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文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他”是( ) 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领袖,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他平易近人,坦率英勇。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彭德怀 D: 贺龙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B: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C: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D: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演讲中的不足。 |
3、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你在那里弄术哩?”句中“那里”是代词。 B: “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中“黄”“白”是形容词。 C: “即将香茶一壶”中“一壶”为数词。 D: “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中“是”为动词。 |
4、 |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本书,倾尽作者毕生心血。我们阅读时,不仅要了解情节内容,而且还需要浮光掠影 , 字字句句仔细品味。 B: 别人向你请教时,你一定要把道理讲到别人很容易明白的程度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也要耐心讲解,力求理至易明。 C: 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骄傲的人最终总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 D: 这本侦探小说的开头引人入胜,但随着案情扑朔迷离的发展,很多情节就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了。 |
5、 | 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揠苗助长(yà) 婆娑(suō) 猗郁(qí) B: 蕈菌(xùn) 涸辙(hé zhé) 瞥见(piē) C: 皱缬(xié) 明眸(móu) 什刹(chà) D: 掬(jū) 镐(gǎo) 惺忪(xīng shōng) |
6、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绵阳是西南地区一座迷人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领先的现代科技,既各显其美,又相得益彰。 B: 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苏炳添首当其冲 , 率先跑过终点,夺得2017年国际田联百米大战冠军。 C: 面对朝鲜不断升级的核挑衅,美国国会有人公开表示,通过战争解决朝鲜核问题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D: 在机场附近操控遥控飞行器,不仅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降,甚至可能导致机毁人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
7、 |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B: 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C: “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 “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月饼,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
8、 | 下面对《格列佛游记》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 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 B: 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体积巨大的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大人国的风俗习惯。 C: 天空中的鹰错把格列佛住的箱子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 D: 格列佛离开飞岛后,来到巴尔尼巴比进行访问,并参观了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这所科学院研究的都是些荒诞不经的课题。 |
9、 |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 作者善于选取“征蓬”“归雁”“候骑”等自然景物表情达意。 C: 颈联描绘边塞之景,被王国维称赞为“千古奇观”,尤其“圆”“直”二字极富神韵。 D: 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他渐渐远离的身影彻底消逝在母亲的视线里时,这位母亲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B: 这家餐厅的装修风格俭朴而不失匠心,令所有走进里面的人眼前一亮,而当你尝到端上来的菜时,更是对它大为赞赏。 C: 他永远难忘他当快递的那段日子,一次骑车在雨中摔了一跤,起来时,浑身上下拖泥带水。 D: 想不到他这个人心肠竟然如此硬,面对她所受到遭遇,竟然无动于衷 , 简直太冷血了。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1 )词的上片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比喻什么?词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2 )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的妙处。 |
古文阅读 (甲)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①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②。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③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②勃然:充满生机。③滚汤:开水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始精剪枝养节之法/项为之强 B: 花以兰为最/徐喷以烟 C: 又留蚊于素帐中/赠余荷瓣素心春兰 D: 兰坡临终时/故时有物外之趣。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 ( 3 )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乙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 样对待美的事物。( 4 )“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一个带有“鹤”字的成语和一句古诗。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亲情呼唤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启事,有人把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查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京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我们喊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亲亲”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额中已是重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3000元!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8000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仁杰、艾荷花
x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爸妈妈”,是前生的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一个大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该干啥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了出来,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不幸,我们老夫妻两个的儿子于五年前丢失﹣﹣他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到过我们的家。我们的儿子28岁,西装革履,背头长发,因担任包工队的头头儿,活得十分潇洒。他最大的爱好是喜欢养狗,有狗就会有他!
现在,我们老两口均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生活窘迫,衣食无着,急需有人照料。我们不求鸡鸭鱼肉,不求鲜奶果汁,只要粗茶淡饭,只要温饱而已!
B.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烦请各位乡邻帮我们一把,协助我们把儿子找一找﹣﹣告诉您一条线索,到狗群里找他!
谨此启事!
寻儿人:仁老栓夫妻
x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这则启事,照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则启事写得及时贴得及时,占的位置也好;有的说这启事写得有毛病吧?既然是寻人,为什么不把被寻的人的名字写出来?
C.你只写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了!
( 1 )小说标题“亲情呼唤”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A.仁杰、艾荷花: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B.仁老栓夫妻: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C.村里人:你只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 4 )寻人启事中,老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活得十分潇洒”。读完小说后,你认为仁杰、艾荷花活得“潇洒”吗?为什么?好大圣,拨回筋斗,那消一个时辰,早至南洋大海,住下祥光,直至落伽山上,撞入紫竹林中,忽见木叉行者迎面作礼道:“大圣何往?”行者道:“要见菩萨。”木叉即引行者至潮音洞口,又见善财童子作礼道:“大圣何来?”行者道:“有事要告菩萨。”善财听见一个告字,笑道:“好刁嘴猴儿!还象当时我拿住唐僧被你欺哩!我菩萨是个大慈大悲,大愿大乘,救苦救难,无边无量的圣善菩萨,有甚不是处,你要告他?”行者满怀闷气,一闻此言,心中怒发,咄的一声,把善财童子喝了个倒退,道:“这个背义忘恩的小畜生,着实愚鲁!你那时节作怪成精,我请菩萨收了你,皈正迦持,如今得这等极乐长生,自在逍遥,与天同寿,还不拜谢老孙,转倒这般侮慢!我是有事来告求菩萨,却怎么说我刁嘴要告菩萨?”善财陪笑道:“还是个急猴子,我与你作笑耍子,你怎么就变脸了?”
正讲处,只见白鹦哥飞来飞去,知是菩萨呼唤,木叉与善财遂向前引导,至宝莲台下。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菩萨教木叉与善财扶起道:“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行者垂泪再拜道:“当年弟子为人,曾受那个气来?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皂白之苦!”菩萨道:“且说那皂白原因来我听。”
(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七回)
( 1 )善财童子所说的“好刁嘴猴儿!还象当时我拿住唐僧被你欺哩!”说的是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写作
生活是美好的,重逢的喜悦、友情的珍贵、用心的品读……都荡漾着难忘和回味。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它使人感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请以“精彩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精彩一幕”、“精彩瞬间”、“精彩人生”等)再下笔作文。②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③卷面整洁,书写认真,书写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