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他出类拔萃 , 以绝对的优势压倒竞争对手,率先被录用。 B: 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 , 要想左右这局势,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恐怕得费一番功夫。 C: 他这人就是这个样,不修边幅 , 不拘小节,干起事来毛毛躁躁,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D: 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斑斓的美丽。 |
2、 | (寻史探山) 活动前,小武收集了一些紫金山的文献资料,帮助大家加深寻访印象。 ①紫金山有 200 余处人文古迹,是古都南京历史名胜荟萃之地。 ②这里的灵谷寺、头陀岭、明孝陵、中山陵等景点每年都吸引来无数中外游客。 ③汉代改称钟山,因古人视山为龙脉,认为是王气所“钟”之处。 ④紫金山古称金陵山,战国时楚国在此所建的金陵邑即由此山得名。 ⑤紫金山位于玄武区境内,又称金陵山、钟山、蒋山,被誉为“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 ⑥汉末有秣陵尉蒋子文逐盗,死于此,后孙权改山命为蒋山。 上述这段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⑤③④⑥①② B: ⑤③⑥④①② C: ⑤④③②①⑥ D: ⑤④③⑥①② |
3、 |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明对每道题都不求甚解 , 虽然很快就完成了作业,但做错的也很多。B: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 我正犯愁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你都替我想到了。 C: “五一”期间,北京植物园的各种鲜花怒放,争奇斗艳,真是琳琅满目。 D: 小妹妹手舞足蹈 , 活泼可爱,夸张的言行,引得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 |
4、 | 下列人物不是出自《朝花夕拾》的一个是( ) A: 闰土 B: 范爱农 C: 阿长 D: 藤野先生 |
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秘诀 狭隘 与日具增 妇孺皆知 B: 云霄 粗犷 富丽堂皇 轻歌漫舞 C: 监督 震憾 味同嚼蜡 再接再厉 D: 隧道 颠倒 和颜悦色 恼羞成怒 |
6、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一项是( ) A: 什么是快乐?教材列举了三种意见:一是清闲,二是创造,三是享受。B: 人民日报批某些“抗日神剧”罔顾公共理性,指出革命题材不能太娱乐。 C: “现在生产的是什么产品?这个药是用来做什么的?”胡主席问道。 D: 2013年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主题为“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
7、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朋友祝贺小华在作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小华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我应得的。” B: 兰兰写好一页硬笔楷书之后拿给同桌看,同桌看都不看说:“你的拙作怎么能跟我的相比呢。” C: 小洋对小飞说:“我以后要当科学家。”小飞说:“你学习那么差,还想当科学家,简直痴人说梦。” D: 家里有客人造访,但你临时有事必须出去一趟,你说:“请你稍等片刻,我临时有事,去去就回。” |
8、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总有一些黄叶眷恋枝头的高度,迟迟不愿落下。尽管风刀霜剑相逼,虫吃鼠咬雨淋漓,还死死抓着枝头不放手。做一枚落叶多好,一片落叶最懂得感谢岁月天地的恩泽。繁茂的枝头,它们翠绿过;_______的季节,它们静美过。虽然我们习惯上_______它的后半生,但它们并不怨愤,也不消沉。来年枝上,比今年的葱茏_______。 B: 萧条 忽略 相形见绌 C: 萧瑟 忽略 更胜一筹 D: 萧瑟 忽视 相形见绌 |
9、 | 下列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晓雾将歇 B: 夕日欲颓 C: 但少闲人 D: 猿鸟乱鸣 |
10、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并制定了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C: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本在于探索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和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是关键。 D: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
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 1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B: 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 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 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 “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元饲弃狗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①。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已不省人事。速延医治之②,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注释)①阡陌:田间小路。②延:请。 ( 1 )解释文中加点词。①遂许焉 许:________ ②张元怪之 怪: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 3 )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元收养弃狗的原因。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4 )阅读全文,从最后“视犬如亲”中可看出,张元叔父是一个( )A: 关爱动物的人 B: 知恩图报的人 C: 易于感动的人 D: 重视亲情的人 |
“小”里面有大境界
刘波
国字“大”与“小”,好写,易记。但中国人对“大”与“小”的心结,百转千回,纠缠不清。
造字者给了“大”和“小”不同的身材相貌,赋予了它们迥异的禀性和气质。“大”一出场,便空中一“横”,着实霸道,一撇一捺也颇有气势。“小”却谦逊得多,一“竖”露出十足的顺从,两个点儿,也都是大头朝下,不望高远。
说来,国人是“好大恶小”的。封建社会,走仕途、吃俸禄的各级官员被称为“大人”,田野劳作、忙碌营生的百姓被叫作“小民”,一大一小,强弱分明、高低立现。那时的“大”与“小”,代表不同阶层地位。“学而优则仕”,也就成了“学而优则贵”“学而优则大”,舍小逐大,人同此心。时至今日,国民求“大”的心结依存,做人要当“大人物”、办事要有“大手笔”、为文要著“大文章”、行武要当“大英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好像唯有这样,方显大丈夫之万丈豪情、志在鸿鹄。
这种“大”,也与传统和文化有关。一般来说,大,象征着广袤与辽阔,象征着壮丽与强盛。一个人力大,便平添几分勇气,不受欺侮。与“大”相关的词,多含褒奖和喜庆,如大公无私、大义凛然、a________等等,不胜枚举。谁能做到处事大度、举止大方、心怀大量、为人大气,便受人爱戴。个体奋斗追求大成绩、家庭生活讲究大团圆、社会经济寻求大发展、国家民族实现大一统,这些目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由此可见,“大”的确包含着众多积极向上的因素和值得追求的价值。
相反,“小”就不那么受待见了。诸如小肚鸡肠、小人得志、b________这般,不会为人称道。当然,在与“大”的对峙中,“小”也不总是一败涂地。小巧玲珑好于大腹便便、短小精悍强过五大三粗、小心谨慎优于粗心大意。一个产品,小而精胜过大而糙;一个企业,小而强胜过大而弱。在这里,“小”体现出来的是精密细致、严谨周到,少了空而虚的东西。
“大”与“小”的话题,环顾四周,俯拾皆是,它们与历史相伴,与现实相伴,与生活相伴,与你我相伴。A你有你的“首富梦”,我有我的“小确幸”,人生理想,没有贵贱,但都要通过一步一脚印、一天一积累地实现。B其实,“小”是“大”的基础,能决定“大”的程度。C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无论是企业还是产品,从小处入手,把细小做精,不愁干不成大事业。D忽视这些,再大再美好的目标,也难实现。而目标虽小不受瞩目,但无数“小目标”的达成,就能走向大目标。
君不见,“小”的两个点儿不正像一对翅膀?你若奋力一跃,亦能振翅高飞。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0日)
( 1 )给第4,5段空缺处分别填写一个四字短语:a处填________,b处填________。【链接材料】
材料一:有一家叫“风火轮”小小的速递公司,它的投递员从城北赶到城东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为了保证非典时期客户的安全,他按公司规定见客户时带上了口罩;他双手捧起快件递到客户手中,说声“让您久等了,请把快件收好”。小小的“风火轮”公司以其守信和特别的细节——口罩,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一时之间,闻名遐迩。
材料二: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甲)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节选自《藤野先生》)
( 1 )概括选文(甲)中与寿镜吾先生有关的三件事。
姓名:
魅力指数:
推荐理由:
( 4 )读名著时可以根据一定专题将人物放在一起比较。请你确定一个专题,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两个合适的人物进行比较。(不可再把寿镜吾先生和藤野先生这两个人进行比较)我确定的专题是:________,比较的对象是:________。
人物的异同是: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习,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的知识答卷;成长,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的人生答卷……
请以“答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