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四川省阆中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B: 《藤野先生》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C: 《三峡》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他所撰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根据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和“七律”,每首的首联和尾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2、

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母亲和妹妹都会唱家乡的山歌。母亲的山歌____,妹妹的山歌____;母亲的山歌是山洞里流出的一泓清泉,所以水一样的____;妹妹的山歌是云端里飞来的一只云雀,所以云一样的____。母亲和妹妹的山歌,都来自生活、大地和心灵,所以格外生动和动听。以至于,母亲和妹妹的山歌停了,那声音还萦绕在梁上,飘荡在天上,真正的天籁之间。

A: 高亢清丽 低回圆润 飘逸干净 温厚酽醇
B: 飘逸干净 温厚酽醇 低回圆润 高亢清丽
C: 低回圆润 高亢清丽 温厚酽醇 飘逸干净
D: 温厚酽醇 飘逸干净 高亢清丽 低回圆润
3、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嚣(xiāo) 发(zān) 维(qiān) 惟妙惟(xiào)
B: 首(qiào) 隙(xià) 碧(piǎo) 藏污垢(nà)
C: 息(zhì) 秀(qí) 俯(gǎn) 密密匝(zā)
D: 教(huì) 亮(zènɡ) 杆(wéi) 油光可(jiàn)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B: 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广州亚组委最终确定“五羊”为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
C: 微笑是一曲动听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D: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句是( )

①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

②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

③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

④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⑤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⑥胸无点墨,何以自觉?


A: ⑥③①②⑤④
B: ③⑥①②⑤④
C: ②⑤④③①⑥
D: ③⑥②①④⑤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接二连三的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食品安全让百姓感到不安,甚至谈“添加剂”色变,人们不禁要问,“今天我们吃什么?”
B: 入夏时节,郁郁葱葱的花木间,彩蝶三五成群,用它们的翩翩舞姿展示生命之美。
C: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D: 一些学生长期迷恋上网,就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这种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政府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地寻找治疗方法。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学史上的“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
B: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8、下列那部作品没有获得“茅盾文学奖”( )
A: 《平凡的世界》
B: 《穆斯林的葬礼》
C: 《尘埃落定》
D: 《狼图腾》
9、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板/型 施/退避三 力而行/体裁衣
B: 捐/然 荒/未雨绸 羽扇巾/巧妙绝
C: 维/口/然开朗 见不鲜/如家珍
D: 侦/编 职/私舞弊 笑大方/甘之如
10、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
A: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 小说有矛盾冲突,情节的展开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C: 小说故事性强,比其他的文字样式更为感人。
D: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①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 1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光彩正艳、________的特点,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_手法。
( 2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侪:同辈,同类的人。③锸:锹。④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⑤岁夫:明年的夫役。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沿阻绝(《三峡》)________

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________

武卫营________

全其城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 3 )苏轼在洪水泛滥之际,采取了哪些措施?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加碘盐有必要吃吗》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 1 )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B: 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C: 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1000微克以上。
( 2 )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数字、打比方
B: 作比较、分类别
C: 列数字、作比较
D: 分类别、打比方
(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自然段针对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第④自然段加点 词“主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第④自然段加点词“这”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 这篇说明文以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好感

①常听老人说,人生喜忧参半,但我的人生却因收藏“好感”而时时充满快乐。

②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遂把一百元人民币呈给售票员。售票员皱眉,不高兴。当然不高兴,因为我只有两站路,而且找钱几乎会用尽她所有的零钱。售票员的不高兴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站,他也两站,一元钱就不用找了。”售票员转阴为晴,退了我的钱。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我谢了邻座的先生,下车告别之际又谢谢他。他四十岁的样子,湖北仙桃人,在西安工作,住丈八路潘家庄。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

③还有一次,我匆匆上课,出了小区才发现因为换衣服忘了带钱,但如果返回取钱,我就会迟到。我呼住一辆三轮车,司机让我上车。我站着未动,对他说:“我坐过你的车。”司机说:“好像坐过。”“我今天还要坐你的车。”“没有问题,请上来吧。”我说:“今天我忘了带钱,你能不能拉我?”司机一愣,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我说:“谢谢你!我肯定会付你钱的。”于是坐了他的车,嘱他拉我至长安路。到站我又谢谢他,就跨桥进校上课了。

④之后有数月我没有碰到这个司机,遂觉亏欠。从明德门至长安路一程五元,然而这司机就是靠一程五元的累积维持生计的。夏天的黄昏,我在路上走着,忽见他驾着三轮车迎面驶来,赶紧喊他。他停下来,等我上车。我说:“我一直在寻你。”他说:“寻我?干什么?”我说:“春天我坐你的车到长安路,没有付钱,今天付给你。”我掏出五十元,当作付他十倍的车钱,并说:“谢谢你,你那天没有拒绝我。不要找了!”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我说:“行,行!”就走了。这种好感来而往之,是循环的,我也收藏了。

⑤三十年来,我总会想起一位陌生的兄长,并久享他所赠我的好感。那是1984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我想吃一顿羊肉泡馍,便进馆子排队买票。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知道钱不够。难免羞愧,便打算抽身放弃。这时候有一个青年越过两人,挤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就数了九毛钱给了服务员。我心里滚烫,并以目光致谢,他声色平静地回应了我,悄然返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排队。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向他微笑。这是一个敦实的小伙子,肤色略黑,充盈着一种可以信赖的英气。他所赠的好感我已经收藏了多年,早就增值了。

⑥陌生兄长的赠予在我心中悄然生根。一次,适逢一个妇女刷卡乘车,她连刷三次也未反应,又没有两元的零钱可以投箱,司机便转方向盘准备把车开向路边,喊她下车。当此之际,我想起了多年前为我补够钱让我吃了一顿羊肉泡馍的那位陌生的兄长……于是我走过去,替她刷了卡,那一刻我对自己很是满意,因为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

⑦从此以后,在公交车上,但凡碰到老者或残疾者,我便会给他们让座;在路上,碰到匍匐在地的乞丐,我也会给他盒子里放一点零钱;在街上,碰到弱者受欺,我更会仗义为弱势而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感可以任凭创造,可以常有。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

( 1 )阅读选文②~⑤段,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③~④

概括内容

我乘公交车没零钱,

邻座先生帮我付车费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2 )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第⑤段中“增值”的内涵。(举一例即可)
( 3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

②司机一愣,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品析)

( 4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感可以任凭创造,可以常有。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试举一例,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悟。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不忘初心”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②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谎言の前奏是誓言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