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黄冈市蕲春县株林镇达城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南方周末》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以“正义、良知、爱心、责任”为基本理念,是中国深具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新闻周报。
B: 宁波自2005年被授予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已连续五次蝉联该荣誉,第六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复评工作即将展开,大美甬城能否再次摘得桂冠,我们拭目以待。
C: 据相关部门分析,造成兰州大气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不尽合理的产业和能源结构,二是由特殊的地理地貌和不利气象条件造成的,三是因为脆弱的生态环境。
D: 《单筒望远镜》是冯骥才继《义和拳》《神灯前传》后推出的又一部长篇力作。经过较长时间的沉淀和酝酿,使这部作品呈现出穿越历史文化时空的厚重面貌。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很多学校在当天组织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自我保护。
B: 信息时代,一个人具有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决定着他成就的大小。
C: 我们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D: 本着“奉献爱心”的目的,这家公司推出相关服务项目,为有志于投身老年事业的人士搭建创业之桥。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这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 ①②④⑤③
B: ②①④③⑤
C: ⑤④③①②
D: ②⑤④③①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大器之人,语气______,性格______,气势______,举止______,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


A: 不猥不琐 不张不扬 不惊不惧 不骄不躁
B: 不张不扬 不猥不琐 不骄不躁 不惊不惧
C: 不猥不琐 不惊不惧 不张不扬 不骄不躁
D: 不惊不惧 不骄不躁 不张不扬 不猥不琐
5、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夜幕低垂,星光点点,风儿平息,鸟儿沉沉入睡,各种声音都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滴答答”的钟声和母亲轻微的呼吸声。
B: 中国认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日本却一再据理力争 , 认为日本在1895年就占领了这些当时没有归属的岛屿,不承认有主权争议。
C: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 , 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D: 本届全运会上,我市体育健儿首当其冲 , 赛出了扬州风格、扬州水平,充分展现了良好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
6、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南极科考队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磨镜十年,在南极冰穹A成功布放了天文望远镜阵。
B: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16岁的上海姑娘武亦姝引经据典 , 力压群雄,最后摘得桂冠。
C: 虽然在北京务工的育儿嫂比比皆是 , 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范雨素,她用一支朴实的笔倾诉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D: 娄底,一方书写传奇的土地,蚩尤的冶金术、曾国藩的耕读文化、紫鹊界梯田的灌溉奇迹…这一切都让人耿耿于怀
7、

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菜(qí) 曲(quán) 归(shěng) 浑身数(xiè)
B: 悲(chuàng) 跚(pán) 取(xī) 众目睽(kuí)
C: 慰(jí) 啜(qì) 立(zhù) 断壁残(yuán)
D: 感(kǎi) 骗(kuāng) 挑(xìn) 尽职守(kè)
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B: 外出三年的李波回到家乡,与同学好友欢聚堂,尽享天伦之乐
C: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用笔流畅遒劲,行文劲挺奔放,有一泻千里之势。
D: “南海军演”显示了中国捍卫疆土的强大实力,那些不自量力的挑衅行为只会自取其辱。
9、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10、下面作为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文物报讯(记者徐秀丽)2015年6月13日是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在过去一年中,北京市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北京市开展了如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物保护修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传统村落调查研究、人员培训。重点完成爨(cuàn)底下村保护修缮工程及焦庄户保护工程方案的编制和上报工作。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已有16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抗战文物保护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北京已公布各类抗战文物162处,其中保存状况较好的有80处,目前对外开放的有96处(含自然开放)。


A: 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B: 2015年6月13日是第十个文化遗产日
C: 北京市已有16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D: 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显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
( 2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
( 3 )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 )请用“/”给划线句子划出层次。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有仙则 ② 惟吾德馨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4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智能手机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各个年龄段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无论是等车还是就餐,只要一有空闲,就会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刷微博、发微信,时刻关注手机上的动态。在中国,“触屏时代”已经到来。

材料二:某初中学校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统计网

材料三:针对“怎样使用手机”这一话题,初一某班学生家长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展开了讨论交流。

@小燕子:开始的时候,我不想给孩子买手机,可经不起软磨硬泡,给他买了一个,结果放学回来就玩,成绩下滑得很快,太耽误学习了,我几次想没收,结果都不欢而散,最后还是给了他。

@一米阳光:现在孩子都有手机,关键是怎样用。用手机可以查找资料、拍照、录视频,外出联系也会方便很多。

@狂奔的蜗牛:我家孩子小学六年级就有手机了,没事的时候就看视频,视力下降了很多,有时半夜还偷着玩,身体虚弱,上课没精神。

@春天:以前我家孩子爱说爱笑,有了这个手机后,经常发微博,发微信,很少说话,性格越来越孤僻了。

@中国梦:我给孩子买的手机还没用一年。昨天他就和我说过时了,同桌都用最新款的手机了。

@爱心:英语老师每天都在手机客户端上留英语听读作业,孩子用手机做非常方便。

@勇者无敌:我给孩子买了两部手机,一部智能的,一部老人机、做作业查资料时用智能的,外出联系时用老人机。

@老班:家长不要太着急。尽量要减少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让他们多与别人交流。也可以多培养一些文体兴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材料四:昨天中午,我在肯德基吃午餐,一对母子在我邻桌相对而坐,穿着校服的儿子一直微笑着刷着朋友圈,母亲则聚精会神地玩手机游戏。半个小时过去,两人没说一句话,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只在临走时,母亲说了句“儿子走吧”。

材料五:

( 1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 2 )材料三中家长认为给初中生配备手机的利、弊各有哪些?
( 3 )材料四,材料五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 4 )综合所有材料,你能为材料三中网名为“小燕子”的家长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篓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作者詹欢欢)

( 1 )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 2 )“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 3 )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 , 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 4 )王老师参加镇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多想告诉你

要求: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给不了你的幸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