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位科幻作家以清秀(juàn)永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火星人销声匿迹 , 火星(yǎn)然成了一个死星……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B: 青头潜鸭通常每年3月中旬从南方越冬地迁徙到北方繁殖,但随着(qī)息地的破坏和人为(shǒu)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一度被列为濒危物种。
C: 最近热播的《知否》虽然是一部古装剧,但其反映出的成长(tuì)变、婚姻抉择、人情事故等都颇具现实意义,(qì)合当下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
D: 老年人皮肤油脂分(mì)并不旺盛,如果在冬季频繁地洗澡,皮肤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减弱,造成表皮粗糙甚至(guī)裂,极易引发季节性皮肤病。
2、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深沉俯视我,即便我仰视什么,要看的也不是你尊贵的容颜,而是________;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深刻轻视我,即便我聆听什么,要听的也不是你空洞的大话.而是________;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崇高挪揄我,即便我向往什么,也永不会是你的空中楼阁,而是________。

①林涛的喧响,海洋的呼喊

②泥土的芬芳,晨曦的灿烂

③山的雄奇,天的高远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句中有两组反义词,即:虚心—骄傲,进步—落后;从感情色彩来讲,“虚心”和“进步”属于褒义词,“骄傲”和“落后”属于贬义词。
B: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句中“凌乱”、“强壮”都是形容词,“我”、“爸爸”都是代词,“一步”是数量词。
C: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他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以教诲与劝勉的方式,表达了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对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颇具警示作用。
D: 《狼》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课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4、

根据语境,文后的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是伟大的一部书:“ 你认识了这部书,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贫困时便不贫困,苦恼时有 ,挫折时有 ,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 。”

A: 只有 鼓励 方向 安慰
B: 只要 安慰 鼓励 方向
C: 只要 方向 鼓励 安慰
D: 只有 鼓励 安慰 方向
5、下列翻译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诸葛亮) 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结果。
B: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译:人们只知道从太守那儿得到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他的快乐。
C: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伯牙善鼓琴》) 译: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可以从琴声中领会到。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通遥游》庄子) 译:山林中的野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6、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要决 庖官 根深蒂固 吹毛求疵
B: 诓骗 诘难 格物致知 味同嚼腊
C: 谮害 聒噪 文采藻饰 唯唯连声
D: 腻烦 胡绉 娇揉造作 恃才放旷
7、

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

A: 白骨精——又称白骨夫人,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双剑,武艺出色,善于变化,诡计多端。
B: “他坐在地上,不肯往起立,又不便老这么坐着。心中十分的乱,嘴里只好随便的说了:‘我管教儿女,与你什么相干?揍我?你姥姥!你也得配!’”这段话是《骆驼祥子》中对刘四爷的一段描写。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D: 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8、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 挑畔 深邃 尴尬 翻来复去
B: 狼籍 璀璨 晒笑 不容置疑
C: 真谛 忏悔 陷阱 莫衷一是
D: 蜿延 胆怯 履行 粗制烂造
9、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D: 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10、

选出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 )

A: 应辈/将就木
B: 黄圈 旺机行事
C: 落/急 咀/ 咬文
D: 蓄/询/千姿百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太阳的话

艾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一九四二年一月十四日

( 1 )诗中的“我”指________,“你们”指________。
( 2 )诗中的“太阳”象征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于畎亩之间 发:________

②行乱其所为 拂:________

于虑 衡:________

④人恒 , 然后能改 过:________

⑤衡于虑,而后 作: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阐述了孟子的________人才观。
( 4 )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小题。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1 )下列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樯楫摧 家荡产
B: 谗畏讥 乐以忘
C: 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 或二者之为 神情
( 2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山岳________

②薄暮冥冥 ________

酒临风 ________

④予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 4 )用原文语句填空。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________ , “退”指的是________;“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________

( 5 )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这是G省,山是大山,村是穷村。

②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对于蒋晓梅来说,喜悦和愁苦几乎同时挂在她那弯弯的眉梢上。

③虽然对于蒋家的丫头考上大学早有预料,但这一天真的来了,那些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还是异常兴奋,他们把蒋家那又矮又黑的小屋挤得水泄不通。但立即,哀叹声也塞满了屋子。这高昂的学费,不要说一条腿的蒋父,就是把整个小村都抖搂个底朝天,也供不起啊!人们至今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蒋父一个人死撑硬顶愣是要女儿读书,还非得送进大学不可。在这个重男轻女的穷山村里,不要说一个丫头,就是男孩,也没几个读完初中的。人们都说蒋父中了邪了……

④送走了乡亲,蒋晓梅对父亲说:“爹,我们老师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先入学,学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啥的慢慢解决……”

⑤蒋父猛吸一口土烟,点点头,没吭声。

⑥“爹,我今天……可不可以问你,你到底为啥这样苦巴巴地供我念书?”蒋晓梅怯生生地小声问父亲,因为以前她只要一问这个,父亲就瞪眼,甚至还打过她。

⑦这次蒋父没有瞪眼,更没有打骂女儿,而是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解开布袋子,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条。蒋晓梅接过纸条,发现上面有几行字。

⑧“丫头,你念给我听听。”蒋父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

⑨蒋晓梅仔细辨认着有些模糊的字迹,念道:“缺衣少食只是一时的贫穷,没有文化,将永远难以摆脱贫困。希望穿上这件衣服的小朋友一定要读书,好好读书直到上大学。如果今后孩子上学有困难,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全力帮助你!绝不食言!联系地址:海光市文昌路建德巷九号,电话:2678336……”蒋晓梅念完一头雾水,问:“爹,这是哪儿来的?”

⑩蒋父说:“丫头,还记得十年前,咱们这里遭过雪灾吗?全国各地给咱捐钱捐物……那天,我去乡里领救灾衣物,看见那件小孩穿的红色羽绒服,就给你领回来了,这张纸条就是在那件羽绒服的口袋里找到的,我问村里会计写的啥,他当时念给我听,我……不知道为啥,当时就觉得这城里的好心人说得在理,就……”

⑪蒋晓梅问:“你联系过人家?”

⑫蒋父摇头:“以前从来没有!”

⑬蒋晓梅心头一颤:“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

⑭“我留着它,是在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看看,虽然你爹一个字不认识,但这上面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停了停,蒋父说,“但是,今天在镇上,我打了那个电话……”

⑮“爹,你想问人家要钱?”

⑯“不,我是想告诉好心人,我女儿没有像村里的其他女孩那样早早地就嫁人了,我女儿考上大学了!我要谢谢他……”

⑰蒋晓梅问:“人家怎么说?”

⑱蒋父摇摇头:“电话打不通,说是没这个电话……我想,可能是人家换号码了,但是不还有地址吗?丫头,你给人家写封信啊,告诉他,没有十年前的那张纸条,就没有你的今天……”

⑲当胡美娟打开那封由原住地街道辗转而来的挂号信,惊愕不已,她把那张复印的纸条给老伴儿看,老伴儿也惊愕地说:“老婆子,真没想到啊!人家不仅把咱写的纸条保留到现在,还真的兑现了我们的期望。人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肯定需要帮助啊!”可是老两口反复看信,里面除了说些感谢的话,没有半个字提到钱或者帮助。更为奇怪的是,寄信地址一栏写着“地址内详”,可是里面却没有留下地址。信的末尾落款是: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山里女孩。

⑳胡美娟说:“老头子,这是怎么回事啊?”

㉑老伴儿说:“还不明白吗?人家十年后才跟咱联系,并且不提帮助的事,不留地址,就是告诉咱,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嘱托,并且兑现了……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多么倔强而自尊的山里孩子啊!”

㉒“我刚才上网查了一下,当年发生雪灾的地区,至今还是国家定点扶持的特困区,你想想,把一个女孩一步步送进重点大学,该付出多少艰辛!”胡美娟越说越激动,“老头子,我们立即动身,去找那个家,也兑现我们十年前的许诺。”

(文章有删改)

( 1 )文章第③段写到乡亲们都认为蒋父“中了邪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出蒋父“中邪”的前因后果,将下面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起因:________。

经过:________。

结果:蒋家的丫头终于如愿考上大学。

( 2 )品读下面两句话,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①(蒋父)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解开布袋子,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条。(“抠”换成“取”好不好?为什么?)

②蒋晓梅心头一颤:“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蒋晓梅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头一颤”?)

( 3 )文章结尾处,胡美娟激动地说:“老头子,我们立即动身,去找那个家,也兑现我们十年前的许诺。”你认为胡美娟夫妇最终能兑现当年的承诺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 4 )班上有同学给上面这篇文章拟写了标题。下面两个标题,你觉得选用哪一个最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A没有地址的信 B兑现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什么是大事?对于生命个体而言,生死是大事,荣辱是大事,只要对自身发展能起到改变方向,改变性质,影响深远的决定、行为、言论、发现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大事;同理,对于国家民族亦是如此。“大事”来临的时候,静气就能够让我们独立思考,在各种纷繁现象中拨云见日;能够让我们平和处事,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遇到过这样的“大事”时刻,你或者是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又是怎样“静气”处事呢?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联想,可以发表观点,也可以抒情,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落幕の蕜傷”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