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莆田二十八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怨/头苦干 骗/
B: 酬/运而生 避/
C: 亲/不人事 坟/帷
D: 接/不容发 商/
2、下面语段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李白一生至少四次造访金陵,他所痴迷的可能并不是美景,而是金陵酒肆。②众所周知,李白一生爱酒,在他留存的1000余首诗中,与“酒”相关的有近200余首。③世间更是传递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佳话。④爱酒爱到连天子的邀请都不放在眼里,李白是不是的确担得起“酒仙”呢?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要写这短短几行文字,靠的是相当长时间的观察而取得的。
B: 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D: 今年运动会的百米比赛,竞争异常激烈,但他还是凭借实力和经验连续蝉联冠军。
4、下列对于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B: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诗人王昌龄写给遭贬谪的好友李白的一首律诗。
D: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 系向牛头充炭直
D: 一食或尽粟一石
6、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许/里外合 细/屡见不/首低
B: 适/锐不可 悍/虚无哑/然失色
C: 白/大风景 词/冻饿之 绯红/妄自
D: 辈/本色当/笑如花 渎/浑身
7、下列词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伏(zhé) 刻(qīng) 黑(yǒu) 首以待(qiáo)
B: 狡(xiá) 求(qí) 热(chì) 三年五(zǎi)
C: 大(ruò) 恣(suī) 藏(chǔ) 相形见(chù)
D: 风(mí) 枝(qiú) 见(piē) 乳未干(xiù)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曾命名为《西行漫记》。
B: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全书由优美的诗歌开篇,饶有兴致地解说“星座与亮星”。
C: 一般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腭、翅膀、足等,而《昆虫记》的作者一反常规,主要用室内观察的方法重点来研究昆虫的外形。
D: 《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9、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责(jié) 红(fēi) 然(qiǎo) 无消息(yǎo)
B: 教(huì) 刻(juàn) 不(chuò) 锐不可(dǎng)
C: 形(qí) 退(kuì) 农(diàn) 息敛声(bǐn)
D: 青(lì) 黑(yōu) 首(qiào) 藏污纳(gòu)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读音标注错误的一项是( )
A: 昨夜见军贴,可大点兵。(hàn)
B: 脱我战时袍,我旧时裳。(zhuó)
C: 但闻山胡骑鸣啾啾。(yān)
D: 当窗理云鬓,对镜花黄。(tiē)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写于作者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遇,酒席上白居易作诗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刘禹锡于是作此诗答谢。
B: “凄凉地”“弃置身”点明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之情。
C: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借“闻笛赋”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借“烂柯人“表达对已故友人的怀念。
D: 本诗四联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
( 2 )请从蕴含哲理的角度,分析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常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辍耕垄上 山僧智仙也
B: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力拉崩倒之声
C: 安陵君其寡人 先生不知何人也
D: 徒有先生也 中有足乐者
( 2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3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面语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并回答文后问题。

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 1 )用横线标出描写“我”和三叔在去抢柳叶儿路上所见景色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 2 )文中具体写了“我”上树的情况。其中________写树高,________写时间早,________写天气冷,________写“我”爬树技术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题目。

竹影

苏诗布

①我老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

②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③谷雨过后,林子里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长。仅在一夜两夜间,就认不昨夜的同伴了。于是采撷竹笋就成了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似乎那竹笋每长一寸,我们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许多。其实,在外生活的日子总不能让母亲算得那么准确,竹笋长得过高了,家门口那条小路依旧看不见我们兄弟的身影。母亲只好自己来采撷那些竹笋,升灶堂,烧沸水,剥笋皮,一场忙碌,大铁锅便渐渐地积满了竹笋。母亲坐在灶堂口,面对燃得火热的柴火,心想,孩子们快回家了,于是母亲笑了。每每这种笑总能如愿,等到我们到家时,母亲总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厉害,我就知道你们要回家了。在阳光里,母亲的竹笋慢慢地变成了笋干。阳光越过那片竹林时,母亲像翻晒衣物一样何弄着那些笋片。最后,那些笋片成了我们桌上的美味,成了我们咀嚼乡情的依托。

④三年前,母亲生了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了回家的孩子们。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那些新长出的小竹笋,那片竹林浓了许多,它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

⑤今年谷雨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看见我回来,就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很旺。母亲明显瘦了,大概是她听不到我们喊叫她的声音,A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母亲那一跳一跳的,让我的心终究有些宽慰,其实那简单的动作已经告诉我,母亲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⑥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她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她就带着我进那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得早了,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

⑦浓浓的竹笋里只有依稀的几棵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了的竹笋,它们好像早熟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笋,采不得的。母亲跟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笋。走出竹阴,阳光在一个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子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上沾了许多的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团竹笋,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

⑧母亲捆好那些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台上挂衣服。

⑨面对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远嫁的女子。《诗经》的《卫风·竹竿》里记录了那个远嫁女子的思念情怀:“籊籊竹竿,以钓于洪。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洪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远嫁的女儿,忆起童年在洪水钓鱼等快乐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涌动吗?

⑩一根竹竿无法挑动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场重逢并不能带走亲情的全部。而在母亲的心里,孩子们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笋成长一样,B爱慢慢地长成竹子,慢慢地长成竹阴。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注释】籊籊(tì):长而细的竹竿。

( 1 )选文围绕“竹林”写了哪些事来表现母亲对“我们”的爱?请简要概括。

答:①许多年前, ________

②三年前,________

③今年谷雨后, ________

( 2 )选文第③、第⑤段都写了母亲说“灶堂火”笑得很旺,这样写有何好处?
( 3 ))品读第⑤、第⑩段中A、B两处的画线句,进行赏析式批注。
( 4 )“竹笋能食,竹竿善用”,除此以外,作者还赋予了“竹”哪些内涵?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郑学勤,天然橡胶研究专家,热带作物科学家。六十多年前他来到海南,立志为祖国摘下“无胶国”的帽子。为了这一梦想和使命,郑老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责任和担当,虽历经千辛万苦,但初心不改,信念从未动摇,为中国跻身于世界产胶大国的行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专家依然走在研究热带作物的路上,培育无核荔枝,寻找诺丽果,研究辣木……续写着梦想和使命的新篇章。

根据上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正确、鲜明、结构完整,有理有据。(2)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一切能透露作者信息的名称一律用“xxx”代替。(3)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600字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眼神空眼眶红”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