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上海市青浦区金泽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山水画家施贞泉先生,其作面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 , 令人叹为观止。
B: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我国眼科诊疗需求与日俱增
C: 双十一,网上的各种促销活动令广大消费者眼花缭乱 , 我们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淘便宜”了。
D: 他在领导面前巧言令色 , 善于奉迎,爬到现在的职位,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势利小人。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有力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B: 那蝉声在晨光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C: 九江市正在加快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运输的处理体系。
D: 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花猪产业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这使得花猪的死亡率比以前降低了两倍。
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
A: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 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4、下列关于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例如,在诗仙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就有涉及。
B: 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庆历四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
C: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可以算作是一个成语。
D: 有人拟写了关于自强励志的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是“半载苦乐铸就辉煌同享“。
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哪怕找不到大海,也要迈出寻觅的脚步;哪怕脚印被掩埋,也请珍惜走过的路。
B: 我市今年举办的旅游节,融文化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异彩纷呈。
C: 明天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
D: 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6、

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
B: “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C: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居所偏僻安静,因而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D: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7、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化而为鸟
B: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 怒而飞
D: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8、

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爱就像云一样,在太阳出来之前布满天空。(比喻)
B: 今年收成不好,地里仅长了几颗粮食。(夸张)
C: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D: 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反问)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小石潭记》) 居:居住。
C: 教学相也(《虽有嘉肴》) 长:促进。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花源记》)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0、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mín)灭 义愤填(yīn) (bǔ)育 相形见(chù)
B: 别(shù) 长(xū)短叹 阔(chuò) 鳞次(zhì)比
C: (xiá)意 孜孜(zī)不倦 (piāo)悍 (gā)然而止
D: (gén)古 (shì)才放旷 地(gào) 深痛疾(w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任务。

(甲)

刈草的孩子

艾青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qū)______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zhē)_______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1ǒu)______,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1940年

(乙)

观刈①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②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A)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③遗穗,左臂悬敞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B),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1 )(注释)①刈:割(草或谷类)②覆:________,如:天~地载。③秉:________,如:~烛夜谈。

感知诗意

①根据拼音,填写(甲)诗中的汉字。

②依据文意,补写(乙)诗中的注释。

( 2 )探究诗形

艾青诗歌往往不拘泥于形式,极具“自由诗”的特点。对比(乙)诗,简要说明(甲)诗在形式上有哪些“自由”之处。(至少两点)

( 3 )体会诗心

①(乙)诗写刈麦全景,满溢诗人的同情。请在加点的两个“尽”字中选择其一,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甲)诗为什么专写孩子割草的画面?结合具体文字,探究作者的意图。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绂(fú),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②也。客以红氍毹③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注】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② 贾客:商人。③氍毹(qú shū):毛织的地毯。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自号九龙山人________ ②闭门不纳________

豪贵人勿顾也________ ④同列之曰________

( 2 )选出与例句中“以友故与之”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有好事者船载
B: 岁大穰
C: 天下事为己任
D: 何不试之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

( 4 )选文表现了王绂什么样的品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歌颂光明、憎恶黑暗。故而,人类总是深情而诗意地将光视为造化与恩赐。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他或许没有想到,电灯让地球迎来了电光时代,却也因此带来了新的环境灾难﹣﹣光污染。

②人们一度认为,光污染只是星空和暗夜的杀手,不会对其他领域带来过多危害。鲜为人知的是,当天文学家提出“干扰光”的时候,生他学者也敏锐地发现了照明环境下的生态安全问题。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研究发现,荧光灯的频繁闪烁,会迫使瞳孔频繁缩放,造成眼部疲劳。现在灯光的不合理使用已被证明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光污染是一个不断制造生态惨案的杀手。

③2001年的一天,人们在大西洋沿岸的许多海滩上发现大量刚出生小海龟尸体。死后的概略统计显示,仅在美国佛罗里达沿海地区,每年殒命的新生小海龟就有10万多只。科学家和环保组织调查发现,光污染正是这一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出于繁殖本能,海龟在海边的沙滩产卵,往往会选择暗处,以便通常在夜间完成孵化的新生海龟,能够感知海水表面反射的月光和星光,而爬行至海洋投入它们生命的乐园。而如今的冷酷现实是:相较于海滩后面通明的城市灯火,原本明亮的海面显得暗淡失色。小海龟常常因此而迷失方向,趋光而行,误将陆地当作海洋。由于长时间缺水,许多小海龟不行夭折。

④奥地利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广告灯箱可导致35万只有趋光特性的昆虫死亡。比如瑞士的一些山谷安装路灯后,喜欢黑暗环境的小菊头蝠迅速消失。猫头鹰、蝙蝠、负鼠和獾等夜行性动物在光环境下将变得惊慌失措,无论是觅食繁衍还是藏身避险,都会更加艰难。夏秋季节,过去常见的萤火虫,如今已经在许多城市中绝迹。彻夜的光扮靓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却让萤火虫彻底失去了繁殖条件。

⑤光污染肆虐之下,植物也不嫩幸免。夜间的灯光则会扰乱植物生理节奏,妨碍其正常的发育、生长和繁殖,尤其是垂柳、针枞等对光线敏感的植物,遭受长时间的夜间光照,叶茎会病变、枯死。科学家发现,紧靠强光源的树木,光合作用能力迅速弱化,氧气释放量会急剧降低,存活时间也随之大大缩短。

⑥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更为恐怖﹣﹣光污染可能诱发乳腺癌!2001年,美国《国际癌症研究所学报》发表文章称,西雅图一家癌症研究中心对1606名妇女调查后发现,夜班妇女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60%;上夜班时间越长,接触光线轻度越高,患病可能性越大。2008年《国际生物钟学》杂志的报道,证实了这一说法。科学家对以色列147个社区调查研究后,发现光污染越严重的地方,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几率大大增加,原因可能是非自然光抑制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激素的产生,内分泌平衡遭破坏而导致癌变。

( 1 )请根据短文的说明对象为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 2 )在下句中用横线划出与“人们总是歌颂光明、憎恶黑暗”中的“光明”词性相同的词语。

美国的一项研究成果更为恐怖

( 3 )将文章第②段画线部分移至第⑥段开头,是否可以?为什么?

( 4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任选一种说明其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屋门前的荷塘

赵丰

①老屋前的荷塘,被一些弯腰的柳树围着。

②早春,我喜欢睡懒觉。母亲喊着我的小名,说太阳出来了,莲叶出来了,你还睡得什么觉?听见莲叶两个字,我一骨碌起身,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奔到荷塘边。伸长目光探望,却不见莲叶的影子,便抱怨起母亲来。母亲是从不说谎的人,怎么会骗我?谁知又睡了一觉起来,鲜绿、圆润、光洁的荷叶便静静地伏在了水面上,仿佛打开的莲花宝座。母亲在做早饭,说我没哄你吧,昨天就出来了,你没看见就是了。多年以后,我才悟出,这片荷塘,陪着母亲几十年了。母亲是能感觉到它的生长过程的。换句话说,荷尖、荷叶、荷花是绽放在母亲心里的。

③ 夏季,风吹荷塘,很有趣味。我常在荷塘边傻坐。风的手掌轻轻拂过,荷叶如一片片绸缎抖动,又似一道道绿色的电波。奇怪的是,荷叶在风里不发声,我就质疑起自己的听力来。不过,我倒是清晰地听见了雨打荷叶的声音,沙沙的响,像蚕食桑叶的那种声。人过中年,忽然悟出仿佛心灵里曾经闪现过的声音。岂止风吹荷叶声有种禅意,雨水滴落在荷叶上的那种颤抖,也摇曳着我的心。

④ 秋风来了,秋雨飘落在残荷上,给荷带去一缕湿漉漉的忧伤,感受着“红藕香残玉簟秋”般的清冷,“菡萏香消翠叶残”般的苍凉。要说风景如画,荷在风中的摇曳,水中的倒影,莲与莲的交叠,叶面与叶面的互相抚慰,更是神来之美了。

⑤ 荷叶萧疏了,我也该加衣服了。母亲捧着一件棉衣从老屋出来,喊着我的小名,说荷叶都快落水了,你还不冷?说着,她就脱了鞋子,卷起裤腿,下到塘里打捞落在水面上的荷叶。荷叶晒干搁在楼上,准备明年端午节包粽子。

⑥冬天到了,该出莲藕了。父亲赤着膀子,裤腿卷到大腿根,在塘水里摸莲藕。家乡人把这叫起莲藕。父亲舍不得用铁锨或者铁耙子,生怕弄断了藕条。记得我高中毕业那年,想帮着父亲起莲藕。父亲挥挥手说:走开,这塘水冷得很。你骨头嫩,小心得了风湿。到了中年,我忽然悟出,老屋门前的那片荷塘,是父亲生命的背景啊。

⑦刚上大学那年,荷塘还在,放了暑假回到老屋,面对着门前的荷塘,心里就有了充实的感觉。我常常蹲下身子,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一片荷叶,仿佛和它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我的思绪,随着水的荡漾,恍惚中自己也幻化为一片荷叶,一朵荷花。

⑧上大学的第二年,老屋前的那片荷塘也就干涸了。再放暑假回到家,父亲就对我叹息着:这水,怎么说走就走了?

⑨我知道,他在惦念那片荷塘。

( 1 )围绕着“老屋门前的荷塘”,文章写了有关父母哪些事情?
( 2 )多年后作者回忆荷塘,产生了很多新的理解和体会,请从文中找出来。
( 3 )文中第二段写到“荷尖、荷叶、荷花是绽放在母亲心里的”,“绽放”这个词有什么作用?
( 4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秋雨飘落在残荷上,给荷带去一缕湿漉漉的忧伤,感受着“红藕香残玉簟秋”般的清冷,“菡萏香消翠叶残”般的苍凉。

( 5 )如何理解结尾“我知道,他在惦念那片荷塘”这句话?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为处在成长期的青年学生,你一定有过痛苦,有过忧伤,有过自卑,有过迷惘、有过困惑…请你先补全下面的文题,然后再写一篇记叙文。可写你的感情历程,可写你的思想飞跃,可写你的青春感悟等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题目:走出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愛你←不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