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 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 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 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不仅是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典范,乐于帮助其他人,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 B: “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托住小生命,是近年来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C: 日本能否在短时间内消除核泄漏带来的严重污染,依赖于科学技术及政府的重视。 D: 通过音乐名人高晓松案醉驾入刑的宣判执行,使酒后驾车的人越来越少了。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B: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 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就必须了解当地市场,适应和熟知当地法律与文化。 D: 甲骨文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
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中,“济南”“秀气”分别是名词、动词。 B: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秋思”是题目。 C: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散文集,《五猖会》是其中一篇文章。 D: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
5、 | 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中“说”“铭”“记”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爱莲说》与《陋室铭》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岳阳楼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刻画了范进这样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灵魂的读书人形象。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名“诗三百”。《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唐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 D: 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新闻最重要的属性。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背景、结语四个部分组成,标题和导语是新闻最主要的部分。 |
6、 | 雷横的绰号是( )。 A: 插翅虎 B: 锦毛虎 C: 矮脚虎 D: 跳涧虎 |
7、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 B: 《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C: 王愿坚的《草》是一篇叙事散文,本文紧紧围绕“草”展开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出周副主席这一红军领袖的光辉形象。 D: 《老山界》一文中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艰难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和乐观自信的英雄气概。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 《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 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
9、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 A: 他非常着急的问道:“怎么了,你?”我看着他那样子,扑哧的笑了起来B: 中国电视银屏上首个青年公开课节目《开讲啦》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们的好评 C: 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它的前面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驻足观看,纷纷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D: 尼采说过,艺术世界的构成由于两种精神: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 |
10、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是到故宫去看金銮殿?还是到长城去体验“好汉”的滋味?B: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兢兢业业,真正做到了如他所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 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盐和水之外,还要吸收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等。 D: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节选) 【乙】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①,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技,时经营以寄傲③;更善貌人,无不克肖④。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注释】①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诸生。②黾(mǐn)勉:勉励;尽力。③寄傲:寄托傲世之志。④克肖:酷似。 ( 1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①常著文章自娱 ②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 2 )解释句中划线字的意思。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 ②造饮辄尽________ ③数试而困________ ④更善貌人________ (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 4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五柳先生与崔子忠有哪些相似之处? |
(材料一)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在播出过程中因为时而出现“炸场”而吸引关注,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的确,在“2020年谁都过得不容易”这个说法下,《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制造的笑声弥足珍贵。其中一个特点被放大得尤为清晰:就是观众不再喜欢深度,只是喜欢笑声,如果一名表演者试图通过他的作品输出价值观,或者尝试讨论某个带点深度的问题,那么他得到的票数将会低于单纯奔着搞笑目的去的演员。对于娱乐心态的敏感发现与迎合,也是《脱口秀大会》赢得蓬勃生命力的秘密所在,虽然有着“脱口秀”的名声与形式,但在本质上,中国脱口秀还是网络梗文化的变体,而梗文化,又是起哄文化、弹幕文化、网红文化的综合体。
(材料二)
到了第三季,《脱口秀大会》对于梗文化的依赖依然严重,除了“工厂女工梗”“双胞胎梗”外,王建国的“谐音梗”仍在继续、虽然屡被吐槽,但观众似乎已经接受了“谐音梗”这个尴尬且重复的搞笑手段,虽然演员表示内心苦涩,但之所以仍然选择老旧梗,是因为陪伴他们很长时间的观众,已经通过这个梗与他们建立了一种内在的、亲密的联系,这符合脱口秀的定义与调性——在较小空间长时间的相处,彼此拥有暗号性质的语言,通过嘲笑与自嘲带来的笑声,把不懂这种关系的新观众屏蔽在外。
(材料三)
和西方的脱口秀演员相比,中国的脱口秀演出还处在一个造星初期,各种局限致使无法出现一名或多名可以到达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脱口秀表演者,和美国知名脱口秀演员多为中年人甚至不乏老年主持人不同,《脱口秀大会》最受欢迎的多是非常年轻的演员,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轻表演者如此依赖网络梗文化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是他们快速与受众建立关联与共鸣的最佳渠道。
(材料四)
以下是《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热搜上榜词条及话题讨论度
上榜时间 | 话题名称 | 搜索量峰值 |
08.26 | 等下次复婚的时候再办吧 | 579.1万 |
09.24 | 沈腾:我居然沦落到和徐峥撞脸 | 432.7万 |
08.12 | 杨天真撮合李雪琴、王建国 | 322.0万 |
08.19 | 庞博吐槽酒桌文化 | 83.8万 |
08.27 | 何广智讲地铁座位的继承规则 | 32.2万 |
09.09 | 呼兰说中年危机比密室恐怖 | 28.7万 |
09.02 | 王勉唱当代年轻人的逃避方式 | 20.7万 |
屋 檐
杨 桃
①屋檐是房前屋后边缘凸出墙体的部分,古时皇家园林在屋檐的建筑上更是匠心独运,个个勾心斗角,交相辉映,错落有致,《阿房宫赋》有相关记载:“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在乡下,屋檐更加注重遮风避雨、排水护墙的实用功能。屋檐是屋顶瓦片的延伸,瓦片是屋檐的根基,所以屋顶久了就会请人翻盖,把烂瓦碎瓦片换上新瓦片。屋檐正下方接地处有滴水石,是用比较坚硬的石头铺设,水滴落在上面,溅了一地,水花四散,滴水石却一动不动,只是年份久的滴水石上有些凹坑,直愣愣地显示着“滴水穿石”的朴素道理。
③屋檐为人们遮风避雨,默默奉献,随着时光流逝走向岁月的边缘,然而在乡下屋檐发生的故事却令人难忘。
④以前村里用水要到胡溪桥边的古井挑水。虽然村里的水井离我们家不算远,但是要是挑上几担水甚至把水缸填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一旦遇到下雨天,母亲忙着清洗里里外外的桌椅板凳,洗衣服,掏红薯,洗萝卜。我们也把家里的一切容器拿出来接在屋檐下,脸盆、水桶,甚至锑锅(铝锅)鼎罐水瓢等都拿出来了,半下午时候已经盛满水。夏天的时候,还能把接的水洗脸、洗脚。而这时候父亲则去屋后的竹林砍上几根竹子,织背篓等篾活,再划上些篾条,挽成捆,以备日后捆甘蔗用。记得小学时候有篇课文叫做《猴子捞月》,在学这篇课文之前父亲已经对我有所启发。放在露天的石脚盆雨后已经接满了水,我们正要去洗萝卜的时候,父亲叫住了让我看水里的影子,然后用手去搅了几下影子,顿时在水中支离破碎,过一会待水面平静后又能看到影子。当时觉得好玩也没怎么在意,直到老师讲了猴子倒挂捞月亮的课文时候突然豁然开朗,原来父亲并不只是喊我玩水那么简单。下雨天让平静的生活有了波澜,屋檐水更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欢快。
⑤屋檐还是燕子筑巢安家的好地方,村里人也认为燕子安家是吉祥之兆,会带来祥瑞。我们家的堂屋,正面视野开阔,屋檐下每年都会有燕子筑巢。屋子里还有两个,就是因为燕子要来筑巢,父亲还专门把密实的玻璃窗子拆下一块玻璃,留出个大口子好让燕子们自由出入,屋里的鸟巢也看管得格外好而免遭破坏。但屋檐的鸟巢却不那么走运,趁我们不在家的时候,总有些淘气的孩子来搞破坏,把鸟巢给弄破了。但燕子们却从来不会丧失信心,来年,它们再来的时候还是要重新翻修一新。燕子是勤劳的,像极了村里的农人。它们衔着泥土的芬芳,带着青草的香味,把田间地头的风景采摘到了屋檐下,把野外的风景带回到自己的“家”。在燕子的眼里,屋檐下的巢穴就是它们的家,像农人的屋子。
⑥屋檐是心灵的寄托,有屋檐的地方就有希望。屋檐是行人的归属,有屋檐的地方就有家。清晨屋檐下的燕子唱着歌带着希望飞出去,傍晚它也会带着疲惫衔着收获回归,人也大抵如此吧!
(节选自《潮州日报》2020年7月11日)
( 1 )根据文章第②~⑤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屋檐的特点。但燕子们却从来不会丧失信心,来年,它们再来的时候还是要重新翻修一新。
( 3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