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 A: 通行证(xíng) 蓬勃(pén) 提倡(chàng) 幻想(huàn)B: 遨游(áo) 猕猴(mí) 翅膀(bǎng) 网络(luò) C: 拓宽(tuò) 羡慕(xiàn) 受益匪浅(fěi) 闭幕(mù) D: 编撰(zhuàn) 克隆(lóng) 如火如荼(chá) 绵羊(mián) |
2、 | 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B: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 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D: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
3、 | 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 ③犹如春晚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吴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④① |
4、 | 读下面的一段话,画线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①戏剧单元开篇,编者就为我们送上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把舞台比作人生、②社会,含义隽永。戏剧艺术雅俗共赏,观众在看戏的过程中既是消遣,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有多种假说。目前,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③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近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④学刊,为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起了主题征文活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5、 | 从上下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B: 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 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D: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
6、 | 在下面语段画线处选填一组连贯、恰当的语句( ) ______________。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强的气质。书能使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B: 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 C: 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 D: 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 |
7、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哺育(rǔ) 愧怍(zùo) 三年五载(zài) 恣睢(shuī) B: 污秽(suì) 缄默(jiān) 海市蜃楼(shèn) 彬彬有礼(bīng) C: 悲怆(chuàng) 雾霭(ǎi) 叱咤风云(zhà) 强词夺理(qiǎng) D: 睥睨(bì) 寂寥(niáo) 栩栩如生(xǚ) 信手拈来(zhān)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鄙(bǐ) 烂漫(màn) 犀利(xì) 绽开(zhàn)B: 绯红(fěi) 粗劣(liè) 黝黑(yǒu) 解剖(pōu) C: 弥补(mí) 甲胄(zhòu) 磨蹭(cèng) 粗糙(cāo) D: 诘问(jié) 匿名(nì) 禁锢(gù) 畸形(qí) |
9、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 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和百姓疾苦,诗风沉郁顿挫,被后人誉为“诗圣”。 C: 元代的戏曲称作“元杂剧”。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他的传世作品《窦娥冤》讲述了窦娥孝敬公婆、为民伸冤的故事。 D: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
10、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B: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 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任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蝠怎样的景象?( 2 )“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意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一下。 ( 3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论语》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亦说乎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 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不逾矩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 )填空。①孔子,名________,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家。 ②《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的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 4 )把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填序号)。①学而时习之。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③温故而知新。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⑥吾日三省吾身。 讲学习态度的有:________ 讲学习方法的有:________ 讲品德修养的有:________ |
心中有个世界
①总爱一个人悄悄翻开一本诗词集,时光就极静极静地拂着面颊,流过。心沉醉在长短句中,好舒适。于是就有了一个好舒适的名字——境界。
②进入了“境界”,长短句就有了一种音乐流程般的美。读来,满口噙香。顺着音乐流出的是:如七弦古琴的低低哀诉,如吴侬软语的绵绵温柔,如朔风胡马的悲壮,如大漠风沙的豪迈。深山古寺的空灵,天地一沙鸥的浩渺,江湖夜雨的漂泊,银鞍白马的飘逸,尽融于此境界中。
③心中印满了诗词,以至稍有触动,就要流出来。窗外下雨——“幕雨萧条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点燃一盏孤灯——“落叶他乡村,孤灯独夜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皓月当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何止听雨、观灯、弄月?于是都在诗词的感觉中度过。心细腻到了极点,就会变得多愁善感,如那位林妹妹。花开花谢,草青草黄,雁来雁往,都能惹人洒几滴泪珠。然而就在悲伤的一刹间,又感觉一种诗词境界的美,它的名字叫忧郁。
④在古诗词中,好像那流传千古的名句中都有一丝淡淡的忧郁。“丁香空结雨中愁”“一江春水向东流”“人比黄花瘦”,莫不如此。当读到这些诗词时,细细吟诵品味,于是心也沉浸在这种氛围中了,好像自己就是那位红楼怨女、天涯游子。
⑤爱品味这种忧郁的滋味,也喜爱那些悲凉的怨歌。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每句话都是一幅画,每幅画都能引发人的许多联想。读它,就如同在清冷月光下长吟,幽深、清远又寂寥。
⑥常有人问我:“你工作之余的生活是什么?”我说:“读古诗词。”于是,一种异样的眼光就无可回避地落在我身上了。古诗词太静,太遥远,静得有些枯燥,遥远得又捉摸不定,但可爱的就是这静,就是这遥远,静中却能激起心上的惊涛骇浪,遥远却能向你心中更深处靠近。
⑦当一本本诗集词集刻在脑中,诗词的精华也融于精神中,忽然发现:不管是在象牙塔内还是飘然于塔外,只要我爱,时光就会静静地流过,拂过面颊。
⑧身外有个世界,杂乱纷繁的世界。心中有个世界,古诗词的世界,静静的,静静的……
( 1 )请你对第③段“心中印满了诗词,以至稍有触动,就要流出来”中“流”字进行赏析。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李斌
①“对于乡愁而言,还乡是惟一的解药。”年关日近,很多人的思乡情愫也愈发滚烫。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②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心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③《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收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④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指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合为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⑤“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⑥“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事业。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有具体的内容,600字左右。②注意作文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