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把下面句子组成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项是( ) ①明代万历年间,陶瓷大师吴十九创制了一款“卵幕杯”,“薄如鹅卵之幕,莹白可爱”。 ②这种脆弱又坚韧的美,靠的是利胚师傅的功夫。 ③景德镇的薄胎瓷源于宋代影青瓷,那时这种瓷器就有“滋润透影,薄轻灵巧”之说。 ④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拉胚师傅做出的器型还是厚墩做的,碗口、碗腰、碗底处留有少许蓄泥,利胚师博的工作则是尽可能地削薄胚体,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胎骨,一只100克的碗利胚后只剩下不到20克。 ⑤说的就是吴大师能将茶杯的厚度,利薄到犹如鹏蛋壳里面的那层卵衣。 A: ①⑤③②④ B: ③①⑤②④ C: ①②①⑤③ D: ③②④①⑤ |
2、 | 选出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 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 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C: 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 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3、 |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这两句诗既是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季节。同时,通过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春和旧年的交替,还告诉人们:新的事物是挡不住的,人应该积极向上,乐观生活。B: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这里的“愿”表面上是写自己的田园劳作之乐;更深层的意义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他要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重新找回自我,去开创一番事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C: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两句诗运用两个典故,写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王叔文等好友已经故去,对他们只有无尽的怀念;岁月流逝,人事全非,自己已恍如隔世之人,心中满是悲痛和惆怅。 D: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流沙河《理想》)这里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但这一切又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
4、 | 下列加点词语中,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缥缈/漂泊 庇护/鳞次栉比 刨根问底/抱头鼠窜 B: 着落/着眼 落难/大难临头 为人所重/重峦叠嶂 C: 缜密/嗔怪 大坝/狼狈为奸 见异思迁/千疮百孔 D: 模型/模样 嫌恶/恶贯满盈 外强中干/埋头苦干 |
5、 |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 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 , 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 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6、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①②⑤③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①③⑤ |
7、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一项是( ) A: 什么是快乐?教材列举了三种意见:一是清闲,二是创造,三是享受。B: 人民日报批某些“抗日神剧”罔顾公共理性,指出革命题材不能太娱乐。 C: “现在生产的是什么产品?这个药是用来做什么的?”胡主席问道。 D: 2013年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主题为“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
8、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南布依族每到三月三左右就有染花米饭的习俗。 。 。 。 。 。 。 ①据说在布依族中流传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②云南花米饭有五种颜色,即红、黑、黄、白、紫 ③传统的原始布依族花米饭均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步骤多 ④花米饭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美味可口,是布依族的特产 ⑤从野生植物原材料的采摘、晾晒、清洗、水煮 ⑥再到放入糯米浸泡、清洗、蒸煮、出锅阴干、密封储存,一步步都是纯手工完成 A: ①⑤③②④⑥B: ②①③⑤⑥④ C: ②④①③⑤⑥ D: ③⑤⑥①②④ |
9、 | 阅读,回答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1 )依次解释文中划线的词,正确的一项( )A: 如果 好像 哪里 B: 得到 如果 怎么 C: 随便 你 哪里 D: 倘使 你 怎么 ( 2 )下面对这段文字内容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胜在童年时就显得与众不同。 B: 陈胜经常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C: 陈胜年轻时就胸怀大志。 D: 陈胜的提议得到了同伴们的响应。 ( 3 )选出“苟富贵,勿相忘”的正确译文。( ) A: 苟且活下去,以后富贵了,我不会忘记你们。 B: 假如以后我们当中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啊! C: 我们当中如果以后有人富贵了,不要忘记了你是一个雇工啊! D: 苟且活下去,以后我富贵了,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 4 )对“苟富贵无相忘”理解正确的是( ) A: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追求高官厚禄的远大志向和与同伙生死与共的感情。 B: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伙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感情。 C: 此句反映了陈胜要改变自己和同伙们受压迫受剥削的奴隶地位。 D: 此句反映了陈胜要与同伙们一起推翻之后共享胜利果实的迫切愿望。 ( 5 )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此句反映了陈胜看不起小麻雀而向往像鸿鹄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志向。 B: 此句反映了陈胜不甘碌碌无为,而要获得自由的愿望。 C: 此句反遇了陈胜与众不同,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人。 D: 此句反映了陈胜看不起碌碌无为的庸人,羡慕有远大志向的获取富贵的人。 |
10、 | 下列诗句中,其内容和情境与本文类似的一项是( ) 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②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完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选自《大唐新语》) 【注释】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形容居室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同舍生皆被绮秀 被:同“披”,穿。 B: 余则缊袍敝衣出其间 敝:旧。 C: 还次蒲州驿 次:停留,住宿。 D: 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咨:咨询,询问。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时人莫之知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B: 足肤皲裂而不知 人不知而不愠 C: 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 D: 则天甚异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做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B: “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另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 C: 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及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才能超群的特点。 D: 甲文突出自己求学之苦、生活之艰,是为了表达自己爱学习,而不怕吃苦;乙文写张嘉贞布衣环堵,萧然自得,是为了突出他刻苦读书后,才能超群,心态很好。 ( 4 )翻译。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
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1-4题。
军机处:在帝国的夹缝中
祝勇
①在进行一项测验:在诺大的紫禁城中,谁能找出军机处的位置?
②熟悉清代历史的人,无疑都对军机处的威名耳熟能详。军机处原是辅佐皇帝办理日常事务的办事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它是中国官场金字塔的顶端,它的一端,通过一系列反反复复的奏折、文牍,与全国各地的官僚网络相连,而它的另一端,又与皇帝相连,是宫殿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不可或缺的机关,只有把它握在手里,皇帝才能驱动那台庞大而沉重的权力机器,否则,国土上那些层层叠叠的衙门,就变得遥不可及。然而,你若发现位高权重的军机处,只是隆宗门与乾清门之间那一排不起眼的几间板房的时候,一定会大失所望。那是一座12间的通脊长房,面积不足200平方米,无论从体量上,还是装饰上,都乏善可陈,在波澜壮阔的宫殿内部,仿佛一只漂浮的舢板,弱不经风。站在保和殿的台基上,目光自然地向北延伸,越过乾清门华丽的琉璃檐顶,落在景山的万春亭上。而军机处,则刚好出现在人们视线的盲点上。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军机处都是视线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它朴素得过分,实在看不出任何帝国最高决策机构的迹象。
③军机处的建筑为何没有丝毫的进步?作为紫禁城的内部事物,只有紫禁城的建筑语法,能对它提供合理的答案。一个知识分子,即使获得了想象中的最大权力,他的奴仆身份仍然无法得到改写。那些权倾朝野的军机大臣们,一方面,作为朝廷要员,他们在那间破房子里写下的每一个字都牵扯着国家的命脉;另一方面,在至高无上的帝王面前,他们只能作唯唯诺诺的磕头虫,在壮丽的外朝和幽深的内廷的夹缝中,军机大臣们仿佛被皇帝呼来唤去的伙计,他们器宇轩昂地出没于宫廷之间,又动作整齐地在皇帝的面前跪下。对军机大臣的任命,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可循,完全由皇帝的情绪决定。他们站在权力的高峰上,脚下却是万丈深渊。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所以,那个蜷缩在帝王脚下的行政机构,无异于现实中权力对比的视觉化体现。所有的辉煌都来自宫殿,而宫殿阴影中军机处值房,只是一群官僚的临时栖身之所,一个存放牵线木偶的仓库。
④只有皇帝的办公室是巨大的,整个宫殿、整座城池,乃至整个天下,都是太和殿中间金漆宝座的放大,它们是同构的,它们以相同的语法表明了天下的私人性质,而军机处,则是龙椅上一个不易察觉的构件。
(节选自《故宫记》,海豚出版社,2014年)
( 1 )文章以设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 2 )文章第②段提供的主要信息是:⑴ ________
⑵ ________
( 3 )“一个存放牵线木偶的仓库”,“牵线木偶”说明了军机大臣的________ 身份;对帝国非常重要的军机大臣,他们的办公场所不过是存放货物的“仓库”,说明了皇帝对大臣________ 。( 4 )怎样理解军机处“在帝国的夹缝中”?(从建筑与人两方面回答)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从来纨绔少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想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选自《时文选粹》第九辑)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3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识庐山真面目”“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事我们经历过,才能体验其中的滋味、情趣与好处。如:阅读、劳动、跑步、想象、旅行、磨难……请以《__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材要典型,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套作。②书写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