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高明区沧江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 出光彩。
(2)传统书信 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3)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 了无尽的力量。

A: 散发 承载 凝结
B: 焕发 承载 凝聚
C: 焕发 承担 凝结
D: 散发 承担 凝聚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自1992年7月起,进入先生曾供职的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忝列门墙 , 有幸跟随先生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获益良多。
B: 日本前内阁执意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导致中日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几乎裹足不前 , 两国关系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
C: 人们都希望度过美好的桑榆暮景 , 但现阶段中国许多老人的现实却并非如此,子女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现象普遍。
D: PX事件中,民众的激动情绪很大程度上源自对政府决策的不信任,政府如想一呼百应 , 则加强民主建设的同时,还要做好科学普及工作。
3、选出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归(xǐng) 排(háng) 参(cī) 浑身(xiè)数
B: 颦(cù) (chēn)视 飞(zàn) (jiá)然而止
C: (kàng)奋 (huì)暗 (rǒng)杂 大(chè)大悟
D: 乙(mí) 犁(huá) 虫(zhì) (yún)芸众生
4、下列四幅春联中符合隶书特点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字体的发展顺序为篆、隶、草、楷、行。其中,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呈扁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A:
B:
C:
D: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B: 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巡视勘察和月球软着陆,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C: 从安倍到哈格尔的讲话,可以看出,究竟是谁在主动挑起事端、争议和冲突。
D: 马来西亚沙巴州将在特定的地区实施宵禁,以防止武装分子掳人事件不再发生。
6、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忍俊不(忍住)
B: 花红已(凋零)
C: 察观色(颜色,色彩)
D: 盘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7、

下面句子中,表述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

A: 2012年4月2日,连云港市民航开通了直飞西安的航班。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B: 母亲节,她瞒着妈妈和爸爸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准备以此作为礼物,给母亲一份惊喜。
C: 4月22日,中国矿业联合会在连云港市东海县组织召开了“全国地热(温泉)尾水回灌与弃水处理应用技术研讨会”,以期解决当前我国地热水位快速下降的问题。
D: 伴随3D版《泰坦尼克号》在全国公映,让国民在享受视觉盛宴、重温美好剧情的同时也深深地纠结于国产影视作品的质量问题。
8、与“开卷有益”中“卷”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土重来
B: 手不释
C: 读万
D: 批改考
9、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A: 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 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 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 颈联直接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10、

下面诗句意思区别最大的一句是( )

A: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B: 为什么不扬起你们的脸让我亲一亲
C: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D: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 1 )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 2 )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________”终。以“_______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带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 3 )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 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 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有所不辟也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心也________

③今人曰________

④何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 3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的中心论点。
( 4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安静的阅读

潘凯雄

①当阅读居然需要鼓与呼。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

②当读书变得嘈嘈杂杂,这样的阅读是有问题的。

③当深度阅读近乎成为一种奢侈品,这个时代是有问题的。

④回想起来,我的青少年时光有10年是在浩劫年代度过的。即使是在那个文化短缺、读书无用之风弥漫盛行的荒唐时代,没有任何号召,更谈不上什么强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依然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地找书看。无论平日里如何淘气,到了那个时刻就只剩下两个字儿:安静。

⑤忆往事绝无今不如昔之叹。而只是想说阅读本是正常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安静的读书本是阅读的常态和最有效的汲取。

⑥安静之美其实何止于闽读。仔细想想: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又何尝不是丰富的安静?只是这又谈何容易。莎士比亚曾经对那种张扬的生命状态发出过这样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摆脱了尘世间虚名浮利的诱惑才有可能静得下来,而拥有了心灵与情感的宝藏才可谓之丰富。步入这样的境界需要人生的历练和阅读的滋养,而这种滋养最大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静的阅读。

⑦安静的阅读首先是一种状态。这样的状态与读什么无关,无论是人文还是科学,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这样的状态与阅读的工具和媒介无关,无论是纸介还是数媒,无论是整体还是碎片。读总比不读好,读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读好。

⑧安静的阅读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抵达自然需要时间,一旦抵达了,读什么、如何读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什么当快读?什么当慢读?什么可不读?什么必须读?诸如此类的问题届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⑨社会可以热热闹闹地为阅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社会可以轰轰烈烈地倡导以阅读为荣、不阅读为耻的风尚,但社会之于阅读所能发挥的任何作用终究都只能是外力。并不能改变阅读终究是个体行为与选择的本质;社会为阅读所做的一切热热闹闹与轰轰烈烈都是为了回归最终的安静。

⑩会有那样的未来吗?人类的文明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延续和传承。人类的智慧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积累与丰富,如果真有如此时刻,那也一定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阅读所换来。而在那一刻来临之前,阅读不死,安静的阅读永存。

⑪静下来,读进去,快乐与幸福长相随。

(选自2014年4月19日《文汇报》,有删改)

( 1 )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 2 )文章第⑥段中为什么要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 3 )作者在第⑩段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高贵的“低头”

陈鲁民

①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但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低头认真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

②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的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③由此想起一件事。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我故意走了几节车厢,见到一个外国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一位中年妇女还要给这个“老外”拍照,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她的两个孩子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④说起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恐怕更多。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有时候一上课,举目望去,抬头听讲者不到一半,余者大都在低头玩手机。有位教授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稍微加了点儿作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教授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当中。

⑤“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就肯定会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那么未来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人头地就更不可能了。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拥有的文凭和各种技能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

⑥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高贵的低头”,普通候机区的人基本上都在低头玩手机。由此,引起了她的深思: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⑦我们应尽情享受“高贵的低头”带来的精神愉悦。“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而自觉的“高贵的低头”,会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拥有高贵的见解,高贵的谈吐,高贵的举止,高贵的仪容,成为底蕴厚重的高雅君子,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表达的观点。
( 2 )本文第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你认为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请简述理由。
( 4 )联系现实,谈谈如何让更多的人“高贵的低头”。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根据要求作文。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3)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那声再见为什么说不出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