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个周末,我们有幸莅临松山湖华为小镇,领略了它独特的建筑风格。 B: 我们小组拟定了一份关于暑期研学的草案,还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C: 对于遇到困难的同学,我们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袖手旁观。 D: 位于我市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之后,前来参观的市民接踵而至。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政策支持力度的大小,营商环境的好坏,是遵义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B: 傍晚,我们登上娄山关观景台,映入眼帘的是似海苍山、如血残阳和阵阵涛声。 C: 编入读本的这些生动的红色故事,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是再熟悉不过了。 D: 近日,遵义城区投放了大量共享单车,这给市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3、 |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们走进黄山深处,浓荫蔽日,静若太古, 幽泉细语,仿佛置身世外。 ②从来没有一个文学体裁的评奖像散文这样,有的评奖者看重文集的意识形态 ,有的着重揭示了多少历史真相,有的着重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③二十世纪前期,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第一次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使东西方戏剧诗人同时活跃在世界上。 B: ①谛听 ②莫衷一是 ③相提并论 C: ①聆听 ②莫衷一是 ③并驾齐驱 D: ①谛听 ②众口一词 ③相提并论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母言行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岂能不慎? B: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 美国政府在朝核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 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
5、 | 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弧形 卧波 合拢 暴涨 B: 和谐 碑文 冲毁 推崇 C: 胜景 序幕 残陨 雄跨 D: 要道 侵略 倾听 拱圈 |
6、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平时没有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删除“因为”) B: 这次受检的十余种教辅资料合格率不足10%左右。(“不足”和“左右”删除其中一个) C: 同学们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激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把“学习用品”改成“文具”) D: 既然你能够认真地读完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名著,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既然”改成“如果”)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烟花三月”旅游节已成为我市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广、成效性最强的旅游节庆品牌。 B: 据专家介绍,近期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造成的。 C: 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 做好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关键在于能否完善市政规划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是否善于积累,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B: 在老师的鼓励下,使小明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C: 听她讲话的声音,这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D: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B: 记者又到工厂采访到了许多张工程师的事迹。 C: 我们认真倾听了他那慈祥的面容和感人的报告。 D: 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
10、 | 对诗歌《木兰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B: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八句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 C: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 D: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拟人手法,别具一格,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的赞美和歌颂。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1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 2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幼时记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1 )解释划线字。①余忆童稚时________ ②项为之强________ ③怡然称快________ ④凹者为壑________ ( 2 )用“/”线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②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 4 )文中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却变得趣味盎然,为什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象,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象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2期,有改动)
( 1 )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2 )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 )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回答这一问题。( 4 )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父母的那场“表演”
①那一年,我十六岁,面临着人生第一次真正的抉择。
②少年的我,有点儿小聪明,但更多的是叛逆,脑袋里满是兄弟义气,整天戳东捣西,和一帮不学习的小子厮混在一起。自然,初中三年是没有认真读过书的,但凭着那点儿小聪明,成绩在那个乡下中学倒也不是最差的。中考结束后,我的成绩可以上个普通高中,但离重点高中的门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填志愿的前一天晚上,爸妈让我交个底,要么就不上高中了,学个汽车修理啥的也可以混口饭吃;要么就好好上学,砸锅卖铁也要上个重点高中,以后考个大学,才能有个好出路。虽然懵懂,但对美好的向往还是让我选择了第二条路。
③第二条路的选定,随之而来的就是择校费的难题,鉴于我当时的成绩,得额外缴纳1200元才能进重点高中,说实话,这对当时的农村家庭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个天文数字,为了这个,父母整天愁眉苦脸,我更是惴惴不安。很快,开学的时间到了,别的学生都已经去报名了,但我却还待在家里,看着父母频繁地出门借钱和每次回来锁得更紧的眉头,对过往的悔意不断地在心里萌生发酵膨胀,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第一次对人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考。然而,就在我萌生退意,准备放弃继续上学的念头的那个晚上,父母却跟我说学费终于凑齐了。
④永远忘不了那个场景:在通往学校的乡村公路上,父亲骑着破旧的二八自行车,后座左边挂个木箱,右边挂着半袋大米,在偶尔路过的汽车掀起的飞扬的尘土中,半蹲半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我,看着父亲略显佝偻和苍老的背影,泪水伴着自行车的颠簸不断地溢出眼眶,又在初秋的风中化为坚强和成长。陪我办完入学手续,父亲要回去了,在父亲复杂的眼神中,我知道父亲有很多话想说,但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说,只留下一句“你也大了,要照顾好自己”。看着渐行渐远的父亲,破旧自行车叮叮当当远去的声响,化作我心中莫名的念想。
⑤坐在陌生的教室里,看着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面对全班倒数第一全年级倒数第二的入学成绩排名,无力、无助、无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知道,除非我拼了,否则我就完了。于是,曾经不爱学习的我启动了朝五晚十二的疯狂模式,底子浅薄的我紧抓着死记硬背的救命稻草,在教室不引人注意的最后一个座位上,像执着于某个禅念的老僧,期望在枯坐中完成自我救赎。天道酬勤终不欺我,高一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已经能够挤进班级前二十了,基于我的进步与经济困难的考量,班主任还帮我申请到一份贫困生补助。
⑥从来都没有那么渴望见到父母,当我风尘仆仆赶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顾不上其他,急不可耐的我立即向父母报告了成绩,看着昏暗的灯光下那两张绽满惊喜的脸庞,我迅速被幸福包围,热情更被点燃,赶紧地又将贫困生补助的事情托出,本以为父母会更加开心,却不想父母的惊喜迅速黯淡下去,让我愣在当场。看着我不解的表情,父亲眉头紧皱,道了句:“儿呀,补助只能说明你爸妈没本事呀!”那一刻,我才明白,对施舍的坦然接受,竟是一种触及灵魂的伤害。那一夜,我想了很多,原来,真正的立是自立,真正的强是自强,而这一切需要我更加疯狂地去努力。
⑦时间就似以手掬水,再怎么并紧手指也不能阻挡它的流逝,我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疯魔般地去做该做的事情。平时,我在学习中狂执,并且不停地放着我肯定能考上大学的狠话,因为我知道,只有把自己逼入绝境,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假期,我在工地上拼命,因为6元一天的工资可以解决自己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我不想因为我,让父母更加沉重。伴随着双手逐渐布满茧子、身体变得黝黑健壮,我的学习也是福至心灵,成绩稳步提高,直到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刹那,我终于可以深深地舒口气了。
⑧当意料之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手中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太多的激动,反而更多的是一种释然,还掺杂着一丝惴惴不安,因为通知书上明确写着每年的学费2400元。看着父母捧着录取通知书欣喜若狂,我真的很开心,但我还是提出明天就去工地打工的计划。父亲看看母亲,再看看我,哈哈笑道:“不去了,这三年可把我憋坏了,儿子,你真以为我和你妈就那么没用,连你的学费都挣不来?以前那样,还不是怕你跟初中一样,整天昏头昏脑不知所为。”一时间,我愣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委屈也好,感动也罢,都随着眼泪肆无忌惮地喷涌而出。“我儿子终于长大了。”父亲搂着我,口中喃喃道。
⑨如今,父亲早已远行,母亲亦银丝满头,每于寂静处想起高中那段生活,心中总是酸酸的,暖暖的。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七期)
( 1 )面对人生的第一场抉择,“我”的心态历经了怎样的变化?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懵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在偶尔路过的汽车掀起的飞扬的尘土中,半蹲半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我,看着父亲略显佝偻和苍老的背影,泪水伴着自行车的颠簸不断地溢出眼眶,又在初秋的风中化为坚强和成长。
( 4 )文章结尾终于让人恍然大悟,请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题目《父母的那场“表演”》的含义。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一些温暖的记忆令你难以忘怀,一定有一些美好的情感成为珍藏在心底的财富,一定有一些成长的感悟启迪着你思考,一定有一些梦想带给你前行的力量……
请以“我的青春里有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7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