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于平坦顺利,反而会在 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 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 你享受了 的过程。 B: 如释重负 激扬 况且 精妙 C: 如释重负 激扬 因而 精美 D: 索然无味 激起 因为 精彩 |
2、 | 名著中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廖沙——寄居外婆家 《童年》 B: 李逵——寿张乔坐衙 《水浒传》 C: 诸葛亮——抹书间韩遂 《三国演义》 D: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红楼梦》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初春的黄山,是人们欣赏美景的好季节。B: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 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D: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4、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明同学晚上9点才回到家里,爸爸问他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小明回答说:“放学后,老师又给我补课了,你晓得不?” B: 您来讲一次报告,想来您也会觉得荣幸。 C: 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 D: 欢迎您到我家来拜访,您将感到十分荣幸。 |
5、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雎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未晞xī B: 好逑hǎo qiú寤寐wú mèi跻qī C: 蒹葭jiān xiá溯洄sù huí芼mào D: 佸huó桀jié 涘shì沚zǐ |
6、 | 下列各句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恩和奶牛》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作品,文中的老太太对奶牛的精神需求的理解与呵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并把这种慈爱做到了极致。B: 冰心小诗独具韵味,据说深受德国大诗人泰戈尔的影响。《母亲》寄情于物,《纸船》触景生情,都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与回报之情。 C: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往事依依》一文中深情回忆了她看画、读书、上课的一些往事,引导读者热爱读书、热爱学习。 D: 《卖白菜》中的“我”虽然为了心痛心爱的白菜、为了报复挑剔的买菜老太 ,故意多算一毛钱,但从结尾“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一句中我们还是可以读出一个孩子的纯真与善良。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嗤笑(chī) 地壳(ké) 拮据(jié) 五脏六腑(zàng) B: 恶心(ě) 打盹(dǔn) 邂逅(xiè) 鞠躬尽瘁(cuì) C: 偌大(nuò) 吮吸(yǔn) 考妣(bǐ) 探骊得珠(lí) D: 驾驭(yù) 累赘(zhui) 畸形(qí) 狼狈不堪(kān) |
8、 |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校补(jiào) 襁褓(qiǎng) 笼统(lóng) 不能自已(yǐ) B: 哺育(bǔ) 毋宁(wú) 翌日(yì) 强词夺理(qiáng) C: 侦缉(jī) 侮辱(wǔ) 绢本(juàn) 舳舻相接(zhú) D: 腈纶(jīng) 拘泥(ní) 考订(dìng) 恹恹欲睡(yān)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7年“国庆”、“中秋”双节相连,是万家团圆的好时机,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 神奇秀丽的邵家桥四角山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D: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桅(wēi)杆 溃(kuì)退 业已(yǐ) 高猿长啸(xiào) B: 颁(bān)发 遗嘱(zhǔ) 早莺(yīn) 锐不可当(dānɡ) C: 潇洒(sǎ) 屏(pǐnɡ)息 敛(liǎn)声 殚(dān)尽竭虑(lǜ) D: 悄(qiǎo)然 镌(juān)刻 凌(línɡ)空 眼花缭(liáo)乱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至苍溪(注) 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 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 (注)诗序:“自春来,数梦至苍溪,五月十四日又梦。”苍溪在四川,杜甫曾在此题诗。作此诗时作者八十二岁,与苍溪相隔万里。 ( 1 )诗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 )简要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乙】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节选自《水经注》) 【注】①形容:形状,形象。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互相轩邈(高) B: 经纶世务者(……的人) C: 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 D: 其石彩色(颜色) (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 【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景象。 C: 【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 【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分别通过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景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 4 )【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逼来的春天
冯骥才
那时,大地依然一派毫无松动的严冬景象,土地坚硬,树枝全抽搐着,害病似的打着冷战;雀儿们晒太阳时,羽毛乍开好像绒球,紧挤一起,彼此借着体温。你呢,面颊和耳朵边儿像要冻裂那样的疼痛……然而,你那冻得通红的鼻尖,迎着冷冽的风,却忽然闻到了春天的气味!
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可是,当你用力再去吸吮这空气时,这气味竟又没了!你准会怀疑它不过是瞬间的错觉罢了。春天还被远远隔绝在地平线之外吧。
但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总是被雄踞大地的严冬所拒绝、所稀释、所泯灭。正因为这样,每逢这春之将至的日子,人们总会格外的兴奋、敏感和好奇。
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多好?天天来到这小湖边,你就能亲眼看到冬天究竟怎样退去,春天怎样到来,大自然究竟怎样完成这一年一度起死回生的最奇妙和最伟大的过渡。
但开始时,每瞧它一眼,都会换来绝望。这小湖干脆就是整整一块巨大无比的冰,牢牢实实,坚不可摧;它一直冻到湖底了吧?鱼儿全死了吧?灰白色的冰面在阳光反射里光芒刺目;小鸟从不敢在这寒气逼人的冰面上站一站。
然而,一天,一大片冰面竟像沉船那样陷落下去,刚刚从裂开的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漆黑又明亮,使你想起一双因为爱你而无限深邃又默默的眼睛。
这坍塌的冰洞是个奇迹,尽管寒潮来临,水面重新结冰,但在白日阳光的照耀下又很快地融化和洞开。冬的伤口再也难以愈合。
冬天与春天的界限是冰的瓦解。
冰的坍塌不是冬的风景,而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第一幅壮丽的图画。
随后湖面中间闪现一条长长的裂痕,不等你确认它的原因和走向,居然又发现几条粗壮的裂痕从斜刺里交叉过来。跟着,另一处湖面,冰层又坍塌下去。一个、两个、三个……某一天,你来到湖边,会止不住出声地惊叫起来,巨冰已经裂开!黑黑的湖水像打开两扇沉重的大门,把一分为二的巨冰推向两旁,终于袒露出自己阔大、光滑而迷人的胸膛……
那些在冰层下憋闷了长长一冬的大鱼,它们时而激情难耐,猛地蹦出水面,在阳光下银光闪烁打个“挺儿”,“哗啦”落入水中。你会深深感到,春天不是由远方来到眼前,不是由天外来到人间。它原是深藏在万物的生命之中的,它是从生命深处爆发出来的,它是生的欲望、生的能源与生的激情。它永远是死亡的背面。唯此,春天才是不可遏制的。它把酷烈的严冬作为自己的序曲,不管这序曲多么漫长。
追逐着凛冽的朔风的尾巴,总是明媚的春光。那封闭大地的白雪下边是什么?你挥动扫帚,扫去白雪,一准是连天的醉人的绿意……你眼前终于出现这般景象:宽展的湖面上到处浮动着大大小小的冰块。这些冬的残骸被解脱出来的湖水戏弄着,今儿推到湖这边儿,明日又推到湖那边儿。早来的候鸟常常一群群落在浮冰上,像乘载游船,欣赏着日渐稀薄的冬意。这些浮冰不会马上消失,有时还会和一场春寒冻结一起,霸道地凌驾湖上,重温昔日威严的梦。然而,春天的湖水既自信又有耐性,有信心才有耐性。
它在这浮冰四周,扬起小小的浪头,好似许许多多温和而透明的小舌头,去舔弄着这些渐软渐松渐小的冰块……最后,整个湖中只剩下一块肥皂大小的冰片了,湖水反而不急于吞没它,而是把它托举在浪波之上,摇摇晃晃,一起一伏,展示着严冬最终的悲哀、无助和无可奈何……终于,它消失了。冬,顿时也消失于天地间。这时你会发现,湖水并不黝黑,而是湛蓝湛蓝。它和天空有着一样的颜色。
天空是永远宁静的湖水,湖水是永难平静的天空。
春天一旦跨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它日日夜夜散发着一种气息,就像青年人身体散发出的气息。清新的、充沛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大自然囚禁了整整一冬的生命,要重新开始新的一轮竞争了。而它们,这些碧绿的针尖一般的苇芽,不仅叫你看到了崭新的生命,还叫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锐气、坚韧、迫切,还有生命和春的必然。
好雨随风
乔忠延
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鞋子。
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暖和多了。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嘟嘟地冒泡。(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是夜里来的。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于是,忽然想起昨日后晌太阳落在了云里,风也是东南风,还潮潮的。接着又倒头睡下,梦里也就多了几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饭不会起来。
雨来得快,天晴得也快。一大早,天上还满是乌黑的云团。端上碗吃早饭,云变得丝丝蔓蔓的,天有些亮了。吃完饭擦嘴时,云就散了,太阳露了脸,鲜亮鲜亮的。(B)天空如刚擦过的镜子,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①着水色。人们的心里也像刚冲洗过一样清爽,脸笑成了花。
田里泥了,无法干活,仍有人踩着泥到田头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声来。
(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洇(yīn):液体落在纸或其他物体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 1 )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我选(________)句,赏析:________
( 2 )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人们常说: 等待是一种停滞,一种懈怠, 是对光阴的消磨,是思想的懒惰。但如果我们换种思维,会发现有时等待是一-种期盼,一种坚守,一种……人在等待中发现了美好,在等待中懂得了体谅,在等待中逐渐成熟……
请以“等待,其实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请认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