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 , 真讨人喜欢。 B: 一场春雨过后,田间野外,四处的绿草油然而生。 C: 这事让他徘徊了整个下午,傍晚他才拿定主意。 D: 老师的一番话让他感慨良深。 |
2、 |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期,一部《爸爸去哪儿》的电影风靡全国.这句话的主干是“电影风靡全国”。B: “风雪载途、花枝招展、温声细语、举世无双”这四个短语,结构不一致。 C: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英国人拍摄的这部纪录片,用大量事实控诉了日本侵略中国,滥杀无辜.这句话表述完整,没有语病。 |
3、 | 青春正是读书时,经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读再读。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B: 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C: 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D: 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 |
4、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 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A: ②⑤③①④B: ②③⑤①④ C: ②①④⑤③ D: ②⑤③④① |
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燥动 剪裁 妙手偶得 B: 曼延 勾留 旁逸斜出 C: 侍候 赞誉 人声鼎沸 D: 锤炼 阔绰 为富不人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外学者在有关南海问题的分组会上批评美国将南海主权纠纷与“自由航行”混为一谈。 B: 有一种学霸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专业,所以才废寝忘食、不辞劳苦地去学习。 C: 自从《中国新歌声》开播以来,她每个周五晚上都准时打开电视机独自一人众目睽睽地盯着电视机看。 D: 在书中你会偶然发现新鲜的点子,让你恍然大悟 , 从而给你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
7、 | 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鲁滨孙漂流记》通篇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了主人公鲁滨孙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经历。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C: 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 D: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镇关西,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是《水浒传》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
8、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骚(sāo) 悲悯(mǐn) 摇曳(yè) 红妆素裹(shù) B: 凝望(níng) 娉婷(pīng) 挚爱(zhí) 抑扬顿挫(yì) C: 隐逸(yì) 妖娆(ráo) 冠冕(guān) 成吉思汗(hán) D: 嘶哑(sī) 竞争(jìn) 呢喃(nán) 直抒胸臆(yì)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剽悍 胡须 伫立 恼羞成怒 B: 凌驾 麦穗 智慧 根深底固 C: 颓费 凝视 敷衍 唯唯连声 D: 要决 静谧 覆灭 鞠躬尽萃 |
10、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B: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C: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D: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 1 )下列对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节描写诗人面对街灯和明星所引发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向往光明的思想。 B: 第二节作者想象天上街市中的珍奇物品,含蓄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C: 第三节描写作者想象中的牛郎织女在天河骑牛来往的动人情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厌弃压迫、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 D: 第四节描绘作者想象牛郎织女正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 2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一句中的逗号有什么表达作用? ( 3 )诗中使用了“你看”“定然”“不信”“请看”等词语,有何作用?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明作者看得仔细、清楚。 B: 这些词语用得肯定,把想象的内容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历历在目。 C: 联想自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D: 表明作者态度亲切,用语客气,为人谦虚。 ( 4 )下列对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旨在描写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清新、活泼。 B: 这首诗通过想象天街的美丽和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 这首诗是作者的主观想象,是作者美好愿望的表现,与现实生活无关。 D: 这首诗的主题是消极的,它表明了作者只能寄希望于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参②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知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③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④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注】①曲:酒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②参:运“掺”,③诮(qiào):责备,讽刺。④第:只是。一定。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归而用水二斗/云归而岩穴瞑 B: 何异于是/渔人甚异之 C: 犹水也/在昼犹昏 D: 尔第不循我法耳/循规路矩 ( 2 )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末酒及于不得酒需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 3 )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谈谈在学习方面受到的启发。 |
牙刷上的蜻蜓
董改正
①晨起洗漱,发现牙刷上挤好了一抹水晶色的牙膏,像一只敛翅欲飞的蜻蜓。心尖就像一根小风暂息时的荷茎,立着一只静好的蜻蜓。
②时间回到七八年前。那时候女儿才五六岁,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淘气,捣蛋,不喜欢安静,尤其不爱刷牙,给她挤好牙膏,她会拿来搅拌,或者涂在脚趾上,或者涂在她认为应该打扮一下的地方。恩威并济、威逼利诱,皆无效果。
③有一天,我挤好牙膏后,手机骤响,出去接电话后回来,见她抓着牙刷,在嘴里慢慢地捣腾,不由大喜。见我来了,她拿出牙刷,口齿不清地说:“爸爸,蜻蜓……”
④“蜻蜓?”我四处张望。
⑤她急了,折腾半天,我终于明白,我挤了一条蜻蜓般的牙膏。那天,我给她挤了不下十条蜻蜓般的牙膏,她呢,刷了不下十次牙。
⑥牙膏用得极快,更新品种也快,白茶味、薄荷味的水晶状牙膏成为她的最爱。她说这样的牙膏会让她长出轻(yíng)透明的翅膀——她总是问我,这些小蜻蜓飞到哪里去了?我总是让她张嘴吐气。
⑦呶,是不是特别清新?蜻蜓就在空气里飞呢!
⑧我会不会长出翅膀呢?
⑨当然,有一天,你会飞得高高的,远远的,爸爸都看不到你了。
⑩她就开心了。那时候,她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
⑪就这样慢慢长大了。她慢慢地忙起来。给她看电影、看书,给她讲故事,扛着她看晚霞中的红蜻蜓。有一天,她扭捏着从我肩膀上挣下来,说:老爸,我同学来了。她长大了。她的语汇中,“小朋友”变成“同学”,再变成“朋友”,现在使用的是“死党”“闺蜜”。时光倏忽,就像一只俶尔远逝的蜻蜓,背着霞光,背着黄昏的晚风,瞬间辽远。
⑫我跟她说她童年的旧事,是的,旧事。她将奶奶的黄豆袋口打开,在一尺深的豆海里滑动;她把奶奶家的棉花袋口打开,模拟云中天宫的生活,挥舞水袖,唱:“天宫岁月太凄清朝朝暮暮数行云。”她把我的手机放在院子里,打成“飞行模式”,等待它起飞。她从题海里抬出头来,一脸的青春痘,问:有过吗?我只记得牙刷上的蜻蜓了。
⑬还记得这个?
⑭嗯,幼稚得要死。她又埋头下去。
⑮事实上,那只蜻蜓飞远了,把平凡的她留在原地。
⑯昨晚刚刚训斥过她。她已经连续两次物理考试在六十分以下了,我表面的淡定就像薄薄的冰层,经不起踩踏便四分五裂。她默默地流着泪,不辩解。她已经比我高一头了。她一直是个乖巧的孩子。我曾经对她有过多么高的寄望,但是,谁不曾被自己的父母寄望很高呢?也许,家长的陪伴成长,就是接受平凡的同时,收获惊喜吧。
⑰我在这只水晶色的蜻蜓旁呆立良久,想象晨起洗漱时,她的怦然一动,她挤牙膏时的表情。我知道她已经原谅我的暴怒了。她只是个小小的孩子。无论她如何,是天才还是平凡,她都是我心尖上的蜻蜓。
( 1 )看拼音写汉字。轻(yíng):(________)
( 2 )文章围绕“牙刷上的蜻蜓”回忆了两件事,请根据第⑫-⑭段内容,填写表格。
女儿的成长阶段 |
事件概括 |
|
事件一 |
五六岁淘气不爱刷牙的时候 |
女儿看到牙刷上蜻蜓般的牙膏,爱上了刷牙, 并希望自己能像“小蜻蜓”一样飞翔。 |
事件二 |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选自《阅读与鉴赏:上旬》2004年第11期,有删改)
链接一: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
(选自《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链接二:今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某机构开展“‘永恒的书’书目征集”活动,邀请部分市民从自己读过的书里挑选一部认为可以入选“永恒的书”的书,并附上推荐语。
读者A(电力员工):推荐一本我最喜爱的《乔布斯传》。“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有一天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正确的。”在乔布斯眼里,生命就是一场战斗,这个略显偏执的信念,激励他在创新的道路上水不止步。而作为一名电力人,我们有很多不同的工种,但是所面对的工作都有不同的难度,我们就需要这种不懈的奋斗精神。无限激发自我,实现自我潜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所以我推荐《乔布斯传》入选“永恒的书”。
读者B(初中生)……
( 1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读者B(初中生):________
题目一:请以“期待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题目二:有一首歌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 她在精心的耕作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