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被列为“五经”之一,是鲁国的国别体史书,据传由孔子修订。B: 韩愈,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永州八记》《三戒》等。 C: 戴望舒,我国现代派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他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D: 莫泊桑,法国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包法利夫人》《我的叔叔于勒》等。 |
2、 |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惊骇(hài) 举箸(zhù) 气氛(fèn) B: 差使(chāi) 愠色(yùn) 憧憧(cōng cōng) C: 女红(gōng) 歉疚(jiù) 倔强(jué) D: 查氏(zhā) 执袂(mèi) 挟着(xiá) |
3、 |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B: 冗杂(rǒng) 伛偻(lǚ) 召开(zhào) 黎明百姓(lí) C: 剽悍(piāo) 稽首(qǐ) 伧俗(cāng) 九曲连环(qū) D: 执拗(niù) 寥廓(liáo) 褶皱(zhě) 不屑置辨(xiè) |
4、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广州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历史文化和“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相辅相成,有“千年商都”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广州以目空切的勇气,着力打造“广州花园项目”,助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正向国际大都市迈进。 A: 相辅相成 B: 名副其实 C: 瞬息万变 D: 目空一切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较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B: 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 小张在教室里文质彬彬 , 但一到了球场上,立刻就成了一员猛将。 D: 攀登过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但我依然对故乡的山情有独钟。 |
6、 |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舵手(duò) 顷刻(qīng) 盘桓(huán) 两肋插刀(lèi) B: 诘难(jié ) 狡黠(xiá) 拘泥(ní) 喃喃自语(nán) C: 诡谲(jué) 幌子(huǎng) 怯懦(qiè) 吹毛求疵(cī) D: 睥睨(ní) 契合(qì) 掂量(diān) 味同嚼蜡(jué) |
7、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这次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 , 令人大吃一惊。 B: 鲁迅先生在创作小说时善于寻章摘句 , 因此具有创造性,能带给读者深刻的体会。 C: 《傅雷家书》中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 , 没有深度。 D: 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 , 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
8、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二则》中,重点刻画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让人从中感到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 B: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侧重报道了跳水运动员吕伟跳水夺冠的精彩瞬间。 C: 《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报道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经过。 D: 新闻特写与通讯都更多地借用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
9、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④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在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⑤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A: ②①④③⑤B: ②⑤③①④ C: ③⑤④①② D: ⑤③①④② |
10、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苔痕(tái) 髯(rán) 老妪(yù) 壬戌(xū) B: 篆章(zhuàn) 蕃(fán) 德馨(xīn) 男有分(fèn) C: 淤泥(yū) 逾(yú) 幽咽(yān) 案牍(dú) D: 俨然(yǎn) 矜(jīn) 决眦(zì) 修睦(mù)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唐)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 1 )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的什么特点?( 2 )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文后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 )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的确B: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偏私 C: 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地 D: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讽刺,挖苦。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明日 , 徐公来,孰视之。 C: 忌不自信。 D: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3 )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划线词词类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 朝服衣冠,窥镜 B: 父利其然也 C: 闻寡人之耳者 D: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 )下列划线的字与“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此听谓战胜于朝廷 B: 吾不能将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C: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5 )下列各句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 吾孰与徐公美——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C: 忌不自信——邹忌自己还不十分相信妻子的话 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 6 )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 7 )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8 )简要说说本文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9 )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 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 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 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苍穹驿站
苏沧桑
①从莫干山到下渚湖,渡我们的是一片花海。花海静默而盛大,将来自天南海北的五个人渡到了下渚湖岸边。
②我对船夫说:“往没有人的地方开,越安静越好。”几双眼睛齐齐望向春水兄拎着的萨克斯琴盒,像望向一个静默而盛大的秘密。
③这是戊戌年寒露之后、霜降之前的德清,一条木船载着五个人,渐渐遁入下诸湖的最深处。
④下渚湖的墩岛上,白鹭停在一杆芦苇上,正对着船头,看见那个叫“春水”的中年男人取出了萨克斯,吹出了《春风》的第一个音,第二个音……
⑤像一只金色的鸟,轻轻落入湖面,溅起了一簇簇金光。缠绵悱恻时,它盘旋低回;高亢嘹亮时,它凌空飞跃,在迷宫般的芦苇荡中穿行,寻觅,捕捉。
⑥是一支游走的箭,靶心是下渚湖每一个生灵的心。湖水最先中箭,泛起了点点泪光。风接着中箭,停住了脚步。芦花们也纷纷中箭,垂首静立。白鹤、鸳鸯、翠鸟、野鸭、沙鸥、水雉、鸬鹚、红嘴黑水鸡等等,不知道藏在哪里偷听,一声不响。一条鱼跃岀水面,不知道是抗议还是鼓掌,又有一条鱼跃出来、说,谁啊谁啊,我看看。鱼从来没有听过萨克斯,下渚湖所有的生灵包括青蛙、泥鳅、螺丝和虾,都从未听过如此美妙的声音,深沉而平静,轻柔而忧伤,好像回声中的回声。
⑦船停在下渚湖的某个深处时,船上的人们沉醉在《春风》里丝毫未觉。乘着音乐的翅膀,他们也变成了乌,翱翔在想象中的下渚湖的春夭里。一望无际的湖面上,涌动着亿万朵油莱花,开满油菜花的墩岛,像一个个水上的太阳,蜂蝶在一个个太阳之间振动翅膀,放飞一个个透明的梦想。
⑧《鸿雁》响起时,有人走上船头,合着音乐翩翩起舞。跳的是刚学的蒙古舞,老记不住动作,自己把自己给乐翻了。其他人一边笑一边用手机拍。春水自顾自吹萨克斯,一曲终了,说了:跳得蛮好。
⑨两百多年前,洪昇游览下渚湖时,留下了一首诗:“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三山浮水树,千巷划菰芦。埏埴居人业,渔樵隐士图。烟波横小艇,一片月明孤。”他不会想到,两百多年后,五个与他一样爱写字的人,湖水深处某个最僻静的角落,歌舞笙箫,得大自在,暂别了俗世日常,甚至暂别了文学。一条船和一整个天空一起倒映在湖里,船便仿佛孤悬在浩渺苍穹,如时空之外的一个驿站,欢声笑语从驿站里溢出来,天地笼罩着一种微凉的幸福。
⑩傍晚时分,“滴答~答~~滴答~答~”《回家》的前六个音鱼贯而出,跃过船头,贴着水面,穿过层层波光,攀上一大片芦花,轻轻咬住了玫瑰色的夕阳。夕阳一愣,犹豫了一下,似不忍坠落,万物蒙在一层毛茸茸的暮光里,像蒙上了一层雪,霎时,下渚湖仿佛穿越到了冬天,湖水深处某一间竹楼内,一双手正将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端上桌,而门外,响起了风雪夜归人的脚步声,沙沙,沙沙。
⑪萨克斯最后一缕余音和烘豆茶的热气,一起消逝在傍晚五点的下渚湖时,我的眼前浮现了片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水稻田。传说,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防风氏带领部落在此开垦荒莽,种植水稻,造福先民,使得吴越一带靠狩猎采集为生的氏族部落慕名而来。他们站在太湖边的一座高山上,问一位老猎人防风氏部落在哪里。老猎人说,那一大片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水稻田,就是防风氏部落。之后,防风氏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了治水和种稻经验,福泽万民,下渚湖畔也因此有了“三道茶”遗风:“相传防风受禹命治水,劳苦莫名。里人以橙子皮、野芝麻沏茶为其祛湿气并进烘青豆作茶点。防风偶将豆倾入茶汤并食之,尔后神力大增。”(《防风神茶记》)青绿色的烘豆、金色的橘子皮沾着细白的盐粒,滚水一冲,清香四溢,鲜威可口,不仅是茶,还是饱腹暖心的食物,也是“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德清的待客之道。
⑫上岸时,我回头看他们。彼时,他们四个人都背着光,而我看到的却是一道道金色光芒。这些与我并无半点血缘关系的人,一起在文学路上走了几十年的人,在我烦躁时,困顿时,如防风氏般毫无保留,亦如阳光之于水稻田,一直在。
⑬时间来到戊戌年小寒。临安山坳里一个小客栈,天寒地冻,夜深人静,整栋楼只有我和位师姐,要继续第二天的采访任务。我们将所有的被褥搬到一起,一个靠在床上一个靠在榻上,在同一盏灯下“抱团取暖”。午夜时分,大雨倾盆,将屋顶的瓦片砸得哗啦啦响,我突然有一个感觉——此时,灯光是我们的驿站,我和她是彼此的驿站。
⑭驿站,食宿、换马、交换信息、补充能量的地方,八百里加急日夜奔赴的那个点,穷途末路上一个亮灯的窗口。家太远,驿站刚刚好,即使风雪交加,沿途总能找到。
⑮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为天地无私无情,对人对狗对万物都一视同仁。而我觉得天地亦有情有意,使万物互为驿站,人与人就是彼此的驿站。漫漫人生路,并非一条线,而是一个苍穹,每一个方位都是方向,每一步都可能是深渊。一个人就是一颗星,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好在无尽的苍穹之中,总有一些星球星座星系,让累到极点的你靠一靠,歇一口气,再提一口气,继续前行。而继续前行,就意味着继续失散,于是,留下来的那份记忆,就成为一个驿站。多年以后,同游下渚湖的五个人也终将失散,而湖上的萨克斯声,会是我们永远的驿站。
⑯时间来到戊戌年大寒。我在曙光中独自醒来,看到父亲深夜发在苏家微信群里怀念二伯的段话。远在云南的二伯,前日猝然离世,是他们兄妹七人中第一个走的。年事已高,路途遥远,生亦难以相见,死亦无法告别,他们从此失联。不知道多年以后,浩渺苍穹中的哪一个点,是他们重逢的驿站?我在晨光里泪流满面时,小猫跃上床沿,轻轻吻了吻我的泪,又定定看了我几秒,将头窝进了我的手心。此时,它是我的驿站。
⑰这一天,谢谢下渚湖。这一年,谢谢他们都在。这一生,谢谢你们来过。
(原文有删改)
( 1 )文章第①-⑫段,主要写作者一行五人乘坐游船静赏下渚湖的情形。这部分文字以游者吹奏乐曲为线索,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分别写出了哪些内容?请依据提示填写相关内容。①当《春风》响起时,作者看到________,想到________。
②当《鸿雁》响起时,作者看到________,想到________。
③当《回家》响起时,作者看到________,想到________。
( 2 )乐曲响起的时候,作者用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请结合文章第⑦段或第⑩段内容,作简要赏析。要求:①以“ 的心声”为题,先补全题目,再完成作文。②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