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昌县广福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lán)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B: 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píng)出现:丽江,丽江。
C: 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miǎn)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D: 他腰里常常(chuāi)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个大爷穿着橘色的环卫工工装,弯着腰认真清扫,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鹤立鸡群
B: 鲁迅先生对中国历史和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入木三分
C: 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 , 立志夺冠。
D: 表弟沉迷于电脑游戏,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B: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文中人物杨志是一个憨厚鲁莽、天真任性的人。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儒家经典《孟子》,文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D: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4、对古诗词《卜算子·咏梅》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A: “无主”指梅花无人赏识,表达词人孤独寂寞和彷徨的心境。
B: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出词人性格孤高,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C: 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为下文蓄势。
D: 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
5、下列各组词语注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襟威坐 迁徙(qiān xǐ) 仲裁(zhòng cái) 诚惶诚恐
B: 筋疲力尽 舰艉(jiàn wěi) 旋风(xuán fēng) 默契(mò qì)
C: 浩瀚(hào hàn) 娴熟(xián shú) 镌刻(juān kè) 连棉不断
D: 诘责(jié zé) 妯娌(zhóu li) 辗转反侧 周济(zhōu jì)
6、按所供多音字的字音组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cān) 参拜 参天 参校 参股 参差
B: (háng) 行话 行文 行距 行列 行家
C: (bó) 稀薄 鄙薄 日薄西山 薄命 薄情
D: (huàng) 晃悠 晃眼 晃荡 摇晃 晃动
7、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说的“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B: 下面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花市上,牡丹、牵牛、梅花、菊花等等……四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C: “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此句的主干是,桥恢复青春。
D: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经过媒体的大事渲染 , 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恰当。
8、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大连达沃斯年会的“大连之夜”文化晚宴,将于7月1日晚在大连东港商务区音乐喷泉广场举办。

②晚宴在以往基础上,将增添了许多新元素。

③声光电、海陆空多维营造的氛围,会让晚宴浪漫色彩十足;京剧、民族舞蹈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节目,会让晚宴传统文化气息十足。

④在晚宴上,嘉宾还可以佩戴高级VR头显一体机眼镜观看宣传片《全景看大连》。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9、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能否建设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B: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将达到约3万千米左右。
C: 贵阳市第一中学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D: 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10、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 诀别 搏学多才 喜出望外
B: 憔悴 两全其美 花枝招展
C: 云宵 波光粼粼 人迹罕至
D: 分歧 徘徊不定 翻来复去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试分析这首诗歌,通过描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乙】《虽有嘉(佳)肴》(正文略)

【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人不学,不知道  ________

弗食,不知其也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译文:

( 3 )【甲】【乙】【丙】论述的重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

【甲】

【乙】

【丙】

( 4 )举例说明选文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

张晓风

①她坐在淡金色的阳光里,面前堆着的则是一堆浓金色的柑仔。是那种我最喜欢的圆紧饱甜的“草山桶柑”。而卖柑者向来好像都是些老妇人,老妇人又一向都有张风干橘子似的脸。这样一来,真让人觉得她和柑仔有点什么血缘关系似的,其实卖番薯的老人往往有点像番薯,卖花的小女孩不免有点像花蕾。

②那是一条僻静的山径,我停车,蹲在路边,跟她买了十斤柑仔。

③找完了钱,看我把柑仔放好,她朝我甜蜜温婉地笑了起来——连她的笑也有蜜柑的味道——她说:“啊,你这查某(女人)真好,我知,我看就知啦——”

④我微笑,没说话,生意人对顾客总有好话说,可是她仍抓住话题不放:

⑤“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一样——”

⑥我一面赶紧谦称“没有啦”,一面心里暗暗好笑起来——奇怪啊,她和我,到底有什么是一样的呢?我在大学的讲堂上教书,我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我驾着车在山径御风独行。在台湾,在香港,在北京,我经过海关关口,关员总会抬起头来说:“啊,你就是张晓风?”而她只是一个老妇人,坐在路边,卖她今晨刚摘下来的柑仔。她却说,她和我是一样的,她说得那样安详笃定,令我不得不相信。

⑦转过一个峰口,我把车停下来,望着层层山峦,慢慢反刍她的话。那袋柑仔个个沉实柔腻,我取了一个掂了掂。柑仔这东西,连摸在手里都有极好的感觉,仿佛它是一枚小型的液态的太阳,可食、可触、可观、可嗅。

⑧不,我想,那老妇人,她不是说我们一样,她是说,我很好,好到像她生命中最光华的那段时间一样。不管我们的社会地位有多大落差,在我们共同对这一堆金色柑仔的时候,她看出来了,她轻易地就看出来了,我们的生命基本上是相同的。我们是不同的歌手,却重复着生命本身相同的好旋律。

⑨少年时的她是怎样的?想来也是个有着一身精力,上得山下得海的女子吧?她背后山坡上的那片柑仔园,是她一寸寸拓出来的吧?那些柑仔树,年年把柑仔像喷泉一样从地心挥洒出来,也是她当日一棵棵栽下去的吧?满屋子活蹦乱跳的小孩,无疑也是她一手乳养长大的吧?她想必有着满满实实的一生。而此刻,在冬日山径的阳光下,她望见盛年的我向她走来购买一袋柑仔,她却像卖给我她长长的一生,她和一整座山的龃龉和谅解,她的伤痕她的结痂。但她没有说,她只是温和地笑。她只是相信,山径上总有女子走过——跟她少年时一样好的女子,那女子也会走出沉沉实实的一生。

⑩我把柑仔掰开,把金船似的小瓣食了下去。柑仔甜而饱汁,我仿佛把老妇的赞许一同咽下。我从山径的童话中走过,我从烟岚的奇遇中走过,我知道自己是个好女人——好到让一个老妇想起她的少年,好到让人想起汗水、想起困厄、想起歌、想起收获、想起喧闹而安静的一生。

(选自《晓风小语》,有改动)

【备注】少年伊辰:年少时的样子。伊:她,专指女性;辰:时光,日子。

( 1 )本文多次出现破折号,下列句中破折号表示“语音的延长”的一句是( )
A: 她说:“啊,你这查某(女人)真好,我知,我看就知啦——”
B: 她朝我甜蜜温婉地笑了起来——连她的笑也有蜜柑的味道。
C: 我一面赶紧谦称“没有啦”,一面心里暗暗好笑起来——奇怪啊,她和我,到底有什么是一样的呢?
D: 她只是相信,山径上总有女子走过——跟她少年时一样好的女子,那女子也会走出沉沉实实的一生。
( 2 )品读第⑦段,回答问题。

①请解释“转过一个峰口,我把车停下来,望着层层山峦,慢慢反刍她的话”中的“反刍”的意思。

②请自选角度,品析下面这句话的妙处。

“柑仔这东西,连摸在手里都有极好的感觉,仿佛它是一枚小型的液态的太阳,可食、可触、可观、可嗅。”

(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段中“我们是不同的歌手,却重复着生命本身相同的好旋律”的理解。
( 4 )在卖柑老妇眼中,少年时期是生命中最光华的一段时光。关于“少年”,许多名家也有过如下的感慨: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请联系本文内容和名家的感慨,说说你对少年时光的感悟。(要求:字数不少于80字)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百度百科:蒋勋

【百科名片】

中文名

蒋勋

代表作品

《蒋勋说<红楼梦>》《汉字书法之美》《孤独六讲》等

民族

汉族

个人荣誉

1995年 中兴文艺奖

1997年 吴鲁芹文学奖

2003年 九十二年图书金鼎奖

2005年 第四十届广播金钟奖

2009年 第十三届台北文化奖

2010年 九十九年度散文奖


出生地

西安

居住地

台湾

出生年份

1947年

【艺术人生】

蒋勋,是台湾文化圈里公认的全才。

1972年,蒋勋到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求学。1976年返回台湾后,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东海大学。2000年,他辞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以诗歌吟诵激情,用散文细说生活,用小说反映人性。其文笔清理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几十种。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多次举办画展。第一次画展,就以六十多件水墨作品,深获各界好评。他深谙书法,书风兼具颜真卿的气势宏浑和魏碑的苍劲明快,认为书法的顿挫点捺,就是生命的一种实践。

【人物写真】

大红围巾、黑上衣、牛仔裤,深秋北京,64岁的蒋勋坐在人群中从容“布道”,他的声音富含磁性,“有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神效”。他的“布道”帮助了很多人。有人每晚听着他的声音入睡,有人因为他讲《寒食帖》开始练习书法,还有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出门看看月亮,松弛心情。

近年来,蒋勋游走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被媒体誉为“美学布道者”。

【人物轶事】1.在东海大学时 有一天,蒋勋经过学校草坪经过学校草坪,阳光下一个年轻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书了?于是突然下了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2.有一次,蒋勋谈起离职一事,说:“为什么我要离开大学,我忽然很想做的一件事是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做,我们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其实是没有用的。”

【个人语录】1.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是,美是回来做自己。2.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美是一种拯救。3.美在生活中,要学会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力度。4.我们都有一个误解,认为美是看画展、听音乐会,其实美不只在艺术里、在画廊里、在音乐厅里。我一直提倡,美是一种布道。我希望有一天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走出去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5.美的力量能呼唤心灵,进而改变自己。6.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社会平价】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台湾作家 张晓风

蒋勋的文章里有太多的硬伤。如蒋勋讲红楼梦,在讲北静王初见宝玉那一段,他引用了唐玄宗写的《鹅鸰颂》,却说成是唐高宗写的。我们平常开一个讲座,大约事先总要做点功课,但蒋勋讲一个东西好像从不需要找一个注释参考一下。他对具体文字的解释,真是毫无根据,强悍无比。

﹣﹣浙江大学教授 江弱水

蒋勋先生能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原本深奥的道理,让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他的文字又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些真相。他的文字让人安心宁静。 ﹣﹣网友 淡水寒烟

( 1 )蒋勋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 2 )【人物轶事】写了蒋勋重要的人生选择。他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根据上面有关材料简要回答。

( 3 )【社会平均】中江弱水的话引起了网友热议。下面是两段网友评议,你看了后,对蒋勋有怎样的评价?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

@沙砾于飞:江弱水怎么可以这样粗暴地批评蒋勋先生呢?以蒋先生的学识,怎么可能有硬伤呢?这简直是污蔑,是中伤!

@丹尼莎娜:原来蒋勋只是一个不学无术、浪得虚名的人,我以前还追星一般地仰慕他。汗!

( 4 )蒋勋说:“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请结合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具体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题目:留住

提示: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然后作文。②不少于600字。③要求书写工整,标点、格式规范。④避免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安静就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