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暄嚣 祭祀 春寒料峭 B: 选聘 斟芍 妄自菲薄 C: 震撼 谬论 三顾茅庐 D: 强悍 徘徊 陟罚藏否 |
2、 |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窘迫(jiǒng) 矫健(jiǎo) 风靡(mí) 脑畔(pàn)B: 顷刻(qǐng) 参天(cēn) 矗立(zhù) 对峙(zhì) C: 脊梁(jǐ) 镌刻(juān) 屏气(bǐng) 汲取(jí) D: 袅娜(nuó) 舷窗(xuán) 嫉妒(jí) 勉强(qiáng) |
3、 | 下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B: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述,也有自述生平的自传,要求真实、准确。《美丽的颜色》就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为她写的传记。 C: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等均出自这本散文集。 D: 《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 春蚕》等。 |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港版国安法”将为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石。 B: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 C: 看着他那极其夸张的滑稽表演,观众们都忍俊不禁地哄堂大笑起来。 D: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习艺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方能成为名家大师。 |
5、 |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山西人为啥爱吃醋?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俗称“水土硬”,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身体健康。山西面食闻名全国,山西人喜欢吃面食,而面食相对难消化,吃醋能增加身体的胃液酸度,有助面食的消化吸收。醋还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增加人体微量元素等好处,山西人的美食自然也就离不开醋了。 A: “高原”是名词,“干燥”是形容词,“中和碱性”“软化血管”都是动宾短语。 B: “山西人的美食自然也就离不开醋了。”这个句子中,“山西人”作主语。 C: “吃醋能增加身体的胃液酸度,有助面食的消化吸收。”这是一个复句。 D: 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身体健康”前补“有利于”。 |
6、 | 下列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些神经衰弱的失眠症患者还会去购买专门的白噪声发生器,以帮助入眠。②白噪声是天然的安眠曲。③不同于其他噪音,白噪声会使人感到平静,更易入睡。④人在特别安静与特别嘈杂的环境下都会睡不着,但是在相对舒缓、有规律的声音环境下会很容易入睡,比如雨声、落叶声等。⑤白噪声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 B: ②⑤③④① C: ⑤③④①② D: ③②④⑤① |
7、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进搏击的勇士?B: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 D: 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D: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9、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 , 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句中加点的词语依次是代词、量词、形容词、动词。 B: 古代的名与字均为一个人的称号,通常成年之前称名,成年之后称字。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孔丘字仲尼;也有名与字意思互补的,如曹操字孟德;还有名与字意思相反的,如韩愈字退之。 C: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这部作品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D: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最初叫“美猴王”,后因菩提老祖而得“孙”姓和“悟空”的法号。又因从龙宫索得金箍棒,被龙王四兄弟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为“齐天大圣”。又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唐僧路遇收为徒并赐译名“孙行者”。最后因保护师父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斗战胜佛”。 |
10、 | 选出对《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 )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 这首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B: 锈迹斑斑的断戟,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C: 后两句作者发议论,抒感慨,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以两名女子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 D: 诗歌咏史坏古,不止于就事论事,既可以读出诗人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诗的尾联用“雁足传书”的________,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2 )某同学在默写“海日生残夜”时,将“生”字误写为“升”,请你帮他分析为什么不能这样写,以加深他的印象。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 1 )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颖士阴语柳并曰阴:暗中 B: 胡人负宠而骄负:依仗 C: 往客金陵客:旅居 D: 则过之焉过:责备 ( 2 )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B: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 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 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 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 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 4 )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
古井的春天
麦子
春天到了,四处一派盎然,一派生机,但这一切对于一口荒废的古井来说却毫无意义。
“伙计,春天到了。”一位流浪汉高兴地对古井嚷道。在刚刚过去的整个寒冬里,他就住在古井旁的那栋快要坍塌的小石屋里。
“是啊,春天来了,可是我的冬天却依然存在。”古井在水面上画了一圈涟漪,那是它的叹息。
“你不是已经解冻了吗?覆盖你的冰雪不是已经融化了吗?难道你不能嗅到远处飘来的花香,听见鸟儿的歌唱吗?”流浪汉不明白古井在说什么。
“你说得没错,可是我的。却仍停留在冬天。”古井又在水面上画了一圈涟漪。那涟漪继而一圈一圈地不断荡漾开去。
这次,流浪汉听懂了古井的话。
“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吗?”年迈的流浪汉问。
“不,我想你无法帮助我。”
流浪汉离开了古井,春天来了,他可不想再待在那栋快要坍塌的小屋里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古井始终生活在冬天里。它的心日渐苍老,它的身体里淤泥递增,井水滞流。可就在那些荆棘快要遮蔽整口古井时,却来了一位年轻人。
“你好,古井。”凶猛的荆棘划破了年轻人的手,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全力站在古井的面前。
“你好。”
“我是一位旅行者。途中,我遇到了一位老者。在我遇见他时,他已经行动不便了。不过,他听说我要走这条路时,却让我为你捎来这个。”年轻人摊开掌心,那里有一粒红色的种子。
“那位大发善。的人是谁?为什么要给我带来它?”
“他说自己曾经在你的身边度过了整个冬天。”年轻人说,“他还说,也许有了它,你的春天就会来。”
“哦,我知道他是谁了。”除了那位年迈的流浪汉,古井记不起还有谁曾停留在它的身边,和它聊起过春天。
年轻人将那粒种子放进了古井。
“好吧,也许它真能让我寻到春天。”古井让那粒种子停留在了自己长满青苔的井壁上。
种子长得很慢很慢,经过三个严冬和三个春天,才冒出了一点点红色的小芽。但是,一旦开始生长,它便噌噌噌地不可遏制地向上,向上。一开始,古井很不适应种子的飞速生长。不过,还好,它知道该如何让小苗紧紧地抓牢自己,也知道该怎样引导小苗的根努力向下汲取自己体内的营养。有时,它也担心那株幼苗一不小。就掉入水中,或是被呼啦啦钻进井里的风刮跑。但不知为什么,虽然如此地紧张,它的心里却满怀淡淡的欢喜。还好,还好,一切都顺利。
小树很快冒出了井沿,高过了荆棘。它的根、它的茎往古井的深处不停蔓延。它感受到古井将它紧紧地拥抱在怀,感受到古井在不停地冒出一串又一串欢快的气泡。
“亲爱的井,我觉得在你的怀里好暖和。”小树对古井说。
“是的,我也觉得好暖和。”古井说。
在风的吹拂下,在阳光的照耀下,在野草们惊诧的目光中,在那栋已经坍塌的石屋的静默中,小树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它全身绯红,像燃烧的火焰,像高擎着的巨大火炬,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能望见,方圆几百里的鸟儿都能看见。人们手挽着手来到古井边,成群的鸟儿纷纷结伴飞了过来。
“好绚烂的树啊!”诗人们赞叹。
“好奇特的树啊!”鸟儿们歌唱。
一股又一股的暖流从树干、树叶、树茎哗啦啦地涌向了古井。好温暖好温暖,古井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如此温暖过。难道这就是春天?
“田野的尽头有一只小鹿在奔跑,山坡的尽头有一只兔子在跳舞,小河里有一条金色的鱼正在寻找它的伴侣……”无论外界如何喧嚣,红树总会微微低下头,轻轻对古井说着话。
“是吗?那现在一定是春天了。”古井说,然后它为红树哼唱起一首从前的从前听来的歌谣。在哼唱中,它们彼此都看见了翠绿的草、鲜红的花,还有一幅又一幅绚丽无比的春天的画。
(有删改)
它全身绯红,像燃烧的火焰像高擎着的巨大火炬。
( 5 )你认为古井迎来春天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作答。 ①那天下午6点多,该上公交车的人早已上了车,唯独有个小女孩,在车门边来回徘徊。眼看着司机就要开车了,我在想,这小女孩肯定是没钱上车。
②“小姑娘,上车吧,我帮你交车票钱。”当看到我为她刷完卡后,她随即上了车,说了声“谢谢阿姨”,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近距离一看,才发现,小女孩左侧脸上有颗小痣。几天前的一幕不由浮现眼前﹣﹣
③送走远方的朋友,我从火车站迎着风雨赶到就近的公交车站台,已是下午5点多。这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来了几辆公交车,我总也挤不上去。
④雨还在急速地下着,人还在不断地涌来。当又一辆10路公交车驶来后,我和许多人一起先往前门挤,但挤不上去。等司机发话后,才从后门好不容易挤上车。车内人头攒动,人满为患。这人贴人的,身体若要移动一下都难。正感叹着我突然感觉好像有一件事还没做。是什么事呢?哦,对了,没买车票。本想挤到前面去交车钱,可大伙儿都好像没事人一样在原地一动不动,根本挤不过去。见此情形,司机也没说什么。这样,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和大家一样坐了一次免费的公交车。
⑤再转乘5路车,前门又开不了,我只好再次从后门挤上车。和10路车一样,车内不是鼻子顶鼻子,就是脸靠脸的,甚至连身体和湿雨伞挤在一起,也得忍着。“阿姨,请帮传一下车钱吧。”正当我心里想着又要享受一次免费的“午餐”时,突然身后一个浑身湿透、年龄约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碰了一下我肩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女孩左手两指夹着一元硬币伸了过来。“好的。”我伸手接过一元硬币,似乎感觉到这钱好烫,仿佛有一股电流一下子通遍全身,脸也不由自主地热了起来。我赶紧将这一元钱向前面的人递了过去。随后我也飞快的拿出了自己的钱包,找到一元硬币给前面的人:“朋友,再帮我传一下。”这时,站在后门的乘客,也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一样,纷纷掏出自己的钱包,找出一元钱,递给前面的人。
⑥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不知咋的,冥冥之中,我好像听到有人在与我说话。“你要再给一元钱。”那人说。“我不是已经给了吗?为什么还要再给啊?”我极力争辩。“别人都给一元钱,为什么要我给两元钱呢?”“你就是要再给一元钱。”那人紧催不止。
⑦“一元钱虽小,可也不能无缘无故多给吧?”我与之评理,“我多给一元钱,人家非但不会说我好,弄不好,反而有人会说我是傻子呢。没理由的钱我不能给。”前面一个拐弯,一辆10路公交车在我乘坐的5路车前横行而去。看到这辆公交车,我似乎想到了什么。
⑧想到了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左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裤袋的钱包中,很费劲的取出一元硬币,让人帮忙传递着投进无人售票车钱箱。
⑨一周之后的一天傍晚,我又乘坐5路公交车。夜色中,一个小女孩来到我的面前:“阿姨好,还你车票钱。”事隔那么久,小女孩还念念不忘还我一元钱。为了还我一元钱,我估摸她天天都在这人海茫茫之中寻找着我。还好我今天来了,否则,为了还我一元钱,她不知要在这儿等候多久。透过这枚硬币,我似乎看到了小女孩那颗金子般的心。
⑩在小女孩面前,我为自己深感惭愧……
(选自2013年2月20日《太原日报》)
( 1 )城市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本文通过简述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折射出了人们不同的精神品质。请认真阅读文章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一故事内容:________。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huiwèi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