息告诉我一声的。一边想着,一边拨通了他的电话,听到的却是关机提示,我越发紧张了,跑去物业办打探,才知道他是受了伤休假了。
⑫原来,他在春节前一天回老家的途中,发现一位老人在追一个小偷,他想都没想,毫不犹豫一阵猛追拦住了小偷,却被小偷手里的刀给刺中了。老人看病用的救命钱追回来了,小刘却倒在血泊中,整个春节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⑬当他悄无声息地返回岗位时,我悬着的心总算轻松了。我去看望他时,问他当时有没有害怕?他羞涩地点了一下头,又马上摇了摇头,说不怕,我是当过兵,在部队训练过的,就算是有危险,我也会毫不犹豫冲上去的,否则怎么对得起我穿过的那身军装呢?
⑭好一个热血男儿,你就是那棵不惧风雨的白杨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白杨,给它一片土地,无论风吹雨淋,贫瘠干涸,它都会努力生长。每一根枝条,都合拢向上;每一片树叶,都闪烁金光;每一个树干,都高耸挺拔。就算秋来冬至,树叶凋零,那光秃的枝条,也都是枝枝透着精气,条条向着阳光……
( 1 )文章主要叙述了与小刘相关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但当他的目光扫到我书柜上摆放的那些书时,就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像是被磁石吸住一般。
( 4 )本文情节安排上的一大特点是埋下伏笔,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作文⑴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而露的呵护,也有风靠而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尝封蜜,懂得了珍情;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厚积罩发,实现了超越,单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让我们加强…
请将题目“在 ▲ 中成长”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作文⑵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白岩松的《十八是个木》里面有这样一段话:“高三的生活在我的生命中是一个重要的精折,在进入高三之前我在准上的神名是倒数,那个时候想考大学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就像我参加一场足球比赛上半场我0:3落后,在高三的这一年中,我在下年场,完成了逆转,高考的时候我成了我们班正数第八,考到了北京广播学院。”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一帆风顺的人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曾面临人生的困境和挫析,最终在许多原本看来不可能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人生的逆袭。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