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
2、 | 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 ) A: 《陌上桑》 B: 《长歌行》 C: 《孔雀东南飞》 D: 《子夜歌》 |
3、 | 下面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卖弄(lòng) 贮蓄(zhù) 絮叨(dāo)B: 粗犷(kuàng) 侍弄(sì) 菡萏(hàn) 窠巢(kē) C: 着落(zhuó) 攲斜(qī) 皂荚树(jiá) 混为一谈(hùn) D: 争执(zhí) 荫蔽(yìn) 一霎时(sà) 咄咄逼人(duō) |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母亲又敖过了一个严冬。 B: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扑着 , 有的浓,有的淡。 C: 后来发生了分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5、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春节临近,粤赣、惠河、广佛等高速公路开始出现车流缓慢。(在“车流缓慢”后面加上“的情况”) B: 寒假前,班主任教育同学们切忌不要私自到江河中游泳。(改“教育”为“告诫”) C: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般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将“充分”调到“发挥” 的前面) D: 有没有真正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因素。(去掉“有没有”) |
6、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代表神妖。 B: “高山流水觅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副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 红孩儿、小福子、奥斯特洛夫斯基、贝多芬分别是《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中的人物。 D: 《小石潭记》《天上的街市》《云南的歌会》《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郭沫若、沈从文、莎士比亚。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 B: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D: 济南市文明办开展与筹划“我爱泉城”的活动,得到了很多市民的响应。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B: 某小区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屠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C: 荷花池中,粉嫩的荷花亭亭玉立,倒影也显得那么娴静,光影组合就像一幅水粉画。 D: 为了避免用户信息卡的信息不被犯罪分子盗用,各大银行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安全措施。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襁褓(qiáng) 田圃(pǔ) 润如油膏(gāo) B: 骈进(pián) 陨落(yǔn) 亵渎(dú) 恪尽职守(gè) C: 诅咒(zòu) 凌驾(lín) 深邃(suì) 不屈不挠(náo) D: 凭吊(píng) 扶掖(yè) 谀词(yú) 廓然无累(kuò)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能把课堂上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B: 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C: 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D: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 1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 , 飞入寻常百姓家。”( 2 )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3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①宾客诣陈太丘宿( ) ②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 ③俱委而窃听 ( ) ④仿佛志之 ( ) ( 2 )找出与“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 (曹刿)乃入见 C: 家祭无忘告乃翁 D: 乃知有汉,无论魏晋 ( 3 )翻译句子 ①尔颇有所识不? ②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 )太丘所言“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历练后的飞翔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但我们的翅膀也同样常会被折断,也同样常会变得疲软无力,如果这样,我们能忍受剧痛拒绝怜悯,永不坠落地飞翔吗?
江声浩荡
①“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②第一次读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第一句话时,我极为震撼。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
③对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来说,虽然离黄河才30里,但初中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亲临,何况大江的涛声。但那刻,它就在我心中奔腾起来。
④那是30多年前发生在故乡的事。1980年的春天,我正读初中二年级。一天,我在镇上供销社的玻璃柜台看到一套四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⑤我怯怯地让女售货员拿出来,翻开书页,第一眼,“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对一个乡间的孩子,一个在快板书和民间故事中成长的人来说,我知道外面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组合习惯的文字,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生活的别样的人生。
⑥那时农村僻陋偏远,是没有多少闲书可言的,父亲不识字,母亲不识字,哥哥有一本绣像本的《三国演义》,快要被我吃下了,那种精神的饥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加让人窒息。
⑦那天在课堂里老师讲些什么我一点都没听进去,晚上在家也只是草草吃点东西。细心的母亲看出我的不对劲,我的倦怠,问我:冻着了?凉着汗了?接着母亲又问:和人怄气了?被谁欺负了?
⑧我摇摇头,就早早躺下睡了。当时家境贫寒,我和父母还在一个床上睡觉。床的下面,拴着的是一群羊,而屋子的梁上则是宿窝的鸡。
⑨我想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但只是想象那大江的模样,那震撼的声音。
⑩我知道父母的不易,父亲靠半夜起来在集市上扫街,半劳作半乞讨地和来赶集的人一次要上两分钱补贴家用,有时还要遭到斥骂和白眼。五天一个集,每次下集,我就看见父亲在家里一分一分地点钱,然后交给母亲。那时哥哥刚结婚,姐姐也要出嫁,家里有时就断盐。
⑪一次母亲上集,被小偷偷去了五块钱。当时我中午正放学,同学说:你娘哭了,在街上走呢。
⑫我悄悄地跟着母亲,看她从集市上哭着走过,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我也哭了,我们母子哭着从集市到供销社,到水煎包铺,到鸡蛋市场。人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哭,很多人窃窃私语“这娘俩,哭得像泪人似的”。
⑬后来,我想,“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样的句式可以用来形容我们贫寒的母子——“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⑭黎明,屋梁上的鸡开始鸣叫。母亲早早唤我上学,问我身体好点没有,我没言语。
⑮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
⑯放学吃晚饭,在端碗的空隙,我对母亲说:老师要我交学费,两块钱!
⑰母亲没问,从衣裳的口袋里,在手巾包裹着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中间,找出一块五,然后又去邻居家借了五毛。
⑱我到供销社的玻璃柜台前,买下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我骗母亲的唯一的一次,30年来,我一直压在心底。母亲去世多年了,我还常常想起我们娘俩哭泣走过的路: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 1 )第⑤段中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请仔细阅读全文,概述“我”被“击穿”后的种种表现。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画线句。
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⑮段中加点词语。
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
( 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②段划线句“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的理解。题目一: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有人说,生活中处处有爱,缺少的是一颗善于体会的心……请以“_______就在身边”为题作文。
题目二:在想象的世界里,后羿具有射日的神力,孙悟空能七十二变,超人能在天地间自由飞翔……假如有一天,你也拥有了一种超乎寻常的能力,你的生活将会怎样呢?请以“奇妙的一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所选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目一,须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