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沛县张庄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这时离满潮大约还有半个钟头,我赶紧涉水而过。不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停泊的地方,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的不下三万人。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子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A: “半个钟头”是偏正短语。
B: “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是递进关系复句。
C: “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一句中的“我”是代词。
D: “我赶紧涉水而过”一句中的“赶紧”是状语。
2、下列对《湖心亭看雪》一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其实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给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B: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而作者仍去西湖赏雪并与偶遇的金陵人痛饮,可见他痴迷山水,不拘小节,喜交朋友。
C: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勾勒了一个空旷寂寥的雪世界。
D: 这篇小品文不足二百字,却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写景精准形象,叙事生动传神,而字里行间又融聚了作者的情趣品性。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将此次《我是歌手》现象形容为大陆“入岛、入户、入脑”的“统战”作为, 然而65%的台湾受访者不认同苏贞昌的言论。
B: 据监测,H7N9禽流感病毒几乎全部是从活禽经营市场检出的,农业部表示,今后将会继续强化疫情排查和病毒监测,切实做好活禽经营市场。
C: 电影《1942》在台湾上映,对于当局者蒋介石的救援处理方式以及这场饥荒该不该由蒋介石负责,一些台湾网友予以否认。
D: 美国波士顿爆炸事件已造成3人死亡,176人受伤,这让即将举办马拉松比赛的英国增强了安保意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4、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待着!”
B: 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C: 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D: 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5、

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出林间小路,豁然开朗,一潭水波不兴的浩淼湖泊依然清晰明鉴。我独自静静地欣赏难得的自然风光。这时, 。那亮色犹如孩童嫩肤般的柔和顺畅。瞬息,夜开始拉起暮色苍茫的帷幕,湖面上有了薄薄的青雾浮现。
①东边悬挂起一轮妩媚的月亮
②晚霞也褪去原有浓重的红艳,变成了浅色的橙黄
③西边的太阳渐渐远去
④天地间的淡淡的光耀,分不清是沉落红日的余辉或是初升皓月的映照

A: ③②①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③①④②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B: 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中国现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徐悲鸿的弟子。他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C: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 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D: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等。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庆祝教师节”联欢会上,我们班上演出了文娱节目和舞蹈。
B: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C: 只有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D: 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
8、《水浒传》中下列不是奸臣的是 ( )。
A: 童贯
B: 高太尉
C: 蔡京
D: 呼延灼
9、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凝视着左边那条空出的路,我切身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暖和 的文明。

②秦岭的山林以及河流、湖泊不仅为关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 了关中环境,使得关中气候清爽,山水相间,风景如画。

③这天午后,乌兰巴大草原上空的太阳突然 低低的云层里。

A: 隐藏 改变 隐入
B: 隐藏 改善 沉入
C: 蕴藏 改善 隐入
D: 蕴藏 改变 沉入
10、

下面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解的一项是( )

A: 鲁滨逊酷爱航海,一生四次出海,第一,二次成功,第三次被掳,第四次漂流荒岛。
B: 鲁滨逊第一次航海遇到土耳其海盗,他被掳到海盗船长家里,后来成为船长朋友。
C: 鲁滨逊所乘的船只在无名岛触礁后,除了鲁滨逊外,船上只剩下两只狗和一只鹦鹉。
D: 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第24年,曾救下一个土人,取名“星期五”,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仆人和朋友。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 1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 2 )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余一小舟

________

②上下

________

③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3 )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揭开迷“雾”中的重要秘密
①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PM2.5严重超标,一些地区PM2.5的最高测试值甚至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细颗粒物指标。
②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雾霾漫天?
③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首先,高空的霾“造雾”能量更强。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所谓雾是指亩分之百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但是水蒸气成雾需要相对湿度达到400%,否则,很难形成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的浓雾。细颗粒物却可以在较少的水汽中“大展宏图”。大气中的相对湿度甚至不需要达到100%,细颗粒物就能“造雾”。而发生在高空的霾,“造雾”能力更强,如果大气当中还有大量人为硫酸盐、铵盐、硝酸铵、有机酸盐等,就更容易使大气中的细颗粒物膨胀,从而导致天空灰蒙蒙一片。
④细颗粒物可长途“奔袭”。10年来,科学家设置了多个采样点,从西部的新疆一直到东海,每个季度进行采样,共采集了近2万个样品,并进行全面实验分析,最终揭示了我国严重灰霾尤其是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和形成机制。众所周知,我国有二大沙尘源区,分别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还有蒙古的戈壁。这些沙尘在传输途中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导致了硝酸盐向硫酸盐的转化。正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污染对我国大气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⑤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在节能减排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国范围内电厂的脱硫脱硝工作都已经全方位地推进,可是为什么大气环境却没有转好?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空气中细颗粒物大大增加的首要原因,也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比如,目前上海机动车数量估计在500万辆左右,北京更是达到了600万辆,其他中小城市也正上演着堵车大片。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占的比重已经跟工厂排放接近。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排放标准的有法不依,已经严重伤害到了中国的大气环境。
⑥量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肺癌发生率会大大提高。很多气溶胶上附着有病毒、细菌,对公共卫生也会有很大影响,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与此有密切关联。

( 1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2 )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任意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 3 )文中“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和“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是不是多余的?说出你的理解。

( 4 )文中说明造成雾霾漫天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hold住母亲的生命
①记不清这是母亲最近几年来第几次住院了,这次入院是在她刚出院不久又因病情危重重返病房的。病中的母亲时而昏睡,昏睡中常常喃喃自语,轻轻呼唤着“妈妈”;时而又不由自主地撕拉被单。尽管吊着“肺脑活剂”,输着氧气,可母亲仍然张着嘴大口喘气,脸色青紫。每每到下半夜常常有痰堵在喉咙咳不出来,这时会全身抽搐,嘴唇铁青,我们只好奔走呼叫,医生用吸痰机吸出痰来,母亲才又转危为安。如果这世上有阴阳两界,母亲不知在这边缘上挣扎过多少回了。
②前日上午,医生查房结束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郑重地对我交待:“你妈妈病情已相当严重,你要有思想准备。”我深知“思想准备”意味着什么,顿时,眼泪夺眶而出。医生急忙安慰我说:“目前还有一种药,堪称‘原子弹’,这也是最后一招,不过,能否有效,得看各人对此药的适应,不知你们是否用?如用,一是价格昂贵,二是需院方审批,三是对人体有副作用。”我和大姐忙说:“只要能有一线希望挽回,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于是,用上了抵御病魔的“原子弹”。六天后,母亲终于又醒过来,能和我们说话了。
  ③当我唏嘘地拥着病重中的妈妈时,我才发现她对我多么重要!我是家里的老生子,生我那年母亲已三十七岁。母亲那时体质就不好,由于体力不支,抱我都很困难。后来听大人们讲,母亲总是把我放在胳肢窝里半抱半夹地走路。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母亲的腰就是弯的,我问她这是为什么,母亲说是疼弯的。是的,是疼弯的,后来我懂事了,知道那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再加上常年的劳累而导致的驼背。母亲常年有病,劳累和营养不良使她体质越来越差,瘦骨嶙峋,每天还要佝偻着身体,忍着疼痛默默无闻地做着农活和家务。皱纹悄悄地爬满她那日渐苍老的脸,记得我小的时候总是趴在母亲背上给她拔白发,直到有一天再也不能拔了,因为渐渐地白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黑发。
  ④正如有一篇文章写的那样:小的时候,遇到事情,总是说问问母亲该怎么办,那时候最崇拜的是母亲;大一点的时候,遇到事情会犹豫,不知母亲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开始怀疑母亲的见识;再大一点到叛逆期的时候,遇到事情,不再想找母亲说了,因为觉得母亲已经out了;到老了,经常慨叹,要是母亲还在,就能问问她老人家该怎么做了,可惜已经不太现实了……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我决定,在记下这些点点滴滴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陪伴母亲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
⑤作家苏童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母亲动手术后的某天,我在去医院的路上顺便拐进邮局,买了一本刚出版的《收获》杂志,上面登载了后来给我带来好运的《妻妾成群》。现在,我常常想起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想想就不敢再想了,因为我害怕我的好运最终给母亲带来了厄运,当我在我的文学路上‘ ⑥飞黄腾达’的时候,我母亲的生命却一天天黯淡下去——我无法确定这种因果关系,我害怕这种因果关系。”反之,如果说上帝能让我的厄运给我的母亲带来好运,我情愿忍受命运的折磨,hold住母亲的生命。

( 1 )文章题目中的“hold住”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hold住母亲的生命”?

( 2 )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唏嘘中回忆了哪些难忘的往事?

( 4 )任选一句分析划线词所表达的感情。
①我和大姐说:“只要能有一线希望挽回,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②当我唏嘘地着病重中的妈妈时,我才发现她对我多么重要!

( 5 )文章结尾引用作家苏童在一篇文章中的话有何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的地盘我作主”;但每个人又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还扮演着很多角色:子女、同学、朋友……

请以“我,不只是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另如鲜花绽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智慧,蕴含哲理,富有灵性。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请以“感悟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与大自然相处的某种经历,也可以写某种情感变化过程或某种思考和感悟,等等。

要求:①任选一个作文;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原来~路灯也是那么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