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已成为复兴襄阳的时代。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C: 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D: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
2、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恼 庆幸 流传 图文并茂B: 提供 繁植 眼界 科教兴国 C: 查阅 闭幕 决策 通俗易懂 D: 热朝 简洁 精英 基本国策 |
3、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它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B: 苏轼,字子瞻,北宋著名文学家,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藤野先生》作者鲁迅,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对他的怀念。 D: 《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比如我们学过的《咏雪》《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列子,是战国前期儒家代表人物。 |
4、 | 下列有关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用夹叙夹议的方法,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 B: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D: 《五猖会》记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台上的所见所闻,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各种赛事接踵而至 , 将会令人目不暇接。 B: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C: 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伪装成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 D: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
6、 | 与例句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A: 燕王私握臣手曰……B: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C: 岂天地之大,独私一人一姓乎 D: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7、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回归经典、弘扬国学——校园诗词大会”。 C: 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 D: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
8、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压压的一团人。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④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A: ①④③②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洨河jiáo 斟酌zhēn 嶙峋xún 重峦叠障 B: 推崇chóng 轩榭xiè 喧嚣xiāo 摩肩接踵 C: 镂空1ōu 遒劲qiú 惟幕wéi 舳舻相接 D: 丘壑hè 蔓延màn 黝黑yōu 春寒料俏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B: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C: 我们要加强足球特长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D: 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
诗歌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颔联中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各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2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被人赞颂,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岀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攴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宜 B: 礼愈至/天子先驱至 C: 故余虽愚/公问其故 D: 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而取义 ( 2 )请把“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 3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是一篇临别赠言,作者讲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B: 选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简洁生动地描写出作者向老师虚心求教时的情态。 C: 太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优越,若还是“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作者认为如果不是品行不良,则多半是不够刻苦专心。 D: 作者成年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既加冠”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人。 |
高贵的捐赠
方冠晴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予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予,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⑦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
⑨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⑩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我的眼睛也潮湿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
⑪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 1 )为什么说小女孩的捐赠是“高贵”的?安塞腰鼓
刘成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地。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他们身后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起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舔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贱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吭奋了。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电!使人想起:晦暗了天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枣树的山涯上,山涯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地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________(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震动很大)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了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 1 )按要求回答问题①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晦暗 | 颤栗 | 蓦然 | 冗杂 |
②根据括号里的解释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个成语。________
③下面句子中找出四个错别字,然后改正过来。
使舔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贱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吭奋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枣树的山涯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本文“看!——”后面几大段描写打安塞腰鼓的情景,着重表现了哪些方面?(写出4点。每点不超过5个字)(提示与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④文章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