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诘难(jí) 滞碍(zhì) 汲取(jí) 吹毛求疵(cī) B: 狡黠(xié) 藻饰(zǎo) 要诀(jué) 味同嚼蜡(jiáo) C: 扶掖(yè) 凌驾(líng) 忐忑(tǎn)(tè) 廓然无累(lěi) D: 枘凿(ruì) 相契(qiè) 羲皇(xī) 不求甚解(shèn)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赴美国普渡大学读书的邓稼先,无时无刻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B: 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面抹得很反光,泥瓦匠也很用心。 C: 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D: 我原打算介绍王兵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
3、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一文,成功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读者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是一篇很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 B: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 C: 毛宁的《梦回繁华》是一篇幻想性的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 D: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课文《蝉》就是选自《昆虫记》的名篇。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痴想(chī) 隐秘(mì) 凝成(níng) 枯干(kū)B: 啜泣(zhuì) 耸立(sǒng) 颤抖(zhàn) 嶙峋(xún) C: 陡峭(tú) 卑微(bēi) 收敛(jiǎn) 宽恕(shù) D: 挑逗(tiáo) 迸溅(bìng) 酒酿(niàng) 盘虬卧龙(qiú) |
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蒙昧 文绉绉 记忆犹心 眼花缭乱 B: 吹虚 密匝匝 和颜悦色 殚精竭虑 C: 建树 起落架 藏污纳垢 负势竞上 D: 默契 阻拦索 正人君子 清林翠竹 |
6、 | 下面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_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馨; 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陶醉龙井的淡雅,毛尖的清爽。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B: ③④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
7、 |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 B: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C: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D: 泰戈尔,美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
8、 |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 C: 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 D: 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 |
9、 | 对《己亥杂诗》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 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 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 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 离愁中解脱出来。 D: 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
10、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 而应推敲细思。 B: 教研讨论会上,刘老师高谈阔论 , 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C: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 , 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D: 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1 )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诗句:________ 意思:________ ( 2 )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 4 )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 1 )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是日更定矣________ ②余拏一小舟________ ③雾凇沆砀________ 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⑤千山鸟飞绝________ ( 2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3 )甲文中“________”一句运用写意的手法,巧妙地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满是冰雪的西湖万籁无声的寂然景象;乙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写出了江上极其幽静与沉寂的景象。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4 )从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和乙诗“独钓寒江雪”两句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随风吹笛(林清玄)
①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②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③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④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⑤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⑥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⑦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⑧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于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⑨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⑩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⑪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⑫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⑬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于,有了风,竹于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⑭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⑮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关于朱德
①孔子跟莎士比亚不同,他认为人的名字第一重要。至少“朱德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个简单而响亮的名字,英文拼音应该是dh,因这名字发音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很贴切的名字,由于文字上的奇异巧合,这两个中国字是“红德”的意思,不过当他在老远的四川出世时,替他命名的慈爱双亲,是无法预知这个名字日后所具有的政治意义,否则他们一定会在恐怖中改变他的名字。
②在南方几年中,朱德领导“赤色联军”打数百次小仗,数十次大仗,冲破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在最后一次“围剿”中,敌军的进攻武力(包括重炮队、飞机队、机械化部队)超过他八九倍,敌军的资源也超过他无数倍。然而不论如何估计他的胜败,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战术的灵敏,部队的机动,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一再证明自己胜过敌方任何将官。他无疑在游击战中培养了中国革命军队惊人的战斗力。红军在南方的最大错误是战略的错误,关于这,政治领导必须负主要责任。虽有这种妄动的错误,但红军在第五次“围剿”中仍能表现出几乎跟敌方势均力敌的姿态,这该是南京政府的惨败。
③关于纯粹的战略和大军撤退时战术的运用,朱德、毛泽东和他们的军官们对于长征的杰出的领导,在中国是空前无比的。红军的不能击破的团结力,使全军在冷风凛冽的西藏高原上抵抗“围剿”,度过艰苦的可怕的寒冬。除了牦牛,简直没有什么可吃——这种团结力应该归功于领导者的吸引力和那罕有的人类的品性,它把绝对的信仰和忠诚注进部属的脑子里,使他们敢于为主义而死。至少在我,绝对不能想象中国其他任何将官在此种环境中尚能随军生存,更不必说在受了此种苦刑之后,还要回师冲击,冲破敌军从容布置了好几个月的防线。这就是当我走马西北时朱德所干的伟业。
④中国人传说他具有各种神奇的才能:能够看到周围几百里以外的路,能飞行能运用道士的法术,例如在敌军面前制造尘雾,或搅起逆风,迷信的人相信他是打不伤的,因为可不是有万千颗枪弹和炮弹都打不死他吗?另有人说他能复活,因为国民党不是屡次宣布他已经死了,而且还详细地描写他断气时的情景吗?千百万人知道中国“红德”这个名字,依照各人的身份,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威胁,有些人认为它是希望的明星,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个名字是写在这十年历史的书页上。
⑤然而大家都对我说,朱德的相貌并不动人——一个沉着、谦恭、说话温和的人,大眼睛(老是“非常柔和的眼睛”),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对弟兄的忠诚是尽人皆知的。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叫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⑥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要,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任何士兵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诉说——事实上他们往往这样干。朱德叫唤他的弟兄就脱下自己的帽子。他在长征中把马借给倦劳的弟兄骑,自己走很长的路,看来一点也不疲倦。
⑦“我以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年轻强壮的老婆康克清述说她的丈夫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再次,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共同生活,跟他们时常谈话。
⑧“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听得很明白。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种田种地。他常常从山谷搬运谷物到山上。他非强健。他什么东西都能吃,不需要任何特殊食物,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老是五六点钟起床,他喜欢运动,同时又喜欢读书。他细心做出有计划的读书表,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话,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不常发牌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朱德老在前线指挥,但从没有受过伤。”
——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甲:“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注重真实性。”但本文第4段中写了民间对朱德的传说,我觉得这消减了纪实文学的真实性,应该予以删除。
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________
( 3 )好的译本打开了通向原著的窗户。以下是同一句话的两种译本,请选出你喜欢的译本,并说说理由。A.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
B.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 4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说:“实际上这部作品不是我一个人创作的。”你能结合原著阐述作者这么说的原因吗?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2010年1月27日,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他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而成为人们记忆中永恒的“守望者”。在他的生命里,他守望爱情,守望责任,守望淡泊……
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守望也可以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请自拟一个包含“守望”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自选文体。③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