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梅河口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纪念白求恩》的最后一段连用五个“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句,分别从五个方面表现“这点精神”,这五个方面依次是( )
A: 志趣 思想 品质 道德 作用
B: 思想 品质 志趣 道德 作用
C: 思想 品质 道德 志趣 作用
D: 作用 品质 道德 思想 志趣
2、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是( )
A: 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香猪产业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养殖培育技术,使香猪的死亡率比原来降低了两倍。(把“降低”改为“减少”)
B: 学习有三忌:一忌上课不可分心,二忌课后不能巩固,三忌不能学以致用。(把“不可”去掉)
C: 3月12日植树节,惠阳某中学全体师生参与植树活动,践行了主席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参与”改为“参加”)
D: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将“发挥”改成“发扬”)
3、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
A: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短篇小说《百万英镑》、《竞选州长》。
B: 庄子,名周,宋国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学家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
C: 《一滴水经过丽江》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作者阿来原名杨永睿,当代藏族作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格萨尔王》、《蘑菇圈》等。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作“诗经六艺”。
4、

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B: 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呆着!”
C: 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D: 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5、下列几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现实生活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

②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几十年后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③因为看着别人经营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绞尽脑汁上同样项目,抢了别人的饭碗;

④这些现象,堵了路,塞了心,没了情。

⑤又比如因为别人挡了路,于是挖空心思托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⑥再如为了自己的升迁,费尽心思,堵死别人的路;

A: ①④③⑥⑤②
B: ①③⑥⑤④②
C: ①③⑥⑤②④
D: ①④②③⑤⑥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李锐同学首当其冲 , 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荣誉。
B: 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 , 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颁奖盛典上夸夸其谈地说自己只是个讲故事的人。
D: 旅游局的干部说,建成后的西苑公园将会令游客留连忘返
7、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 施工中,接踵而至的一个个困难、一只只“拦路虎”摆在工人面前。
C: 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 竞相观摩。
8、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张老师,真抱歉,路上堵车了,让您恭候了这么久!
B: 谢谢您对令尊的牵挂,我回家一定转告您对他的问候。
C: 感谢惠顾我们书店,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D: 如果你们有学习需求,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吝赐教。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
B: 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议建立中日韩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
C: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D: 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遵义美术馆对外开放,引来无数市民左顾右盼
B: 人们观看红色旅游圣地娄山关的实景演出《娄山关大捷》,吓得战战兢兢 , 浑身发抖。
C: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D: 针对台海吋局,国台办发言人呼吁两岸同捐前嫌 ,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东坡》,完成后面的题目。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 1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 2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朝衣冠________ ②明日 , 徐公来________

③臣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 ④时时而进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3 )多用排比句,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战国策》整本书的语言特色。仔细体会第②段邹忌对齐威王说的话,从排比的角度谈谈表达效果。

( 4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也爽快地接受了。那么,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总有一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⑬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细致地描写了“我”在打算送父亲去养老院的过程中内心的几番纠结,使故事一波三折,深深打动了读者,引发读者对“感恩”主题的深思。
B: 对父亲送“我”上幼儿园一事的回忆,是“我”改变决定的转折点,因为这让“我”意识到年老的父亲现在对“我”的依赖犹如幼时的“我”对他的依赖。
C: 第③段中父亲得知“我”送他去养老院一事后“神情黯淡下来”,可见年老父亲的内心无比失落无奈,以及对儿子不满。
D: 文中“我”因现实生活的压力而要送父亲去养老院一事,可以引起人们对社会普通关注的“敬老、养老”这一问题的思考。
( 2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文中父亲“如山的父爱”具体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 3 )品析词语。

①有人认为第⑥段画线句中的“固执”一词用得不好,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②文章第⑨段中划线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品析。

( 4 )选文三次写到“我”流泪。这三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 5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①“湛江年例”是粤西岭南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那时,粤西地区偏远封闭,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征服自然,安居乐业,一年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以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现在,它也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可以说“湛江年例”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人们对“年例”格外敬重,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湛江年例”与时俱进,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已然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②对湛江人来说,年例具有巨大的魔力,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们从四面八方凝聚一起。远的,近的,坐火车的,开小车的,骑摩托的,一个个地来了。途中,人们的笑声,车队的喇叭声,买卖水果的吆喝声,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喜悦之歌;席间,身居高位的官员,商界的精英,出外打工的,邻村的亲朋友好友,大家脸上都放着光,嘴上带着蜜,举箸提杯,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宴后,叙别情,话家常,言发展,展望宏图,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图景。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一位湛江老板说,“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被时间慢慢地冲淡。每年我们都做年例,就为了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维系大家的感情。”
③“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每逢年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比如吴川的年例必然少不了吴川飘色,每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舞台。在舞台上的演员,有的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作为东方神秘的民间隐蔽艺术,它不仅令吴川市区万人空巷,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问,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来湛观看。还有遂溪舞龙醒狮、东海人龙舞、雷州傩舞雷剧等艺术表演吸引世人眼球。年例给了传统艺术一个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湛江年例”这个特色文化。“湛江年例”浓浓的文化品味,像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世界各地的人都凝聚在一起。
④“湛江年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年例期间,宴席丰盈了,礼品高档了,消费水涨船高了,市场也繁荣起来了;当地官员借年例节日与事业有成的老板共谋振兴家乡大计,于是新路修起来了,学校建起来了,家乡更美了。政府还把年例和“经贸洽谈会”结合起来,办成“一节一会”,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投资搞建设。“湛江年例”在当地的建设中,正成为一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⑤“湛江年例”源远流长,被赋予时代新内涵的湛江年例现已成为湛江文化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作为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它把湛江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并推动着湛江的发展。
⑥然而,当年例宴席档次不断提高时,一股攀比奢侈之风却在逐渐蔓延;当我们在为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拍手叫好时,却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当我们大打“湛江年例经济牌”时,却还未真正找到年例和旅游之间的切合点。
(本文参考《湛江日报》有关材料写成)

( 1 )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了“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 2 )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中的词语“精神寄托”的含义

( 3 )如何更好地促进“湛江年例”的发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建议。

( 4 )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析文章第③段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题目:我成长中的故事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感谢那些偶尔出现并打动我们的平凡之人和微小之物,让我们的内心下一场雨,洗刷洗刷,然后继续前行。

一只站在树枝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孩子们的头脑里宁愿画上很多问号,也不要画上太多的句号。

以上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那些偶尔出现的平凡之人和微小之物,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不要一味依赖外部条件,要相信自己;要敢于质疑,善于探索……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意犹未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