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根据语意,对尾段画线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唐风华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那种乐观向上、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那种勇立潮头、敢于创造的奋进精神,那种融汇天下、择善而从的包容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突出特征。大唐风华不仅在过去对民族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今天乃至未来也将发挥着重要的启迪和激励。 A: 在今天乃至未来也将发挥着重要的启迪和激励效果 B: 在今天乃至未来也将发挥着重要的启迪和激励作用 |
2、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零落 倔强 头晕目眩 一拍既合B: 琐屑 烦燥 锐不可挡 销声匿迹 C: 恣睢 胆怯 开卷有益 顾名思义 D: 厚实 慰籍 鸡犬不宁 一泄千里 |
3、 |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些诗歌,读起来悲愤激越,慷慨淋漓 , 充满乐观向上的力量。 B: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诲人不倦。 C: 美英法空袭叙利亚的行为令其他国家义愤填膺。 D: 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 |
4、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对于这是否构成侵权,双方各执一词,最后只得对簿公堂。B: 在小组讨论会上,对于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C: 中日两国人民经过民间交往,逐渐增进了解,最终签订城下之盟 , 我们应保持这种睦邻友好关系。 D: 许世友将军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是个暴虎冯河的常胜将军。 |
5、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吴京执导的《流浪地球》融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于未来,展望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B: 能否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是确保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关键环节。 C: 我国科研团队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获得5只BMAL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 D: 森林被人们广泛认为是重要的碳汇,它可以储存和捕获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
6、 | 下列句子表达无语病的一项是( ) A: 繁重的学习任务、单调的学校生活、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导致许多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寻求刺激的重要方式。 B: 像“小辣条”这样的垃圾食品不断涌入乡镇市场,不仅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又对正规食品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C: 在纪念我国第40个植树节时,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D: 这个神奇的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磨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的要求。 |
7、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污秽(suì) 荒辟 深恶痛绝(wù) 郑重其事 B: 愧怍(zuò) 深宵 气冲斗牛(dǒu) 鞠躬尽瘁 C: 校对(jiào) 狂澜 锲而不舍(qì) 妇儒皆知 D: 惩罚(chěng) 取缔 鲜为人知(xiǎn) 历尽心血 |
8、 | 对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所作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 B: 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C: 《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D: 《朝花夕拾》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不多,最突出的是长妈妈,刻画了一个文化水平低但善良、质朴的农村妇女形象。 |
9、 | 下列词语没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嘶哑 喉咙 急怒 腐烂 B: 黎明 温柔 深沉 敦厚 C: 激流 契机 汹拥 神奇 D: 复新 悲愤 象征 挚爱 |
10、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吴梦珂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慷慨淋漓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B: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 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D: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白居易 ![]() (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春来江水绿如蓝”。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②处处志之( ) ③阡陌交通( ) ④便要还家( )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 )从第①②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方面是: |
阅读于谦的《鸟儿还是待在树上好看》,完成下题。
①我小时候家住官园旁边,学校离鸟市更近。上小学一年级时,一次偶尔路过,我见此热闹场面便被吸引住了。第二天花五毛钱买了两只粉眼儿,如获至宝,俩手攥着就回家了。
②回家之后将鸟放入木箱中,添好食水,就开始欣赏了。 搬个小板凳在木箱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会儿把木箱拿到背风处,一会儿挪到太阳底下,一会儿喂苹果,一会儿清粪便,……于是,出事儿了!由于箱底不好清理,又没有替换的鸟笼,只能捂住笼门伸手进去,就在这个环节,一只鸟钻出手缝儿飞上了院中的大柳树。这鸟要是远走高飞了,我也没有那么着急,毕竟急也没用。可它却偏偏站在柳树枝上跳来跳去,大声鸣叫,这让院中的我望树兴叹呀!束手无策,又不舍得放弃,眼望着树梢,哭的心都有。
③姥姥实在不忍看我这样,把家中一个装干粮用的竹子编的小筐拿来扣在地下,边缘支上一根小木棍,又在中心撒了一小把玉米面儿,木棍上系根绳子,把绳子顺到屋中,告诉我,抓住绳子,等鸟饿了会飞下树来吃食儿时,一拽绳子就会把它扣在筐中。现在看来,老人家的本意是不忍看我难过,想个办法让我岔乎岔乎,对于这办法能不能逮到鸟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不过这主意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抓着绳子躲在屋中,一等就是两个小时。而树上的秀眼可能是因为越狱成功,心情大好,站在枝头飞来跳去,放开嗓子叫出了也许是它有生之年最美妙的声音,叫累了绿毛一乍,脑袋往后一盘径自睡了……这一来,又把我搁在旱岸儿上了。
④直等到下午四五点钟,树上的鸟儿又来了精神,开始跳来跳去,越跳越高,从树杈蹿到了树梢,并四处张望,大有不辞而别的架势。躲在屋中的我,这时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但心理也已发生了变化,不再对逮鸟抱有任何幻想,只是在等待着和它告别的最后一刻。就在这时,树梢的鸟儿发现了院中的筐、筐中的食儿,没有任何思考和犹豫,振翅下树,像一颗从空中掉落的石子一样飞入筐底吃起食儿来。整整一下午,我等的就是这一刻,手起,拉绳,棍倒,筐落,将鸟扣入筐中,而随之心底却产生了一丝莫名其妙的失落。
⑤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这个失落的真正含义。当时可没有时间多想。瞬间,喜悦冲走了所有的情绪,我冲出屋摁住竹筐兴奋地大叫:“逮住了!逮住了!”姥姥拿来一条毛巾被罩住竹筐,伸手进去拿出鸟儿,放入笼中,添好食水。我却不敢再轻易地开笼门收拾了,只是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而看的兴致仿佛也不如从前大了,总觉得它在笼中的状态不如在树上好看。
(选自《2015年阅读年选》,有删改)
( 1 )阅读文章,填写下表。情节 | 心情 |
花五毛钱买了两只粉眼儿 | A________ |
一只鸟飞上了院中的大柳树 | 望树兴叹,束手无策,难过 |
B________ | 紧张,等着和它告别 |
我将鸟扣入筐中 | C________ |
①“整整一下午,我等的就是这一刻,手起,拉绳,棍倒,筐落,将鸟扣入筐中”,句中“手起,拉绳,棍倒,筐落”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这个失落的真正含义”,你如何理解作者内心失落的含义。
(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链接材料】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第③段和链接材料中都写到了捕鸟,请说说两段文字所运用手法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的不同点。
把生命放在征途
陈凌
①或是“怕长胖”,或是“为健康”,或是要“练肌肉”,身边不少朋友都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健身计划。不过,从结果来看,却往往是刚开始热火朝天,越到后面越没啥动力,到最后只能草草结尾。真正能按计划坚持练下来的,并没有几个。不只是健身,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现象,并不少见。
②为什么没能坚持下来?一说起原因,几个回答很具代表性,“工作太忙,没时间”“生活太累,没精力”“雾霾太多,没条件”。事实真是如此么?这些回答,不外乎是说,外部不可抗因素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仔细想想,工作再忙,一周总能挤出个把小时去锻炼吧?生活压力大,跑跑步、出出汗,不正是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么?这样看来,所谓的原因,其实不过是不想坚持的托词。
③“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这里面的道理就在于,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并不是因为目标难以达成,而是我们不想去做、没有去做。《孟子》里有一个“不能”和“不为”之辩。“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情况之所以存在,并非由于“不能”,而在于“不为”。就像毛泽东同志当年所批评的那样,有的人“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如此,别说完成目标了,就是有所进步,恐怕都并非易事。
④一句话说得好,“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一些人之所以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所以会在“为”与“不为”之间打转,说到底,还是意志不够坚定。有人曾问一位企业家成功的秘诀,他回答道,关键是要提升自己的承压能力,“别人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是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因为造一座桥就过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搭个梯子就过去。”人一旦有了坚定的意志,就有了开垦人生荒原的铧犁,驰而不息、勇往直前,自不是难事。相反,犹犹豫豫,总想偷个懒、缓口气、歇歇脚,前程荒废不说,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⑤人生处处有起点,比起畏葸不前,再晚的出发都不算晚。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外语学习班,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工作人员以为他是来给孩子报名,一问才知道,他是给自己报名。工作人员稍有不解,问他几岁,老人回答是六十八。这么高的年纪,学完课程,至少要两年,“可两年后您都七十了!”老人却不以为意,笑着反问道:“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后就是六十六了吗?”这一问,问到了紧要处。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什么太晚,所谓的太晚,不过是个人意志摇摆,或自弃于晚不达,或早成而不努力,结果蹉跎岁月,消磨时光。问题是,你可以犹豫拖延,时间却不会。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挥洒了汗水,剩下的,不妨就交给时间吧。
⑥曾读到一首名为《船》的诗,诗中写道:“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让勇敢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我想,这才是一个想拥抱独属于自己未来的人应有的模样。
( 1 )选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①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3 )选文运用了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方法,请分别举例说明。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或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如不可避免,请用×××代替;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